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汪东君专利>正文

一种折叠自行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03380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9 23:54
一种折叠自行车,其后车架单元和坐管单元与车架主体铰链,其中,所述坐管单元及后车架单元相对于所述车架主体分别设置有第一转动限位机构和第二转动限位机构,制动手柄与所述坐管单元铰链连接,其中,所述第一转动限位机构和第二转动限位机构由同一制动手柄制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可以快速纵向折叠的自行车。
技术介绍
自行车是最普及的交通工具之一,由于自行车数量越来越多和自行车车架体积较大,使得自行车停放比较占空间,所以现在的一些自行车可以折叠,但是现在的折叠自行车折叠起来很麻烦,且操作起来也很费力。如中国公开的专利技术专利CN101808886A,其大大减少了折叠的步骤,但是其专利结构复杂,成本较高,另外,其折叠后的体积还是非常大,对于折叠的意义不大。因此,本技术提供一种折叠快速,且成本低,结构简单,及折叠后体积相对较小的折叠自行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快速折叠且占地面积更小的折叠自行车。本技术所述一种折叠自行车,其后车架单元和坐管单元与车架主体铰链,其中,所述坐管单元及后车架单元相对于所述车架主体分别设置有第一转动限位机构和第二转动限位机构,其中,所述第一转动限位机构和第二转动限位机构由同一制动手柄制动。所述制动手柄与所述坐管单元铰链连接,所述制动手柄在其转动轨迹中设置有分别制动第一、二转动限位机构的第一、二工作位。所述车架主体的主梁部分相对所述车架主体的中心线有一定的偏移。所述坐管单元与所述车架主体的铰链轴相对于车架中心不垂直。所述制动手柄与所述坐管部分设置有限制制动手柄转动的止位端。所述坐管单元设置有限制所述制动手柄转动的保持弹簧。所述坐管单元铰接有第一勾杆,第一勾杆通过一个连杆与制动手柄相固定,所述车架主体设置有与第一勾杆相配合第一卡位轴,第二勾杆设置于车架主体一侧,所述后车架单元设置有与第二勾杆相配合的第二卡位轴;其中,与第一勾杆及所述制动手柄相固定的连杆设置有与第二勾杆相作用的制动凸轴。所述坐管单元与所述车架主体形成一个折叠接头,折叠未铰接的一端在闭合状态下的形成配位凸起,所述后车架单元形成可以与配位凸起相配合的配位凹槽;所述坐管单元上铰接一个所述制动手柄,所述制动手柄的一端形成可以与所述后车架上的第一止位凸起相配合的勾位端。所述坐管单元上铰链一个勾杆和一个所述制动手柄,且所述制动手柄的勾位端与所述后车架单元的第二止位凸起相互配合,勾杆和制动手柄有相互传动的配位结构。所述自行车车架主体的头管部分设置有一个手柄。通过本技术提供的折叠技术,只需要拉动一个手柄就可以使得坐管单元和后叉部分同时折叠,达到快速折叠的效果。同时,本技术的结构简单,成本相对较低。并且,折叠后的自行车占地面积更小,且头管处突出的手柄刚好是人站姿下手的生理工学高度,适合推动状态下使用者的操作。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中实施例一折叠自行车未折叠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本技术中实施例一折叠自行车折叠后的结构示意图;附图3是本技术中实施例一折叠自行车俯视的结构示意图;附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的折叠机构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附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的折叠机构的折叠过程示意·附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的折叠机构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中的折叠机构的折叠过程示意图;附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三的中的折叠机构的折叠过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参照图1及图2车架主体I和后车架单元2 —侧铰接,另一侧通过第一限位机构连接,以此来限制后车架单元2相对与车架主体I的折叠,同时,车架主体一端同坐管单元3的一端铰接,另一端通过第二限位机构连接,以此来限制坐管单元3相对于车架主体I的折叠,在未折叠状态下,第一限位机构和第二限位机构使得后车架单元2及坐管单元相对与车架主体I保持一个固定状态。