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力共享装置,其设置在电动机驱动单元的上表面、背面或正面,在电力共享装置框体内具有:固定正电极以及固定负电极,其设置有插入孔,彼此平行地配置为朝向侧方,可以流过电动机驱动所需的电流;可动正电极以及可动负电极,其可滑动地插入在所述插入孔中,并可以从所述框体向侧方凸出规定量;以及正、负端子,其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固定正、负电极上,并分别与所述电动机驱动单元的正、负电极连接。所述可动正电极以及可动负电极与滑块成为一体,通过该滑块的操作,可以在凸出位置和收容位置之间进行伸缩,通过使所述滑块位于凸出位置,可以容易地与相邻的电动机驱动单元共享电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共享装置以及电动机驱动系统,该电力共享装置在将交流电力转换为直流电力的功率转换单元、伺服驱动单元、主轴驱动单元等电动机驱动单元之间共享电源电力,该电动机驱动系统具有功率转换单元、伺服驱动单元、主轴驱动单元等电动机驱动单元和电力共享装置。
技术介绍
当前,为了在相邻配置的多个电动机驱动单元之间,共享电源电力,将各电动机驱动单元的电力母线之间利用连接片进行连接。电力母线和连接片通过螺栓/螺母等固定手段进行固定。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60 — 28710号公报(第2页,图1、2)
技术实现思路
然而,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由于将电力母线和连接片,利用螺栓/螺母进行连接,因此,存在连接操作繁琐的问题。另外,除了存在连接操作中需要螺丝刀等工具的问题之夕卜,还存在易丢失螺栓/螺母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就是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的,目的是得到一种电力共享装置,其使得用于共享电源电力而进行的单元之间的连接容易,且不会丢失部件。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并达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一种电力共享装置,其设置在将交流电力转换为直流电力的功率转换单元、伺服驱动单元以及主轴驱动单元等电动机驱动单元的上表面、背面或正面,该电力共享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电力共享装置框体内,具有固定正电极以及固定负电极,其设置有插入孔,彼此平行地配置为朝向侧方,可以流过电动机驱动所需的电流;可动正电极以及可动负电极,其可滑动地插入在所述插入孔中,并可以从所述框体向侧方凸出规定量,该可动正电极以及可动负电极与滑块成为一体;以及正端子及负端子,其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固定正电极及固定负电极上,并分别与所述电动机驱动单元的正电极及负电极连接。专利技术的效果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电力共享装置,实现下述效果,S卩,用于共享电源电力而进行的单元之间(电力共享装置之间)的连接容易,且不会丢失部件。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电力共享装置设置在电动机驱动单元上的状态的斜视图。图2是表示对设置在电动机驱动单元上的实施方式的多个电力共享装置进行连接的状况的斜视图。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电力共享装置的透视图。图4是表示处于打开卡止盖,并使可动正、负电极凸出的状态的实施方式的电力共享装置的主视图。图5是表示处于打开卡止盖,并将可动正、负电极收容的状态的实施方式的电力共享装置的主视图。图6是表示形成固定正、负电极的插入孔的网电极的斜视图。图7是表示处于使可动正、负电极凸出,并关闭卡止盖的状态的实施方式的电力共享装置的主视图。图8是表示处于将可动正、负电极收容,并关闭卡止盖的状态的实施方式的电力共享装置的主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基于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电力共享装置的实施方式。此外,本专利技术并不受该实施方式限定。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电力共享装置设置在电动机驱动单元上的状态的斜视图。图2是表示对设置在电动机驱动单元上的实施方式的多个电力共享装置进行连接的状况的斜视图。如图1及图2所示,实施方式的电力共享装置20设置在功率转换单元11、伺服驱动单元12、主轴驱动单元13等电动机驱动单元10的上表面,如后述,与在电动机驱动单元 10的上表面露出的电动机驱动单元10的正电极以及负电极(未图示)电气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电力共享装置20设置在电动机驱动单元10的上表面,但也可以设置在电动机驱动单元10的背面或正面。