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紧凑型单端双电极紫外线杀菌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97643 阅读: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9 17: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紧凑型单端双电极紫外线杀菌灯,包括:一灯壳,其一端设置有灯脚,另一端封闭,灯壳内设置有汞;一玻珠,玻珠设置在灯壳内;两个相互独立的电极,所述电极固定在玻珠上,电极由螺旋状的灯丝和固定在玻珠上的支撑杆组成,灯丝上涂有电子粉,每个灯丝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支撑杆上,并位于同一水平面且互相平行;以及4根灯脚,所述灯脚设置在壳体的同一端,所述灯脚一端分别连接有钼片,所述钼片分别与穿过玻珠的支撑杆连接,每个电极分别连接两根灯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紫外线杀菌灯解决了现有紫外线杀菌灯体积较大和效率不高的问题,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高效节能的优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紫外线杀菌灯。
技术介绍
作为杀菌器件,紫外线灯由于其光电转换效率高,运行成本低,无二次污染等优异性能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现行热阴极紫外线灯的封接形式,有的是两端封接,两端分别设置电极,这使灯体的尺寸会较长;也有单端封接的紫外线灯,其在灯壳的同一端设置有两个电极,但现有单端封接的紫外线灯两电极连接同一根灯丝,两个电极通过灯丝有电连接,灯丝中有电流流过,降低了灯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紫外线杀菌灯体积较大和效率低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单端 双电极的紫外线杀菌灯,其体积小,而且能大幅度提闻效率。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紧凑型单端双电极紫外线杀菌灯,包括—灯壳,所述灯壳一端设置有灯脚,另一端封闭,灯壳内设置有萊;—玻珠,所述玻珠设置在灯壳内;两个相互独立的电极,所述电极固定在玻珠上,电极由螺旋状的灯丝和固定在玻珠上的支撑杆组成,灯丝上涂有电子粉,每个灯丝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支撑杆上,并位于同一水平面且互相平行;以及4根灯脚,所述灯脚设置在壳体的同一端,所述灯脚一端分别连接有钥片,所述钥片分别与穿过玻珠的支撑杆连接,每个电极分别连接两根灯脚。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紫外线杀菌灯还包括用于连接外电路的灯头,所述灯头设置在灯壳下方,灯头上设置有两个连接端,每个连接端上各连接有一根灯脚,所述与连接端相连接的两根灯脚通过钥片分别连接不同的电极。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灯头通过两个连接端连接有控制电路。进一步,所述两个灯脚分别连接灯头的连接端,另两个灯脚之间连接有跳泡或电容或热敏电阻,所述控制电路相对为电感或电子镇流器或恒流源。又或者在控制电路中采用热阴极逆变器,则另两个灯脚空置;另两个灯脚还可以与属于同一电极的灯脚短接在一起,起到更好的效果。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灯壳内设置有消气片,消气片用于吸收灯壳内的杂质气体,避免电极通电时与杂质气体发生反应,增加灯的寿命。进一步,所述消气片上设置有汞,把汞设置在消气片上,可省去紫外线杀菌灯生产时往灯壳内充汞蒸气或者设置汞齐的步骤,简化生产工艺,节省成本。进一步,还可以选择在所述灯壳内充有汞蒸气或者设置有汞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紫外杀菌灯内设置有两个电极,两个电极之间相互独立,没有通过灯丝或其它导线连接,且电极上用于放电的灯丝互相平行,大大提高了其放电效率;此外,本技术采用单端输出引脚,减少杀菌灯的尺寸,使其能做得更小,适合放置在较小的器件内。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紫外线杀菌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电极与消气片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紫外线杀菌灯与控制电路的连接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3,一种紧凑型单端双电极紫外线杀菌灯,由灯体和控制电路9组成。所述灯体包括灯壳I和灯头7。