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电加工小孔机通孔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629961 阅读:2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07 16: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数控电加工小孔机通孔检测装置,它包括数控系统、空心的铜管电极、以及用于向该铜管电极提供工作液的供液系统,所述供液系统的出液端通过第一导液管与所述铜管电极的进液端相连,所述第一导液管上设置有能够感应该第一导液管内液体压力的第一压力传感装置。该装置能够快速识别数控小孔机所加工的通孔是否形成,避免电极“空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数控电加工小孔机通孔检测装置,它包括数控系统、空心的铜管电极、以及用于向该铜管电极提供工作液的供液系统,所述供液系统的出液端通过第一导液管与所述铜管电极的进液端相连,所述第一导液管上设置有能够感应该第一导液管内液体压力的第一压力传感装置。该装置能够快速识别数控小孔机所加工的通孔是否形成,避免电极“空打”。【专利说明】数控电加工小孔机通孔检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数控电加工小孔机通孔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小孔机属于电火花加工机床的一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实际的需要,近年来老式简易小孔机正逐渐被数控电加工小孔机(以下简称数控小孔机)所取代,由于数控小孔机自动化水平高、加工精度好等优点,使数控小孔机研发已成为电加工行业的一个热点。在数控小孔机加工过程中,电极损耗是无法精准计算的,通常用补偿方法来设定加工深度,但因空心铜管电极损耗受加工材料等多种因素影响,实际加工中经常出现通孔未打穿(盲孔),而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出现,操作者必须加大深度补偿,这又致使多数孔打穿后,数控系统坐标并未达到设定深度,造成继续“空打”一段深度的情况。因数控小孔机主要用于批量孔加工,这种情况一方面严重影响加工效率,另一方面在无工作液环境中继续“空打”加工的效率(无工作液介质使放电加工环境被破坏)是较低的,且此类加工极易造成铜管电极前端损坏,严重影响下一孔的加工质量。因此,如何准确判定通孔加工完成是目前数控小孔机亟待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数控电加工小孔机通孔检测装置。 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数控电加工小孔机通孔检测装置,包括数控系统、空心的铜管电极、以及用于向该铜管电极提供工作液的供液系统,所述供液系统的出液端通过第一导液管与所述铜管电极的进液端相连,所述第一导液管上设置有能够感应该第一导液管内液体压力的第一压力传感装置。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压力传感装置与所述数控系统电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供液系统包括一个带有储液内腔的缓冲箱,该缓冲箱具有与所述储液内腔相连通的一个进液口和两个出液口,其中一个出液口通过所述第一导液管与铜管电极的进液端相连,另一个出液口通过第二导液管与一储液设备,所述第二导液管上设置有能够感应该第二导液管内液体压力的第二压力传感装置。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压力传感装置也与所述数控系统电连接。 作为优选,还包括第一固定柱和第二固定柱,所述第一导液管具有呈螺旋状缠绕在所述第一固定柱上的第一软管段,所述第二导液管具有呈螺旋状缠绕在所述第二固定柱上的第二软管段; 所述的第一压力传感装置包括包覆在所述第一软管段外的第一气囊、以及与该第一气囊内部的储气腔相连通的第一导气管,所述第一导气管与第一气体压力传感器相连; 所述的第二压力传感装置包括包覆在所述第二软管段外的第二气囊、以及与该第二气囊内部的储气腔相连通的第二导气管,所述第二导气管与第二气体压力传感器相连; 作为优选,第一气体压力传感器和第二气体压力传感器均与所述数控系统电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压力传感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导气管气相连通的第一气泵和第一排气阀。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排气阀为电磁阀,且第一气泵和第一排气阀均与所述数控系统电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压力传感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第二导气管气相连通的第二气泵和第二排气阀。