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座式插秧机的底盘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94557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9 08: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乘座式插秧机的底盘结构,车架呈前宽后窄的框形结构,发动机安装在两纵梁与前横梁和前中横梁空腔处,车架上平面高于发动机的底部,变速箱安装在两纵梁与前中横梁和中后横梁的空腔处,变速箱下部的前凸部分延伸至发动机的底部,车架后座支架下部的连接轴与后桥箱连接,斜置并设置在车架下部的两个传动轴分别与变速箱的下动力输出侧和后桥箱的动力输入侧连接,变速箱上动力输出侧与设置在车架上部的动力驱动轴连接,株距调节器安装在其中一个纵梁上并位于斜边段的后侧,株距调节器的动力输入侧与动力驱动轴连接、动力输出侧与插秧驱动轴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合理,安装拆卸方便,提高装配精度的优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乘座式插秧机的底盘结构,属于乘座式插秧机

技术介绍
乘座式插秧机主要由车架、安装在车架上的发动机、变速箱、操纵机构以及驱动轮和插秧机构和送秧机构等构成,发动机将动力传递至变速箱,经变速箱减速增扭后以驱动前后驱动轮行走,同时变速箱输出动力给插秧机构和送秧机构,通过插秧机构和送秧机构的相互配合,插秧机构的秧针插入秧块抓取秧苗,并将其取出下移,当移到设定的插秧深度时,由插秧机构中的插植叉将秧苗从秧针上压下,完成一个插秧过程。同时,通过浮板和液 压悬挂机构,控制行走轮与机体的相对位置和浮板与秧针的相对位置,使得插秧深度基本一致。目前乘座式插秧机采用前车架和后车架构成的分体式车架,发动机安装在前车架上,变速箱和后桥箱安装在后车架,前车架的后端和后车架的前端再与变速箱的前后两端连接,因此在安装或拆除变速箱时,都需要拆装前车架和后车架,由于连接结构复杂,造成安装和拆卸不便,而且装配精度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安装拆卸方便,提高装配精度的乘座式插秧机的底盘结构。本技术为达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乘座式插秧机的底盘结构,包括车架、与车架连接的发动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乘座式插秧机的底盘结构,包括车架(1)、与车架(1)连接的发动机(2)、变速箱(4)以及后桥箱(8),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架(1)呈前宽后窄的框形结构,车架(1)的两纵梁(1?4)中部设有向后并朝向车架中心轴线一侧的斜边段(1?6),发动机(2)安装在两纵梁(1?4)与前横梁(1?3)和前中横梁(1?5)的空腔处,且车架(1)上平面高于发动机(2)的底部,变速箱(4)安装在两纵梁(1?4)与前中横梁(1?5)和中后横梁(1?7)的空腔处,变速箱(4)下部的前凸部分延伸至发动机(2)的底部,车架(1)后座支架(1?2)下部的连接轴(1?1)与后桥箱(8)连接,斜置并设置在车架(1)下部的两个...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乘座式插秧机的底盘结构,包括车架(I)、与车架(I)连接的发动机(2)、变速箱 (4)以及后桥箱(8),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架(I)呈前宽后窄的框形结构,车架(I)的两纵梁(1-4)中部设有向后并朝向车架中心轴线一侧的斜边段(1-6),发动机(2)安装在两纵梁 (1-4)与前横梁(1-3)和前中横梁(1-5)的空腔处,且车架(I)上平面高于发动机(2)的底部,变速箱(4)安装在两纵梁(1-4)与前中横梁(1-5)和中后横梁(1-7)的空腔处,变速箱(4)下部的前凸部分延伸至发动机(2)的底部,车架(I)后座支架(1-2)下部的连接轴(1-1)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田伊佐男沈崇鑫金涛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东风农机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