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沥青路面深度车辙路面热再生修复专用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06171 阅读:2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30 02: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用于沥青路面深度车辙路面热再生修复专用设备,包括履带式车架、加料斗、布料器支架、布料器、左侧耙松耙、右侧耙松耙;其特征是:加料斗安装在履带式车架的前部,布料器支架安装在履带式车架尾部,布料器安装在布料器支架的摆臂上,左侧耙松耙、右侧耙松耙分别安装在布料器支架的两侧,位于布料器前,左侧耙松耙与右侧耙松耙的间距与路面深度车辙的间距适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特别适用于对沥青路面深度车辙进行热再生养护作业可以恢复其路面层强度,可以保证沥青路面热再生养护摊铺作业时的沥青混合料施工质量的要求。(*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一种用于浙青路面深度车辙热再生修复的专用设备,具体说是一种针对浙青路面深度车辙进行热再生养护作业可以恢复其路面层强度的专用装置,属于浙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施工设备技术应用领域.
技术介绍
通常采用浙青路面就地热再生设备对深度车辙破损路面表层修复时,首先对所处病害的浙青混合层用一台或多台浙青路面热再生加热车进行就地加热,使其熔融、将其耙松,再由另外的浙青就地热再生设备上配备的熨平板对深度车辙波谷及波峰处进行刮平、达到消除车辙波谷及波峰目的,并重新添加一种面罩型式的浙青混合料(一般俗称为级料比较细的浙青混合料),然后摊铺压实。这种方法修复的浙青路面,由于无法解决深度车辙波谷及波峰处具有不同层面不同的级料比分层的浙青混合料添加问题,很难满足浙青路面施工层的强度及质量要求,尤其是深度车辙波谷处浙青路层浙青混合料层面处有一定的强度要求,修复后的路面在重型车的碾压过程中,因原有的深度车辙路层处添加的是普通罩面用的浙青混合料细料,无法达到原有的路面层的强度要求,当路层的浙青混合料再次受到挤压剪切后很快遭到破坏,车辙病害将会再次复发。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弥补现有采用通用大型浙青路面热再生修补设备对浙青路面深度车辙进行热再生修复过程中的添加的浙青混合料级料比达不到所规定的路层强度要求,修复后的路面在机动车的反复碾压过程中,车辙病害将会再次复发的技术问题,提出了一种针对浙青路面深度车辙进行热再生养护作业可以恢复其路面层强度的专用装置。本技术用于浙青路面深度车辙路面热再生修复专用设备,包括履带式车架、加料斗、布料器支架、布料器、左侧耙松耙、右侧耙松耙;其特征是加料斗安装在履带式车架的前部,布料器支架安装在履带式车架尾部,布料器安装在布料器支架的摆臂上,左侧耙松耙、右侧耙松耙分别安装在布料器支架的两侧,位于布料器前,左侧耙松耙与右侧耙松耙的间距与路面深度车辙的间距适配;所述布料器为螺旋杆,螺旋杆以中部为界,左右螺旋方向相反,螺旋杆的中部上方设有漏斗式进料斗;履带式车架纵向设有刮板输送带,刮板输送带的前部接在加料斗出料口的下方;刮板输送带的尾部位于布料器处于布料状态时(此时布料器螺旋杆贴近路面)漏斗式进料斗位置的上方。当对浙青路面深度车辙处进行热再生修复时,浙青路面就地加热车首先对车辙路面病加热(车辙波谷处),使其熔融。本技术用于浙青路面深度车辙路面热再生修复专用设备的加料斗装有所需的大骨料级配比的浙青混合料,将对称的左侧耙松耙、右侧耙松耙对准病害位置,对已经加热后的路面车辙的波谷处进行翻松,然后刮板输送带将加料斗中的大骨料级配比的浙青混合料送入布料器漏斗式进料斗,落入地面,由布料器螺旋布料,添加所需大骨料级料配比的浙青混合料,最后进行摊铺并压实。从而完成深度车辙波谷对恢复其路面层强度的修复,接着再次对已经采用大骨料配比的浙青混合料修复后的路面(车辙波峰处)进行加热、耙松(表面拉毛),由后续的装有罩面的级配比的浙青混合料的就地热再生车进行摊铺、熨平并压实,就此完成对浙青路面深度车辙处的两种不同层面不同级料比的热再生修复,并可完全恢复其强度,彻底消除深度车辙路面病害。本技术,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特别适用于对浙青路面深度车辙进行热再生养护作业可以恢复其路面层强度,可以保证浙青路面热再生养护摊铺作业时的浙青混合料施工质量的要求。附图说明图1用于浙青路面深度车辙路面热再生修复专用设备主视示意图。图2用于浙青路面深度车辙路面热再生修复专用设备立体示意图。