混凝土泵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07091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30 04: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混凝土泵车,包括转台和固定转塔,所述固定转塔包括转塔台和转塔座,该混凝土泵车还包括回转支承和至少一套回转驱动部,每一套所述回转驱动部包括蜗杆和蜗杆驱动装置,所述蜗杆安装在所述转塔座上,所述蜗杆驱动装置与所述蜗杆连接并可驱动所述蜗杆转动;所述回转支承的外齿圈设置有带斜齿的蜗轮,所述蜗轮与所述蜗杆啮合传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混凝土泵车,采用蜗轮蜗杆传动,增大了输出扭矩,不再需要安装减速机来增大输出扭矩,精简了回转机构的整体结构,降低了成本,同时使得回转机构的结构更加简单和紧凑,便于安装调节;降低了加工制造和维修换件的成本,提高了产品的经济性;便于维护、保养和装配。(*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工程机械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混凝土泵车
技术介绍
目前,混凝土泵车上所用回转机构主要由液压马达、减速机、主动齿轮、惰轮组、回转支承等构成,回转支承的内圈通过螺栓与转塔台固定,外齿圈与转台通过螺栓连接。如图1所示,回转减速机驱动主动齿轮I’旋转,主动齿轮I’带动惰轮组2’旋转,惰轮组2’带动回转支承3’的外齿圈旋转,从而实现转台与臂架系统的慢速旋转。采用图1中的回转机构,存在以下缺点结构复杂,所占空间较大,且位于驾驶室与转塔之间的狭小区域,装配、保养和维护不方便;该结构为了克服制造误差,齿轮啮合时需要留有啮合间隙,这样会降低传动精度;该结构对加工制造和装配的精度要求高,由于加工制造和装配的积累误差容易造成惰轮与主动齿轮、回转支承外齿圈之间的啮合间隙增大,使回转机构传动不平稳,从而导致臂架末端晃动大而影响产品性能;由于臂架在制动时会产生较大的冲击,该结构容易损伤齿轮和降低传动精度,同时该结构在齿轮磨损导致齿侧间隙增大的情况下无法进行中心距的调节,只能通过更换偏心轴来补偿间隙,且不同的齿侧间隙需要加工不同偏心量的轴,制造和维护成本高;齿轮传动受结构限制,不能实现自锁,传动扭矩小,需要安装减速机来放大输出扭矩,制动时的液压油压力很大易造成减速机密封装置损坏,增加产品成本和维护费用。相关技术中,还公开了一种用于各种传动机构的环面包络无间隙蜗轮蜗杆减速装置,如图2所示,其由基座10’、蜗杆20’和回转支承30’组成,其中基座10’由轴壳11’和座圈12’构成,轴壳11’的轴心线与座圈12’的轴心线在空间位置互相垂直,蜗杆20’通过轴承26’安装在基座的轴壳11’内,蜗杆20’由芯轴21’、左半蜗杆22’和右半蜗杆23’构成,通过弹簧24’的弹力来消除啮合间隙,蜗杆20’的端面与芯轴21’的轴肩之间通过拔销25,销接。该方案采用蜗轮蜗杆传动,并具有消除间隙的结构,可以实现无间隙啮合传动,但是其由两段螺杆来实现传动,不仅装配繁琐,而且易发生故障,稳定性不高;另外,蜗杆除沿其轴线旋转外,还要随回转支承一起转动,容易与整机其他零部件发生运动干涉,影响生产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或者至少之一,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混凝土泵车,结构简单,装配简易,占用空间小,能够调节蜗轮蜗杆的中心距,达到无间隙啮合传动,从而降低臂架末端的晃动,提高产品品质。本技术提供的混凝土泵车,包括转台和固定转塔,所述固定转塔包括转塔台和转塔座,该混凝土泵车还包括回转支承和至少一套回转驱动部,每一套所述回转驱动部包括蜗杆和蜗杆驱动装置,所述蜗杆安装在所述转塔座上,所述蜗杆驱动装置与所述蜗杆连接并可驱动所述蜗杆转动;所述回转支承包括内圈和带斜齿蜗轮的外齿圈,所述内圈与所述转塔台固定连接,所述外齿圈与所述转台固定连接,所述外齿圈与所述蜗杆啮合传动,所述回转支承的内圈与所述外齿圈可转动地连接。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取消了减速机,大大降低了制造成本,提高产品的经济性;混凝土泵车的回转机构结构更加简单,占用空间小,能够使泵车结构更加紧凑,有利于整体布局;相比于传统的直齿齿轮传动方案,该方案将蜗杆设置于转塔座顶板上,更加便于维护和保养,装配更加方便。蜗杆为整体结构,相比于现有蜗轮蜗杆技术而言,增加了整体回转机构的稳定性,同时也简化了装配过程,减少了发生故障的机率。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混凝土泵车还包括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转塔台上的蜗杆座,所述蜗杆座可沿所述蜗轮径向移动地设置在所述转塔台上,所述蜗杆座与所述转塔台之间设置有可调节所述蜗杆与所述蜗轮之间中心距的调节机构。通过这种结构,可以沿着蜗轮的径向方向调节蜗杆和蜗轮之间的中心距,结构简单,调节灵活,易于操作,可以保证蜗杆和回转支承外齿圈蜗轮之间的无间隙啮合传动,从而降低臂架末端的晃动,提高产品品质,降低了对加工制造精度的要求,大大降低了制造成本,提闻广品的经济性。