其中,坐管单元3及后车架单元2相对车架主体I形成两个可以折叠的独立的折叠单元。如图2和图3,坐管单元3在与车架主体I的铰接处形成一个可以折叠的接头,该接头的铰接轴相对车架中心线11在空间上呈非垂直设置,这样为了使得坐管单元3折叠后相对与车架中心线11有一定的偏移,使得坐管单元3的坐垫在折叠后与主梁12不行成干涉。同时,如图3,车架主体的主梁12部分相对于车架主体中心线11有一定的偏移,该偏移是为了形成一个放置空位,该位置可以容纳自行车坐管单元折叠后坐垫31的放置,因此该主梁管的偏移使得折叠后自行车的折叠更为紧凑。另外,后车架单元2设置有两个轮子21,车架主体I的部分设置有至少一个轮子13,使得折叠后的自行车通过至少三个轮子形成与地面的支点。同时,自行车车架主体的头管部分设置有一个手柄14。通过手持头管处的手柄14推动折叠后的自行车,自行车便可以通过三个轮子像行李箱那样的推行,方便使得者的携带。如图4至图6,车架主体I同坐管单元3形成一个折叠接头,第一接头51与第二接头53焊接与坐管单元3,第三接头52与第四接头54焊接与车架主体1,通过第一接头和第三接头的铰接使得坐管单元和车架主体在一端铰接,第二接头53及第四接头54的一端通过第一限位机构相连接。其中,位于坐管单元3的第二接头53的铰接第一勾杆61,位于车架主体的第四接头54上形成一个与勾杆配合的第—^位轴71,当勾杆卡住接头上的第—N立轴71时,折叠接头的转动是被限制的,即坐管单元3相对车架主体I是固定状态。后车架单元2 —端通过铰链轴铰接于车架主体一端,另一端通过第二限位机构与主车架相连接。第四接头54上的定位轴80和第一^N立轴71 (去掉图4中的81)容纳与第二勾杆62的槽中,使得第二勾杆62可以沿两个轴的中心线做定向移动,后车架单元2上有一个可以与第二勾杆62配合的第二卡位轴22 ;当第二勾杆62卡住第二卡位轴22时,后车架单元相对于车架主体的转动是被限制的,即后车架单元2相对车架主体I是固定状态。在第一勾杆61与第二接头53之间设置有扭簧,使得第一勾杆与第一卡位轴71保持配合,第二勾杆62和第四接头54之间设置有保持弹簧100,使得第二勾杆62保持与第二卡位轴22的保持配位。通过扭簧和保持弹簧的作用,使得坐管单元3折叠部分的第一限位 机构及后车架单元2折叠部分的第二限位机构保持与车架主体I固定状态。连杆82通过延伸的铰接轴84 (图中未标出,替换图5中的62)和一侧固定轴60与第一勾杆61固定,连杆82的另一侧的有一个制动凸轴83,同时,制动手柄7通过固定轴60固定于第一勾杆61上;通过制动手柄7转动,使得与制动手柄间接固定的第一勾杆61解除与其第二接头53中的扭簧的扭力,使得第一勾杆61解除与第一卡位轴71的配合关系,即坐管单元3相对于车架主体I的转动限位被取消;同时,与第一勾杆61固定的连杆82同时被转动,使得连杆82—端的凸轴83制动第二勾杆62定向移动,克服第二勾杆与第四接54头间保持弹簧100弹力,使得第二勾杆62解除与第二卡位轴22的配合关系,即后车架单元相对车架主体的转动限位被取消。此时,在坐管单元和后车架单元相对与车架主体限位转动关系被取消时,继续朝制动手柄7的方向制动,参照图6,连杆82与第一勾杆61的固定轴60会被第二接头的边缘的止位端限制转动,既与连杆固定的制动手柄的转动被限制,对于制动手柄继续朝重力的反方向制动时,坐管单元及后车架单元在重力的作用下,自动收折,以此达到本技术目的。整个自行车的折叠在完成折叠立管的折叠即可。折叠后车架单元及坐管单元,通过提起制动手柄7 —个步骤,在程序上完成了和车架单元和坐管单元的折叠。回复折叠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折叠自行车,其后车架单元和坐管单元与车架主体铰链,其中,所述坐管单元及后车架单元相对于所述车架主体分别设置有第一转动限位机构和第二转动限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限位机构和第二转动限位机构由同一制动手柄制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东君
申请(专利权)人:汪东君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