图3用于浙青路面深度车辙路面热再生修复专用设备立体示意图。图4用于浙青路面深度车辙路面热再生修复专用设备尾部局部结构示意图。图5用于浙青路面深度车辙路面热再生修复专用设备尾部局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2、3所示,用于浙青路面深度车辙路面热再生修复专用设备,是在带有新料添加料斗的履带式驱动浙青路面就地热再生车基础上组合安装而成,由加料斗I,履带式车架6、提供动力用的驱动发动机总成3、操作控制台4、刮板输送带5、布料器支架7、左侧耙松耙与右侧耙松耙8、液压翻转油缸9、布料器10、布料器驱动马达11、摆臂12等组成。加料斗I置于履带式车架前端,在加料斗I的下方、履带式车架6的下端设有履带行走驱动机构2、用于提供动力驱动的发动机总成3、操作控制台4配置于履带式车架6的上方,刮板输送带5的前部接在加料斗I出料口的下方;刮板输送带的尾部位于布料器处于布料状态时(此时布料器螺旋杆贴近路面)漏斗式进料斗13位置的上方。布料器支架7由多个螺栓分别固定对称安装在履带式车架6的大梁两侧的外端面上,左侧耙松耙与右侧耙松耙8位于车辙相对宽度对称位置处。用于将布料器收起(转场时)或放下(施工作业时)的液压翻转油缸9 一端与履带式车架6上方一侧的铰耳联接板、销轴相铰接,另一侧与摆臂12上的铰耳联接板、销轴相铰接,布料器10两端由链轮分别与布料器驱动马达11上的链轮通过链条驱动。布料器为螺旋杆,螺旋杆以中部为界,左右螺旋方向相反,螺旋杆的中部上方设有漏斗式进料斗13。当对浙青路面深度车辙处进行热再生修复时,浙青路面就地加热车首先对车辙路面病加热(车辙波谷处),使其熔融。本技术用于浙青路面深度车辙路面热再生修复专用设备的加料斗装有所需的大骨料级配比的浙青混合料,将对称的左侧耙松耙、右侧耙松耙对准病害位置,对已经加热后的路面车辙的波谷处进行翻松,然后刮板输送带将加料斗中的大骨料级配比的浙青混合料送入布料器漏斗式进料斗,落入地面,由布料器螺旋布料,添加所需大骨料级料配比的浙青混合料,最后进行摊铺并压实。从而完成深度车辙波谷对恢复其路面层强度的修复,接着再次对已经采用大骨料配比的浙青混合料修复后的路面(车辙波峰处)进行加热、耙松(表面拉毛),由后续的装有罩面的级配比的浙青混合料的就地热再生车进行摊铺、熨平并压实,就此完成对浙青路面深度车辙处的两种不同层面不同级料比的热再生修复,并可完全恢复其强度,彻底消除深度车辙路面病害。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浙青路面深度车辙路面热再生修复专用设备,包括履带式车架、加料斗、布料器支架、布料器、左侧耙松耙、右侧耙松耙;其特征是加料斗安装在履带式车架的前部, 布料器支架安装在履带式车架尾部,布料器安装在布料器支架的摆臂上,左侧耙松耙、右侧耙松耙分别安装在布料器支架的两侧,位于布料器前,左侧耙松耙与右侧耙松耙的间距与路面深度车辙的间距适配;所述布料器为螺旋杆,螺旋杆以中部为界,左右螺旋方向相反,螺旋杆的中部上方设有漏斗式进料斗;履带式车架纵向设有刮板输送带,刮板输送带的前部接在加料斗出料口的下方;刮板输送带的尾部位于布料器处于布料状态时漏斗式进料斗位置的上方。专利摘要本技术一种用于沥青路面深度车辙路面热再生修复专用设备,包括履带式车架、加料斗、布料器支架、布料器、左侧耙松耙、右侧耙松耙;其特征是加料斗安装在履带式车架的前部,布料器支架安装在履带式车架尾部,布料器安装在布料器支架的摆臂上,左侧耙松耙、右侧耙松耙分别安装在布料器支架的两侧,位于布料器前,左侧耙松耙与右侧耙松耙的间距与路面深度车辙的间距适配。本技术,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特别适用于对沥青路面深度车辙进行热再生养护作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沥青路面深度车辙路面热再生修复专用设备,包括履带式车架、加料斗、布料器支架、布料器、左侧耙松耙、右侧耙松耙;其特征是:加料斗安装在履带式车架的前部,布料器支架安装在履带式车架尾部,布料器安装在布料器支架的摆臂上,左侧耙松耙、右侧耙松耙分别安装在布料器支架的两侧,位于布料器前,左侧耙松耙与右侧耙松耙的间距与路面深度车辙的间距适配;所述布料器为螺旋杆,螺旋杆以中部为界,左右螺旋方向相反,螺旋杆的中部上方设有漏斗式进料斗;履带式车架纵向设有刮板输送带,刮板输送带的前部接在加料斗出料口的下方;刮板输送带的尾部位于布料器处于布料状态时漏斗式进料斗位置的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伟斌陈启景张道忠孙戎刘克锋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英达公路养护车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