灯壳I优选采用石英玻璃或高硼玻璃制作,灯壳I的一端设置有灯脚5,另一端封闭,灯壳I的内部设置玻珠2,玻珠2上固定有两个电极3、4,两个电极3、4互相独立,电极3、4由灯丝31、41和支撑杆32、42组成,所述灯丝31、41呈螺旋状,灯丝31、41两端向下延伸形成支撑杆32、42,支撑杆32、42下端固定在玻珠2上;所述灯壳I 一端设置有四根引出的灯脚5,所述每个电极分别具有两个引出脚(支撑杆32、42),灯脚5的一端分别连接有钥片6,并通过钥片6分别与电极3、4的引出脚连接,每个电极3、4分别连接有两根灯脚5 ;参照图4,在本实施例中,两个电极3、4的灯脚5之间连接有与控制电路9配合的电气元件10,所述电气元件10为跳泡或者电容或者热敏电阻。灯头7设置在灯壳I下方,灯头7上具有相隔开的两个连接端,两个电极3、4的另外两个灯脚5分别与灯头7的两个连接端连接。灯头7通过两个连接端连接有控制电路9,控制电路9用于控制杀菌灯启动和提供工作电源,本实施例中,由于电气元件10为跳泡或者电容或者热敏电阻,所述控制电路9相对为电感或电子镇流器或恒流源。本设计的紫外线杀菌灯采用单端引出电极引脚,其结构简单,而且有效缩小灯体的尺寸,使其能安装在体积更小的器件内。两个电极3、4的灯丝31、41位于同一水平面且互相平行,电极3、4在灯丝31、41之间进行放电,避免了在灯丝31、41与支撑杆32、42之间的放电,最大化的提升其放电效果。实际应用中,灯丝31、41所在的平面与水平面不能达到绝对的平行,两平面形成的角度允许在30°的误差范围内。为了进一步提高灯丝31、41间的放电效果,所述灯丝31、41上涂敷有电子粉。参照图5,为本设计的第二实施例,其紫外线杀菌灯的结构与上述实施例大致相同,而在本实施例中,两个电极3、4各有一个灯脚5空置,控制电路9相对为热阴极逆变器。此外,灯泡内的灯脚还有另一种连接方式,空置的灯脚5可以短接到同一电极的另一灯脚上,再与灯头7的连接端连接,这样放电效果更好。进一步,灯壳I内设置有消气片8,消气片8固定在灯壳I内,消气片8用于吸收杂质气体,避免通电的电极灯丝与杂质气体反应而损耗,延长灯的寿命。灯壳I内通常充入汞蒸汽和氩,使低气压汞蒸气放电产生紫外线,氩气可用其他惰性气体代替;也可以在灯壳I内放入汞齐,以增加灯管的功率密度,从而增加整灯功率;此外,还可以把汞齐设置在消气片8上代替往灯壳I里充汞蒸气或放入汞齐,简化紫外线杀菌灯的生产工艺,降低生产成本。本技术的紫外线杀菌灯设置有两个相互独立的电极3、4,与现有技术相比,该结构并没有采用灯丝连接两电极3、4,节省了连接两电极3、4间的灯丝消耗的能量,大幅度地提高了灯的紫外线效率,如现有技术中3W的紫外线灯照度大约为450-1000uW/cm2,而采用本技术结构的2W紫外线灯照度就可以达到1000-1800uW/cm2。本技术的紫外线杀菌灯对电能的利用率超过了 60%,而且灯脚5采用单端引出,整体结构简洁,尺寸有所缩小。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先实施方式,只要以基本相同手段实现本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紧凑型单端双电极紫外线杀菌灯,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灯壳,所述灯壳一端设置有灯脚,另一端封闭,灯壳内设置有汞;一玻珠,所述玻珠设置在灯壳内;两个相互独立的电极,所述电极固定在玻珠上,电极由螺旋状的灯丝和固定在玻珠上的支撑杆组成,灯丝上涂有电子粉,每个灯丝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支撑杆上,并位于同一水平面且互相平行;以及4根灯脚,所述灯脚设置在壳体的同一端,所述灯脚一端分别连接有钼片,并通过钼片分别与穿过玻珠的电极支撑杆连接,每个电极分别连接其中的两根灯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紧凑型单端双电极紫外线杀菌灯,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灯壳,所述灯壳一端设置有灯脚,另一端封闭,灯壳内设置有萊; 一玻珠,所述玻珠设置在灯壳内; 两个相互独立的电极,所述电极固定在玻珠上,电极由螺旋状的灯丝和固定在玻珠上的支撑杆组成,灯丝上涂有电子粉,每个灯丝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支撑杆上,并位于同一水平面且互相平行;以及 4根灯脚,所述灯脚设置在壳体的同一端,所述灯脚一端分别连接有钥片,并通过钥片分别与穿过玻珠的电极支撑杆连接,每个电极分别连接其中的两根灯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紧凑型单端双电极紫外线杀菌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连接外电路的灯头,所述灯头设置在灯壳下方,灯头上设置有两个连接端,每个连接端上各连接有一根灯脚且两个连接端分别通过灯脚连接不同的电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紧凑型单端双电极紫外线杀菌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头外通过两个连接端连接有控制电路。4.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国顺洪燕南程泰松宋锋郝锐
申请(专利权)人:鹤山市广明源照明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