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碱法竖流式沉淀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98336 阅读:2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9 18: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中小型燃煤锅炉烟气脱硫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碱法竖流式沉淀池。该双碱法竖流式沉淀池包括池体及从池体上方进入池体内的中心管,池体上部周边设置溢流堰,下部为锥形沉渣斗,其特殊之处在于:中心管与池体上部的内壁之间设置脉冲悬浮泵,中心管下方安装有若干个用于水力搅拌的喷嘴,喷嘴与脉冲悬浮泵通过脉冲悬浮管道连接,喷嘴位于沉渣斗的上部,沉渣斗底面上安装有潜污泵,潜污泵连接延伸到池体外的管道及泵起吊装置,该泵起吊装置位于池体的顶板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优化了沉渣斗上部的水力作用,改变了池体的沉降区域,增大了排渣范围,从而避免池体淤积。(*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中小型燃煤锅炉烟气脱硫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双碱法竖流式沉淀池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燃煤电厂中小型机组的烟气脱硫工艺在不断发展,双碱法脱硫工艺以其脱硫效率高,投资成本低的优势在市场上占有很大比重。双碱法脱硫工艺中经过再生后的浆液进入竖流沉淀池,上清液返回吸收塔脱硫,沉淀送至氧化池氧化。该沉淀主要包括CaSO3、石灰中的杂质及烟气带来的飞灰等,具有较大的黏度。经过对国内多个双减法脱硫工程的跟踪发现,采用传统竖流式沉淀池,沉淀极易粘附于沉渣斗侧壁,造成沉淀池淤积、排渣困难,不能保证脱硫系统长期稳定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优化沉渣斗的内部水力作用,改变池体的沉降区域,增大排渣范围,从而避免池体淤积的双碱法竖流式沉淀池。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包括池体及从池体上方进入池体内的中心管,池体上部周边设置溢流堰,下部为锥形沉渣斗,其特殊之处在于中心管与池体上部的内壁之间设置脉冲悬浮泵,中心管下方安装有若干个用于水力搅拌的喷嘴,喷嘴与脉冲悬浮泵通过脉冲悬浮管道连接,喷嘴位于沉渣斗的上部,沉渣斗底面上安装有潜污泵,潜污泵连接延伸到池体外的管道及泵起吊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碱法竖流式沉淀池,包括池体及从池体上方进入池体内的中心管(1),池体上部周边设置溢流堰(3),下部为锥形沉渣斗(2),其特征在于:中心管(1)与池体上部的内壁之间设置脉冲悬浮泵(4),中心管(1)下方安装有若干个用于水力搅拌的喷嘴(6),喷嘴(6)与脉冲悬浮泵(4)通过脉冲悬浮管道(5)连接,喷嘴(6)位于沉渣斗(2)的上部,沉渣斗(2)底面上安装有潜污泵(7),潜污泵(7)连接延伸到池体外的管道(9)及泵起吊装置(8),该泵起吊装置(8)位于池体的顶板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碱法竖流式沉淀池,包括池体及从池体上方进入池体内的中心管(I),池体上部周边设置溢流堰(3),下部为锥形沉渣斗(2),其特征在于中心管(I)与池体上部的内壁之间设置脉冲悬浮泵(4),中心管(I)下方安装有若干个用于水力搅拌的喷嘴(6),喷嘴 (6)与脉冲悬浮泵(4)通过脉冲悬浮管道(5)连接,喷嘴(6)位于沉渣斗(2)的上部,沉渣斗 (2 )底面上安装有潜污泵(7 ),潜污泵(7 )连接延伸到池体外的管道(9 )及泵起吊装置(8 ), 该泵起吊装置(8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阳马继德张新蔡琦王恩磊杨影影杨恒凯陈公卫
申请(专利权)人:煤炭工业济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