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测量和/或调节线电极相对于电火花加工机床上有关机床轴的位置的方法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50404 阅读:3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测量和/或调节线电极相对于电火花加工机床中的相关机器轴的位置的方法与装置。其中把该线电极放在两个线材导板之间夹紧,而且该两个线材导板彼此间可以相对运动。在该方法中或在敷设了相应的数控装置的电火花加工机床中,上述两个线材导板中的至少一个导板从第一位置上平行于相关机器轴移动第二位置。由此可获知线电极在相对于涉及至少一个方向分量的任意一个轴的倾斜度变化的大小。(*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测量和/或调节线电极相对于电火花加工机床上有关机器轴的位置的方法与装置,其中使线电极在两个线材导板之间张紧,而该两个线材导板彼此可以相对移动。电火花加工机床可以借助于线电极对加工体进行高精度的加工。因此,根据不同的应用可以设计不同构型的电极。当用一个工件截取阳模或阴模时,就可以使用线电极。在此,如下面所述的所谓线电极是指连续导线上作为电极的有效区段。通常该区段由两个联接点所限定,导板端头在该点处夹紧。该导线自身从一个导线存储器,例如绕线架经过电极区伸向导线废物排除处。在电火花加工期间它连续不断地运送,以便补充在电极区内的损耗。通常上述的导板端头,以及与之相连的联接点,可以在机器给定的范围内彼此相对自由地定位。通常它们不是用机械直接地,而是通过控制相互联接。如果要对上述线电极进行高精度的操纵,就需要使其平直并精确地平行于一个主轴。特别是当使用机械方式分离导板端头时,会产生碰撞或在维修工作时发生偏差。为此,就需要在这之后施加更大的机械力,以便使线电极重新矫直。为了适应上述现有技术,可以在通入电压的条件下,将线电极多次引向相对于主轴长度设置的两个接触点。当在两个接触点同时形成电接触时,就完成了矫直工作。这种方法已在德国专利文献DE4012530A,(Mitsubishi-Nakayama Inagoga),日本专利文献JP63-139617A(NEC CORP-Hirono)或美国专利文献US5003147(Brother-Kawanabe/Momonoi)中有所叙述,其中首先考虑了垂直的方位误差。然而,这种方法是以持久的特别精确的接触点的矫直作为先决条件的。因此,在以微米计的范围内是难于实现的。为此,就需要数量相当多的工作步骤,直至使其达到矫直为止。由此,就使电火花加工机床的起动变得困难或变得迟缓。德国专利文献DE3940664C2(Mitsubishi-Morishita等人)涉及一种用于测定线电极相对于工件的位置的方法。日本专利文献JP62-208826(Mitsubishi)为此建议把一个基准球体或基准棒固定在一个预定的位置上。而为了对线电极进行矫直,首先故意使其离开主轴的方向—这里是指与工作面的表面法线倾斜。在此要固定住下方的线材导板,而上方的线材导板则可以在预期的方向上移动预定的间距,(第1运动步骤)。然后该倾斜了的线电极与上述基准球体(或基准棒)的一侧形成电接触(第2运动步骤)。这样就确定了线材导板的坐标系。紧接着又以同样方式使该线电极在相反的方向上相对于主轴倾斜(第3运动步骤),而且与和基准球体(或基准棒)相对的一侧接触(第4-7运动步骤)。由此,还可以进行新的倾斜动作。其中固定住下方的线材导板,而上方的线林导板对着第一方向,以相对于第一次的加倍的间距进行移动(第4运动步骤)。为了能够与上述球体的相反一侧进行接触,必须使线电极围绕上述球体运动(第5-7)运动步骤)。在形成上述的第二个接触时,将重新确定线材导板的坐标系。上述总体方法将在上方的线材导板沿着工作平面的表面法线偏移之后得以重复(第8,9-15运动步骤)。接着,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上述所得的坐标系,可以计算出线电极相对于主轴的偏差,并进行相关的修正。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矫直特别是电火花加工机床中的线电极的简化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权利要求1或装置权利要求10的主题可以达到上述目的。据本专利技术方法可以测量和/或调节线电极相对于一个电火花加工机床上有关机器轴的位置,其中该线电极被两个线材导板所夹紧,而且该两个线材导板彼此间可以相对运动。在该方法中,至少上述两个线材导板中的一个导板,从与平行于机器轴的第一个位置向第二个位置移动。由此可以确定线电极相对于与至少一个方向分量有关的任意一个轴的倾斜度变化的大小。根据上述的被测量以及移动的大小,就可以计算出在至少一个方向分量中线电极相对于有关机器轴的空间位置(权利要求1)。