如图2所示,使分别设置有电力共享装置20的功率转换单元11、伺服驱动单元12 以及主轴驱动单元13,在彼此的侧方相邻,通过将某一单元的可动正电极23及可动负电极 24,插入至另一单元的固定正电极21及固定负电极22 (参照图3)的插入孔21a、22a中,可以将某一单元的电源电力与另一单元进行共享。如上所述,利用电力共享装置20进行连接的功率转换单元11、伺服驱动单元12以及主轴驱动单元13,构成电动机驱动系统。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电力共享装置的透视图,图4是表示处于打开卡止盖,并使可动正、负电极凸出的状态的实施方式的电力共享装置的主视图,图5是表示处于打开卡止盖,并将可动正、负电极收容的状态的实施方式的电力共享装置的主视图,图6是表示形成固定正、负电极的插入孔的网电极的斜视图。本实施方式的电力共享装置20具有电力共享装置框体20a (以下简称为“框体 20a”),该电力共享装置框体20a具有与电动机驱动单元10的单元框体IOa相同的宽度。通过将单元框体IOa和框体20a设置为相同宽度,可以缩短在将后述的滑块27置于规定的凸出位置时,可动正、负电极23、24向框体20a外部的露出量以及可动正、负电极23、24的凸出长度。如图3至图5所示,电力共享装置20在框体20a内具有固定正电极21及固定负电极22,其设置有插入孔21a、22a,彼此平行地配置为朝向侧方,可以流过电动机驱动所需的电流;销型的可动正电极23及可动负电极24,其可滑动地插入在插入孔21a、22a —侧,并可以从框体20a向一侧方向凸出规定量;以及正端子25及负端子26,其分别固定安装在固定正、负电极21、22上,分别与电动机驱动单元10的正、负电极(未图示)连接。如图6所示,固定正、负电极21、22的插入孔21a、22a的内壁面是由网电极21b、22b形成的网构造。网电极21b、22b具有弹性,弹性地按压在可动正、负电极23、24上,而使两者的接触面积增大,使电流容易流动。正端子25及负端子26在俯视观察时形成为L字形,利用短边分别固定安装在固定正电极21及固定负电极22的下侧。正端子25及负端子26的长边的前端部的螺钉连接孔25a、26a,在俯视观察时,配置在从固定正电极21及固定负电极22的正下方横向偏移的位置处。·因此,打开框体20a的上盖20b,在框体20a内插入螺丝刀后,利用螺钉连接孔25a、26a,可以将正端子25及负端子26通过螺钉连接在电动机驱动单元10的正电极及负电极(未图示)上。这样,可以将电动机驱动单元10的电源电力引导至电力共享装置20的可动正、负电极23、24。可动正电极23及可动负电极24与滑块27成为一体,通过滑块27的滑动操作,可以在从框体20a向一侧方向凸出规定量的凸出位置(参照图4)和在框体20a内收容的收容位置(参照图5)之间进行伸缩。可动正电极23及可动负电极24的前端部带有圆角,以易于向相邻的电力共享装置20的固定正、负电极21、22的插入孔21a、22a中插入,即使可动正、负电极23、24的中心与插入孔21a、22a的中心略微偏离,也能容易地插入。如上述说明,根据实施方式的电力共享装置20,如果使滑块27从收容位置滑动规定量,则可动正、负电极23、24从电力共享装置20凸出规定量,插入至设置在相邻的电动机驱动单元10上的电力共享装置20的固定正、负电极21、22中,可以在电动机驱动单元10与相邻的电动机驱动单元10之间共享电源电力。仅通过滑动滑块27,就可以容易地将可动正、负电极23、24和固定正、负电极21、22连接。另外,框体20a具有卡止盖20c,该卡止盖20c将滑块27分别卡止在可动正、负电极23、24的规定的凸出位置处以及收容位置处。在滑块27上设置有成为操作把手的山形状的凸起27a,在卡止盖20c上设置凸出卡止孔20d以及收容卡止孔20e,在可动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电力共享装置,其设置在将交流电力转换为直流电力的功率转换单元、伺服驱动单元以及主轴驱动单元等电动机驱动单元的上表面、背面或正面, 该电力共享装置的特征在于, 在电力共享装置框体内,具有 固定正电极以及固定负电极,其设置有插入孔,彼此平行地配置为朝向侧方,可以流过电动机驱动所需的电流; 可动正电极以及可动负电极,其可滑动地插入在所述插入孔中,并可以从所述框体向侧方凸出规定量;以及 正端子及负端子,其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固定正电极及固定负电极上,并分别与所述电动机驱动单元的正电极及负电极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共享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动正电极以及可动负电极与滑块成为一体,通过该滑块的操作,可以在凸出位置和收容位置之间进行伸缩,通过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上冈誉和,近藤智,中平尚志,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