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肋化深小孔电解加工方法及专用工具阴极,属电解加工领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选择一金属管,以一反拷电极作阴极,在金属管外表面加工出若干凹槽;将预先调制好的环氧树脂胶均匀地涂在凹槽内;在工具电极末端安装定位支架,制作出成形工具电极;在工件上加工出光孔;将成形工具电极伸入深的光孔中,将光孔加工成肋化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成形工具电极的制作方法简单;凹槽内涂环氧树脂胶,缩小了阴极与阳极之间的加工间隙,提高了肋化深小孔成形精度;涂在凹槽内的环氧树脂胶不易脱落,加工过程稳定性好,显著降低了工具电极修复次数;加工过程中主轴的旋转保证了肋化深小孔在圆周方向上尺寸的均匀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的肋化深小孔电解加工方法及专用工具阴极,属电解加工
技术介绍
随着发动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发动机推重比和增压比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提高推重比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提高燃烧室内的温度,这就要求发动机在更高的温度下工作,由此对燃烧室的设计、制造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涡轮叶片的冷却。现代的发动机,要求可以在1300多度的高温下正常运行,这远远超过了发动机叶片材料所能承受的温度。为了保证发动机的正常运行,采取有效的方法来解决发动机叶片的冷却问题显得尤为重要。肋化冷却通道是一种高效低阻的叶片冷却形式,它可以在涡轮叶片前缘、叶盆、叶背上得到应用,通常这种肋化通道称为“竹节孔”。竹节孔在传热过程中,冷却孔侧壁的肋对流体有较大的扰动作用,这种扰动作用破坏了冷却通道内流体的边界层,减小了热边界层所产生的热阻,加速了冷却气体由层流向湍流的转化,同时也增大了换热面积,具有较好的冷却效果。有专利资料显示,美国将这种冷却孔用于涡轮叶片的冷却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其加工方法为首先加工一光孔,然后采用事先制备好的工具阴极,利用电解加工的方法将光孔加工成竹节孔。该加工方法充分利用了电解加工以离子的形式对材料去除的特点,以及其加工中工具无损耗,生产效率高,零件加工表面质量好,与材料硬度无关等突出优点。其工具阴极的制作过程如下首先在一圆柱体表面首先涂一层光刻胶;然后经过光刻,曝光,显影等一系列工艺,将圆柱体表面加工成光刻胶与导电层交叉分布的结构;最后在电极末端安装一定位支架制作出肋化深小孔加工用工具阴极。该方法制作出的工具阴极,由于光刻胶直接涂在其外表面,加工时使得导电层与工件之间的加工间隙增大,加工后肋化孔精度低;另外,采用光刻胶进行绝缘,在进行电解加工时,光刻胶易脱落;同时可以看出此工具阴极制备工艺过程复杂,每个工艺步骤都需要专用的设备,投资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肋化深小孔电解加工方法及专用工具阴极,以解决目前竹节孔加工电极制作困难,光刻胶易脱落,加工过程不稳定,加工效率和成形精度低的问题。一种肋化深小孔电解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在工件上加工出光孔;(2)、制备肋化深小孔加工用工具阴极,且工具阴极为表面带有环形凹槽的金属管,凹槽内经过环氧树脂胶绝缘处理,绝缘层高度低于金属管外表面高度;(3)、使工件与电解加工电源正极连接,并装夹于工件安装座上,且使其深孔下端密封;(4)、使工具阴极与电解加工电源负极相连,其上端通过工具阴极夹头与进给装置相连;(5)、使工具阴极伸入工件光孔中;(6)、给电解区供给电解液电解液通过工具阴极夹头,由工具阴极内部通道上端流入,从阴极定位支架下端流出,流到工件深孔底部,再通过阴极定位支架与工件间的间隙向上流,流经加工区,最后从工件深孔上端流出;(7)、利用工具阴极的竹节外形,在主轴旋转的同时,工件光孔内一次加工出带肋的多个竹节形状。一种肋化深小孔电解加工专用工具电极,其特征在于电极主体为表面带有环形凹槽的金属管,且凹槽内涂有环氧树脂胶,环氧树脂胶的高度低于金属管外表面高度。上述加工方法的优点是在竹节孔电解加工中,成形工具电极的制作方法简单,金属管电极侧壁加工成凹槽状,环氧树脂胶均匀的涂在金属管凹槽内制作工具阴极,环氧树脂胶厚度不应高于金属管电极外径,与在圆柱体表面涂光刻胶相比,加工时阴阳极之间的加工间隙更小,可以加工出形状更为明显的肋,加工精度高。另外环氧树脂胶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加工中不易脱落,加工稳定性明显提高。成形工具电极的采用提高了竹节孔电解加工的效率。