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铁路转辙器调整装置的闩锁,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引导轮廓(24)的锁定部件(22),所述引导轮廓(24)在致动转辙器的方向上延伸且形成从所述引导轮廓横向地突出的锁定座(26);锁定杆(30),其铰接到啮合辙尖(18)且在远离所述辙尖(18)的末端处支承适于被阻塞于所述锁定座(26)处的止动螺栓(28);引导螺栓(36),其可在所述引导轮廓(24)中滑动;铰接螺栓(38),其连接到远端辙尖(20);轴承块(34),其可围绕所述引导螺栓(36)的轴旋转,且其中所述止动螺栓(28)、所述引导螺栓(36)和所述铰接螺栓(38)在三角形配置中形成轴颈,使得所述止动螺栓(28)和所述铰接螺栓(38)定位在所述引导轮廓(24)的相反侧上,且比所述引导螺栓(36)更靠近所述啮合辙尖(18);以及弹簧(48),其在朝向所述远端辙尖(20)的远端位置的方向上偏置所述远端辙尖(2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铁路转辙器致动装置的闩锁。
技术介绍
用于轨道交通工具的转辙器具有枢转地安置于转辙器的所谓的基本轨之间的辙 尖,且可通过转辙器致动装置在基本轨的横向方向上调整。在致动装置的每一静止状态中, 两个辙尖中的一者啮合相关联的基本轨。因此将此辙尖指定为啮合辙尖。将另一辙尖指定 为远端辙尖,因为远端辙尖的顶端与相关联的基本轨有某一距离。R锁用途是将啮合辙尖 绝对地锁定在啮合位置中以便防止啮合辙尖与基本轨分离,因为这可能导致轨道交通工具 出轨。转辙器致动装置因此必须具有解锁机构,所述解锁机构在适当的致动操作可能开始 之前将R锁解锁。当轨道交通工具从分支侧接近转辙器且转辙器未处于正确的位置中来允许交通 工具通过时,转辙器还可被轨道交通工具自身致动,因为轨道交通工具的轮子将在此之前 已是远端辙尖的辙尖推动到啮合位置中。此过程被称作“驶开(riding open)”转辙器。在 此情况下,解锁机构必须保证起初啮合的辙尖的锁定状态足够及时地被解除。EP O 984 882中描述了具有此功能的已知闩锁的一实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靠地起作用且具有紧凑构造的用于转辙器致动装置 的新颖闩锁。根据本专利技术,此目的是通过一种闩锁来实现,所述闩锁包括具有引导轮廓的锁定 部件,所述引导轮廓在致动转辙器的方向上延伸且形成从所述引导轮廓横向地突出的锁定 座;锁定杆,其铰接到啮合辙尖且在远离所述辙尖的末端处支承适于被阻塞于锁定座处的 止动螺栓;引导螺栓,其可在所述引导轮廓中滑动;铰接螺栓,其连接到远端辙尖;轴承块, 其可围绕所述引导螺栓的轴旋转,且其中所述止动螺栓、所述引导螺栓和所述铰接螺栓在 三角形配置中形成轴颈,使得所述止动螺栓和所述铰接螺栓定位在所述引导轮廓的相反侧 上,且比所述引导螺栓更靠近所述啮合辙尖;以及弹簧,其在朝向所述远端辙尖的远端位置 的方向上偏置所述远端辙尖。当远端辙尖和因此铰接螺栓经受倾向于将远端辙尖推动到其啮合位置中的力时, 经啮合的辙尖保持起初阻塞于所述啮合位置中,因为止动螺栓邻接于锁定座处。随后,轴承 块经受倾向于围绕引导螺栓的轴倾斜轴承块的扭矩。作为此倾斜移动的结果,止动螺栓进 入引导轮廓中,使得其被从锁定座提离。在此过程中,弹簧可弯到某一程度,且进而使得铰 接螺栓根据轴承块的倾斜移动而移动。当起初是啮合辙尖的辙尖返回到啮合位置中时,所述弹簧保证轴承块在相反方向 上倾斜。以此方式,保证了止动螺栓再次邻接于锁定座处且可靠地锁定啮合辙尖。在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指示本专利技术的有用细节。