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喷淋型填料吸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498596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9 18: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旋转喷淋型填料吸收装置,包括外壳、电机,外壳内设有隔板,隔板将外壳分为两腔,填料筒置于隔板上方,液体分布器被电机同步驱动并置于填料筒上方,隔板上设有孔径相同且呈同心圆分布的气孔,同心圆最外圆直径与填料筒外径相同,旋转布液器与外壳采用机械密封连接,其他进出壳体的管道与壳体采用焊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旋转布液器,提高了喷淋点的密度,减少了气相阻力,降低了压降,增大了气体通量,增强了气液传质效率,缩小了吸收设备的体积,简化了吸收二氧化碳装置的设备,降低了吸收装置的成本,提高了吸收设备的可靠性。(*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旋转喷淋型填料吸收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旋转喷淋型吸收装置,特别适合于捕集燃煤电厂烟气中co2。技术背景燃煤电厂捕集烟气中CO2时,存在烟气量大、吸收效率低、设备体积庞大、压力低以 及烟气温度高等问题。目前国内外学者普遍认同的燃烧后脱碳方法主要是化学吸收法,采 用的吸收装置为传统的填料式吸收塔和超重力场旋转床装置。在处理烟气中二氧化碳时, 化学吸收法是目前吸收二氧化碳效率较高的方法之一,适合处理二氧化碳分压力低且气量 较大的混合气体。醇胺类等传统吸收剂虽然具有吸收效率高、化学稳定性好、且吸收剂可再 生利用等优点,但再生能耗过高、吸收剂抗降解性能差,再生次数少,增加了操作成本,故目 前采用稳定性好、吸收效率高以及再生能耗小的混胺液体作为吸收剂。另外,传统填料塔存 在设备体积庞大、吸收效率低等缺点;超重力旋转床存在设备制造繁杂、运行和维护费用较 大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体积小,吸收率高的旋转喷淋型填料吸收装置。技术解决方案本技术包括外壳、电机,外壳内设有隔板,隔板将外壳分为上腔体和下腔体; 隔板上方设有放置填料的填料筒,填料筒底部设有钢丝网,隔板中部设有气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旋转喷淋型填料吸收装置,包括外壳(1)、电机(2),其特征在于,外壳(1)内设有隔板(5),隔板(5)将外壳(1)分为上腔体(16)和下腔体(17);隔板(5)上方设有放置填料(15)的填料筒(12),填料筒(12)底部设有钢丝网(14),隔板(5)中部设有气孔分布区域(4),气孔分布区域(4)上设有气孔,气孔孔径相同且呈同心圆分布,同心圆最外圆直径尺寸与填料筒(12)的筒外径尺寸相同,气孔分布区域(4)外侧设有液封槽(6),填料筒(12)下部设有挡板(11),挡板(11)一端与填料筒(12)固定连接,另一端置于液封槽(6)内,所述外壳(1)下腔体(17)设有进气管(9),底部设有出液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转喷淋型填料吸收装置,包括外壳(I)、电机(2),其特征在于,外壳(I)内设有隔板(5),隔板(5)将外壳(I)分为上腔体(16)和下腔体(17);隔板(5)上方设有放置填料(15)的填料筒(12),填料筒(12)底部设有钢丝网(14),隔板(5)中部设有气孔分布区域(4),气孔分布区域(4)上设有气孔,气孔孔径相同且呈同心圆分布,同心圆最外圆直径尺寸与填料筒(12)的筒外径尺寸相同,气孔分布区域(4)外侧设有液封槽¢),填料筒(12)下部设有挡板(11),挡板(11) 一端与填料筒(12)固定连接,另一端置于液封槽(6)内,所述外壳⑴下腔体(17)设有进气管(9),底部设有出液管(10),外壳⑴顶部设有两个出气口(8),外壳⑴上方设置有电机(2),电机⑵输出轴与旋转布液器(3)相连,旋转布液器(3)置于填料筒(12)上方。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丽娟钟金山郑霄龙赵佳美王丽芳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科技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