另外,加工中主轴的旋转,改善了阴阳极之间的流场,提高了加工稳定性,肋化深小孔在圆周方向的尺寸一致性得到提高。采用上述工艺方法,能以较低成本,快速、方便的加工出肋化深小孔。附图说明图1是成形工具阴极制作过程示意图。其中图1(a)为加工前的直管;图1(b)为阴极反拷法加工管电极侧壁凹槽;1(c)为侧壁加工成凹槽的光滑直管;图1(d)为凹槽内涂环氧树脂胶,并安装阴极定位支架后制作好的工具电极。图2是电解加工竹节孔示意图。其中图2(e)为加工前示意图;图2(f)为加工后示意图。图3是工件竹节孔电解加工装置图。图1中标号名称13、光滑直管,14,中心孔,18,反铐阴极,16、工具电极外壁被加工出的凹槽,17、工具电极没有被绝缘的部分,18、反拷电极。图2中标号名称1、光孔,2、工件,3、电解液入口,4、环氧树脂,5、金属管,6、阴阳极之间的间隙,7、阴极定位支架,8、工件安装座,9、密封垫片,10、阴极定位支架与工件间间隙,11、竹节孔,12、加工出的肋。图3中标号名称19、计算机,20、压力表,21、流量计,22、调节阀,23、过滤器,24、齿轮泵,25、加热器,26、温度传感器,27、储液槽,28、温控仪,29、竹节孔加工工具阴极,30、加工腔,31、压板,32、加工电源,33、工具电极夹头,34、传动机构,35、电动机。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图1~图3,具体说明如何加工发动机叶片内肋化冷却孔及工具阴极制备。第一步首先利用电解加工法在工件上加工出光孔1。第二步如图1制备竹节孔加工用工具阴极28。选择一导电良好的金属管13为工具电极基础材料,如图1(a),其截面形状为圆环状,金属材料耐腐蚀。采用一反拷阴极18,利用电解加工反拷法将金属管外壁面加工呈如图2(c)所示凹槽状16结构,凹槽16深度应小于金属管外径与内经尺寸差值,凹槽16宽度可根据需要进行加工,将环氧树脂绝缘胶4涂在加工好的凹槽16内,待其干燥后在金属管电极一端安装阴极定位支架7,阴极定位支架外壁应加工出斜面8,保证电解液流道的通畅。应当指出,金属管电极13尺寸应该根据要加工的竹节孔径1大小来确定,直径不能太小或太大。第三步如图3计算机19控制的传动机构34,电解加工电源32通过一碳刷连接的工具电极29与工件2,电解液温控仪28,温控仪连于置于储液槽27内的加热器25和温度传感器26,与储液槽27相连的齿轮泵24及过滤器23、调节阀22、流量计21、压力表20所组成的电解液循环系统连于加工腔30,还包括置于加工腔内,由压板31压紧在工件安装座8上的工件,置于电极夹头33上的成形工具电极29连于传动装置。组成竹节孔电解加工装置的成形工具电极29通过工具电极夹头33安装在机床主轴上。电解液通过工具阴极夹头33,由工具阴极内部通道上端3流入,从阴极定位支架下端10流出,流到工件深孔底部,再通过工具阴极与工件间的空隙6向上流,流经加工区,最后从工件深孔上端流出。随着反应的进行,工件阳极内表面发生变化,处于导电层17附近的金属材料溶解成竹节孔11,处于绝缘层4附近的材料不被蚀除形成肋12。利用工具阴极29的竹节外形,在工件光孔内一次加工出带有肋12的多个竹节11形状。第一步中加工光孔1,除了采用成形管电解加工法,还可以采用电火花穿孔的方法,当孔的深度较小时也可以采用钻孔进行加工。制备工具阴极29时,管电极周围的凹槽16除了采用电解加工法,也可以采用其他的加工方法,考虑到加工后工具阴极的变形,最好采用不存在切削力的电解加工法进行加工。而且采用了反铐阴极15,电解加工法较其他方法加工效率高。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肋化深小孔电解加工方法及专用工具阴极”原理及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肋化深小孔电解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在工件(2)上加工出光孔(1);(2)、制备肋化深小孔(11)加工用工具阴极(29),且工具阴极为表面带有环形凹槽(31)的金属管(13),凹槽内经过环氧树脂胶绝缘 处理,绝缘层高度低于金属管外表面高度;(3)、使工件(2)与电解加工电源正极连接,并装夹于工件安装座(8)上,且使其深孔下端密封(9);(4)、使工具阴极(29)与电解加工电源负极相连,其上端通过工具阴极夹头(33)与进给装 置(34)相连;(5)、使工具阴极(29)伸入工件光孔(1)中;(6)、给电解区供给电解液:电解液通过工具阴极夹头(33),由工具阴极(29)内部通道上端(3)流入,从阴极定位支架(7)下端(10)流出,流到工件深孔底部,再 通过阴极定位支架(7)与工件(2)间的间隙(6)向上流,流经加工区,最后从工件深孔上端流出;(7)、利用工具阴极(29)的竹节外形,在主轴旋转的同时,工件光孔内一次加工出带肋(12)的多个竹节(11)形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荻,王明环,曲宁松,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4[中国|南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