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属于建筑施工工程领域。
技术介绍
结构模块墙体(以下简称“墙体”)通常是由结构钢板和锚固钉、角钢部件形成的两面钢板墙通过槽钢连接形成整面墙体,两侧的钢板墙之间需要浇筑混凝土(混凝土采用自密实混凝土,以下简称“混凝土”),形成整体(也就是前述之“墙体”),目的是代替传统的纯混凝土结构墙体。根据设计文件,模块墙体的侧压力限值为50kpa,换算成墙体里需要浇筑的混凝土高度为2.1m(未凝固状态下),如果采用一次浇筑到底部,则墙体会因为侧压力抵抗能力不足而发生很大变形;如果采用浇筑2. lm,然后等浇筑的混凝土凝固,然后再浇筑2. 1M,则因为层与层之间需要增加接缝,接缝需要进行处理,这样会增加施工工序,施工持续时间也很长。终上所述,AP1000核电站的结构模块墙体内混凝土浇筑采用现有浇筑方法相对落后,不符合模块化施工的特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螺旋上升整体连续浇筑工法,达到在模块墙体内部实现从底部一次性浇筑到顶部的施工工艺,取消层与层之间的施工接缝,理论上没有浇筑高度的限值。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墙体里需要浇筑的混凝土在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螺旋上升整体连续浇筑方法,墙体里需要浇筑的混凝土在未凝固状态下高度不超过2.1m,其特征在于,它采用分层螺旋上升连续浇注方法,分层螺旋上升连续浇注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首先,分层,每层厚度为300mm,一次性将该墙体浇筑6层,高度达到到1.8m,第一层开始浇筑的时间点定义为t;其次,在t+14.5小时开始浇筑第7层,此时未初凝的混凝土为1?7层,总厚度略低于2.1m;然后,在t+15小时开始浇筑第8?12层,此时未初凝的混凝土为第7?12层,总厚度为1.8m;然后,在t+29.5小时开始浇筑第13层,此时未初凝的混凝土为7?13层,总厚度略低于2.1m;然后,在t+30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卫红,王心敏,谢利平,刘爱武,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核工业第二二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