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固定立板、底座和调节螺杆,所述固定立板固定连接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固定立板上设置有与所述调节螺杆相配合的螺纹孔;所述调节螺杆与所述螺纹孔相配合,所述调节螺杆的端部顶靠于所述蜗杆座,所述蜗杆座可在所述调节螺杆的作用下沿所述蜗轮的径向移动。在固定立板上设置与调节螺杆相配合的螺纹孔,通过旋动端部顶靠于蜗杆座的调节螺杆,可以在调节螺杆的推力作用下,使蜗杆沿着蜗轮的径向方向移动。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固定立板垂直于水平面,所述螺纹孔的轴线及所述调节螺杆的轴线垂直于所述固定立板。这样,便于在水平面内调整蜗杆和回转支承的中心距,保证蜗杆和回转支承外齿圈蜗轮之间的无间隙啮合传动,提高整机的工作稳定性。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的蜗杆座上设置有腰形孔,所述蜗杆座与所述转塔台之间通过机械紧固件连接,以限制所述蜗杆座移动。蜗杆座上设有腰形孔使蜗杆座可沿蜗轮径向移动,调节蜗杆和蜗轮之间的中心距,然后通过机械紧固件使蜗杆座固定在转塔台上。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蜗杆通过推力轴承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蜗杆座上。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该混凝土泵车还包括编码器,所述编码器设置于所述蜗杆的一端,所述蜗杆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蜗杆的另一端,所述编码器可检测所述蜗杆的旋转角度。这样,可以实现臂架旋转角度的检测和反馈,提高控制精度,保证作业安全。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蜗杆驱动装置为液压马达或电机。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混凝土泵车包括两套所述回转驱动部,两套所述回转驱动部相对于所述回转支承的中心对称设置。这样,回转支承的受力更加均匀,不会出现偏载和偏磨,蜗杆及回转支承的使用寿命更长。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实现了蜗杆与回转支承外圈蜗轮的中心距调节,达到了无间隙啮合传动,提高了混凝土泵车上回转机构的稳定性和传动精度;采用蜗轮蜗杆传动,增大了输出扭矩,不再需要安装减速机来增大输出扭矩,精简了回转机构的整体结构,降低了成本,同时使得回转机构的结构更加简单和紧凑,便于安装调节;降低了加工制造和维修换件的成本,提高了产品的经济性;便于维护、保养和装配。附图说明图1是相关技术中一种混凝土泵车中回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相关技术中一种蜗轮蜗杆减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所述混凝土泵车一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所示结构的俯视示意图;图5是图3所不结构的中心距调节座的王视不意图;图6是图3所不结构的中心距调节座的左视不意图;图7是根据本技术所述混凝土泵车又一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所示结构的俯视示意图。图1中附图标记和零部件名称之间的关系为I’主动齿轮 2’惰轮组 3’回转支承图2中附图标记和零部件名称之间的关系为10’基座 11’轴壳 12’座圈20’蜗杆21’芯轴 22’左半蜗杆23’右半蜗杆 24’弹簧25’拔销 26’轴承 30’回转支承 31’内圈 32’外圈图3至图8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I回转支承 11内圈12外齿圈2蜗杆3蜗杆座31腰形孔 32螺栓 4中心距调节座41固定立板42底座43调节螺杆5轴承6液压马达7编码器 8转台91转塔台92转塔座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混凝土泵车,包括转台(8)和固定转塔,所述固定转塔包括转塔台(91)和转塔座(9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回转支承(1)和至少一套回转驱动部,每一套所述回转驱动部包括蜗杆(2)和蜗杆驱动装置,所述蜗杆(2)安装在所述转塔座(92)上,所述蜗杆驱动装置与所述蜗杆(2)连接并可驱动所述蜗杆(2)转动;所述回转支承(1)包括内圈(11)和带斜齿蜗轮的外齿圈(12),所述内圈(11)与所述转塔台(91)固定连接,所述外齿圈(12)与所述转台(8)固定连接,所述外齿圈(12)与所述蜗杆(2)啮合传动,所述回转支承(1)的内圈(11)与所述外齿圈(12)可转动地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柱周惠琴舒志君
申请(专利权)人: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