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排气阀为电磁阀,且第二气泵和第二排气阀均与所述数控系统电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导液管上串接有比例阀。 作为优选,与所述第二导液管相连的那个出液口设置在靠近所述进液口的位置。 作为优选,所述供液系统包括通过管道顺次连接的工作液箱、液压泵、过滤器和稳压阀。 本技术的优点是:小孔机加工的微细孔一般在0.2?3mm范围,由于加工空间窄小和电加工机床特点,使通孔识别方法受到了各种限制。本技术所提供的这种检测装置通过双路检测工作液的压力波动情况、电蚀除加工状态的识别及加工深度三项指标来进行通孔判定,这种方法能够实现数控小孔机通孔的识别,解决了仅靠加工深度作为通孔判定条件,所导致“空打”降低生产效率和影响加工质量等问题,减少了单孔加工时间,提高了数控小孔机加工效率和质量。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这种可提高数控小孔机加工效率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这种可提高数控小孔机加工效率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 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这种可提高数控小孔机加工效率的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小孔机在正常加工状态下的间隙电压波形图; 图5为小孔机在开路状态下的间隙电压波形图; 图6为小孔机在短路状态下的间隙电压波形图; 其中:A-工件,1-铜管电极,2-缓冲箱,2a_进液口,2b、2c-出液口,3_第一导液管,3a-第一软管段,4-第二导液管,4a-第二软管段,5_储液设备,6_数控系统,7-第一固定柱,8-第二固定柱,9-第一气囊,10-第一导气管,11-第一气体压力传感器,12-第二气囊,13-第二导气管,14-第二气体压力传感器,15-第一气泵,16-第一排气阀,17-第二气泵,18-第二排气阀,19-比例阀,20-工作液箱,21-液压泵,22-过滤器,23-稳压阀,24-压力表,25-铜管电极夹头。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3出示了本技术这种数控电加工小孔机通孔检测装置的一个具体实施例,该装置也具有传统数控电加工小孔机所含有的数控系统6 (如计算机)、空心的铜管电极I以及用于向该铜管电极I提供工作液的供液系统。其中,供液系统可以采用各种结构形式,在本实施例中该供液系统具体结构可参照图1所示:它包括通过管道顺次连接的工作液箱20、液压泵21、过滤器22和稳压阀23。为了让操作者能够直观获知供液系统中的液体压力,本例在所述稳压阀23的出液管路上还安装了压力表24。 本实施例的关键改进在于:所述供液系统的出液端通过第一导液管3与所述铜管电极I的进液端相连(供液系统和铜管电极之间设置有第一导液管3),所述第一导液管3上设置有能够感应该第一导液管内液体压力的第一压力传感装置。 本例中,所述第一压力传感装置与所述数控系统6电连接,从而让人们能够在数控系统6上看到第一压力传感装置感应到的液体压力变化信息。当然,我们也可以将第一压力传感装置与其他显示设备相连,以显示第一压力传感装置感应到的液体压力变化信肩、O 本例中,所述供液系统还包括一个带有储液内腔的缓冲箱2,该缓冲箱2具有与所述储液内腔相连通的一个进液口 2a和两个出液口 2b、2c,其中一个出液口 2b通过所述第一导液管3与铜管电极I的进液端相连,另一个出液口 2c通过第二导液管4与一储液设备5,所述第二导液管4上设置有能够感应该第二导液管内液体压力的第二压力传感装置。同理,所述第二压力传感装置也与所述数控系统6电连接。 电加工过程是一种受多种参数影响的随机过程,这一过程的特性常常用间隙放电状态(本文也称为加工状态或电加工状态,或电蚀除加工状态)进行描述。对本应用来讲,可将间隙放电状态分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数控电加工小孔机通孔检测装置,包括数控系统(6)、空心的铜管电极(1)、以及用于向该铜管电极(1)提供工作液的供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液系统的出液端通过第一导液管(3)与所述铜管电极(1)的进液端相连,所述第一导液管(3)上设置有能够感应该第一导液管内液体压力的第一压力传感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学哲沈蕾羊峥峻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科技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