用本专利技术的装置,即用一个电火花加工机床可以达到上述目的,特别是实现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其中的线电极被两个线材导板所张紧,上述两个线材导板可以彼此相对运动,而且还装有一个数控装置,其用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步骤测量和/或调节平行于有关机器轴的线电极(权利要求10)。利用本专利技术方法和装置,可以以更高的精度控制操纵导线加工机床上的每个联接作用点。因此,它可以直截了当地沿着任意一个主轴的纵向,以所需的精度移动。可以借助一个接触点,光栅以及诸如此类的物体容易地测量出所形成的线电极的倾斜度变化(以及线电极伸展的方向、长度)。与上述方法相比可以省去多个工作步骤。这样,就不再需要使用上述精确矫直的接触点或精确运转的基准球体,以及类似物。相反地,甚至于还可以把欲加工处理的工件边缘作为接触点(请见权利要求9)。根据本专利技术方法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至少有一个线材导板相对于有关机床轴横向地或者既在横向又与之平行移动,直至将该线电极引到测量部位上,将上述至少一个线材导板在这个位置上的数据作为第一个位置数据存储起来;并且至少有一个线材导板平行于有关机床轴移动,由此,和/或通过线材导板的附加平行移动,使线电极又离开测量部位;此外,两个线材导板横向地或者既在横向又平行于有关机器轴平行移动,直至该线电极又再次被引到测量部位上,由此可以将至少一个线材导板到达第二个位置上的数据确定为第二个位置数据。然后根据第一个和第二个位置数据以及两个线材导板中至少一个导板平行于有关机器轴移动之前和之后线材导导板平面的间距,以及在测量部位上的数据可以计算出在平行移动平面上线电极相对于有关机器轴的位置(见权利要求2)。上述实施方案可以特别简单地测量出线电极倾斜度的变化,按照使用情况只需要线材导板进行3-8个直线运动步骤,下文将对此进一步详细说明。与此相反,在日本专利文献JP62-208826记载的方法中就需要15个如此的运动步骤。这样,电火花加工机床的工作程序的准备工作将明显地简化,并且大大地缩短了时间。实施该方法时只要相对一个移动方向(第3-4运动步骤)基本上就是以使线电极上垂直于移动方向的直线截面充分矫直。尤其是不会妨碍线电极沿着截面方向的偏倾。还有一个优选的做法,其中至少要重复一个作为第二方法的方法步骤,该步骤中的移动方向与第一个步骤中的方向不平行(线性不相关的)或者使其与第一个方法步骤相组合(权利要求3)。通常重复一次第二方法步骤,即可使线电极在第一线性不相干的移动方向上得到充分矫直。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继续重复还可以不断提高其精确度。在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两个线材导板中只有一个导板平行于有机器轴移动。另一个线材导板在测量部位上的位置数据将作为第一个或第二个位置数据被测定(权利要求4)。按此方法,将能够尽可能大地减少运动步骤。同时使得用于计算线电极相对于主轴的倾斜偏差的费用也降低到最低限度。最好用一个导电性构件的部分区域作为测量点,在实施本方法时向线电极施加电压,通过在线电极与导电性构件之间建立或解除电接触,就可以确定该线电极是到达测量部位,还是离开测量部位(见权利要求5)。按此方法,就可以简易并费用极少地建立本专利技术的测量部位。在另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上述的有关机器轴与第一个和/或第二个平行移动的方向相互垂直(见权利要求6)。由此可以使线电极的矫直精确度达到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用于测量和/或调节线电极(10)相对于一个电火花加工机床的有关机轴(Z)的位置的方法,其中把该线电极(10)放在两个线材导板(12,14)之间夹紧,而且该两个线材导板(12,14)彼此间可以相对运动,在该方法中,a)该两个线材导板(12 ,14)中至少一个导板从第一个位置(H↓[1])上平行于有关机器轴(Z)移动(V↓[2])到第二个位置(H↓[2])上,b)由此可获知相对于涉及至少一个方向分量(X、Y)的任意一个轴所形成的线电极倾斜度变化的大小,c)根据上述的被测 量以及移动量(V↓[2])的大小,就可以计算出在至少一个方向分量(X、Y)中线电极(10)相对于有关机器轴(Z)的空间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M达曼
申请(专利权)人:洛迦诺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CH[瑞士]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