附图说明现在将结合图式详细地阐释实施例实例,图式中图1是转辙器和相关转辙器调整装置的示意性横截面;图2是图1中所示的调整装置的俯视平面图;以及图3到图5是类似于图1的截面图,其是针对调整装置的不同操作状态。具体实施方式图1展示用于轨道交通工具的转辙器10以及相关联的转辙器调整装置的闩锁12。 所述转辙器具有两个基本轨14、16以及两个辙尖18、20。在图1中所示的状况中,辙尖18 啮合基本轨14 (啮合辙尖),而辙尖20远离基本轨16 (远端辙尖)。闩锁12具有锁定部件22,锁定部件22静止地安置于基本轨14、16之间,且形成 在基本轨的横向方向上延伸的引导轮廓24。引导轮廓24是由一条槽形成,所述槽在锁定 部件22的壁中在其长度的最大部分中笔直延伸且在图1中的左侧上在一端处被加宽,使得 其形成用于止动螺栓28的锁定座26,所述锁定座从弓I导轮廓24横向地突出。止动螺栓28 安装在Z形成角度的锁定杆30的自由端上,锁定杆30的相反端通过铰链32连接到啮合辙 尖18。因此,锁定杆30和啮合锁定座26的止动螺栓28保证了啮合辙尖18被绝对地锁定 于啮合位置中。因为铰链32的轴水平延伸,且锁定座26形成于引导轮廓24的下侧处,所 以锁定杆30的自身重量帮助可靠地将止动螺栓28捕捉在锁定位置中。止动螺栓28被固持在轴承块34中,轴承块34还容纳弓I导螺栓36和铰接螺栓38。 铰接螺栓38建立轴承块34与连杆40的铰接连接,连杆40又经由铰链42连接到远端辙尖 20。止动螺栓28、引导螺栓36和铰接螺栓38的轴形成三角形。引导螺栓36在引导轮 廓24处被可滑动地引导。相对于引导螺栓36,止动螺栓28和铰接螺栓38朝向啮合辙尖 18偏移,且其安置于引导轮廓24的中心轴的相反侧上(上方和下方)。在铰接螺栓38与铰链42中间,连杆40具有向下突出的凸耳,弹簧48经由接合点 46连接到所述凸耳。在此处所展示的实例中,弹簧48的另一端经由控制杆50连接到转辙 器致动装置的驱动系统(尚未展示)。整个闩锁12被容纳在盒状外壳52中,盒状外壳52安置在基本轨14、16的下方,且 在位于基本轨之间的部分中具有略微升高的侧壁,且锁定部件22被固持在这些侧壁之间。如在图2中的平面图中可看到,闩锁12整体具有对称构造,对称平面是由锁定杆 30和连杆40界定。当在平面图中看时,锁定部件22具有C形配置,其中侧壁相对于锁定杆 30对称地安置,且其中界定引导轮廓24的槽形成于这些侧壁中。任选地,所述槽可以全等 形状形成于外壳52的壁中,使得也可将外壳52视为锁定部件的部分。止动螺栓28通过整 个外壳52。在图2中,其中央部分被隐藏在被覆盖的铰接螺栓38的后面。归因于对称构 造,轴承块34和引导螺栓36中的每一者是由安置在对称平面的相反侧上的两个单独部分 形成。引导螺栓36的每一部分通过引导轮廓24且被支撑在轴承块34的对应部分中。铰 接螺栓38将连杆40与轴承块34的两个部分连接在一起,但没有完全达到锁定部件22的 其中形成了引导轮廓24的壁。弹簧48也是由连接到共同接合点46的两个对称布置的弹簧部件形成。这些弹簧 部件的相反端通过轴杆54而连接到控制杆50,轴杆54在外壳52的壁中的细长孔(未图 示)中被引导。现在应阐释当转辙器被驶开时(即,当轨道交通工具在相关联的基本轨16的方向 上推动远端辙尖20时)如何将闩锁12解锁。随后,导向图1中的右侧的拉伸力经由铰链 42传输到连杆40。弹簧48是拉伸弹簧,其可在此力下弯曲,使得可将接合点46进一步移 位到图1中的右边。被支撑于轴承块34中的铰接螺栓38还经受向右的拉伸力。然而,轴 承块34无法屈服于此力,因为其还支撑仍被捕捉于锁定座26处的止动螺栓28。因此,啮合 辙尖18保持被初步阻塞于啮合位置中。然而,施加于铰接螺栓38上的拉伸力形成倾向于在图1中顺时针地倾斜轴承块34 的扭矩。由于止动螺栓28被捕获于锁定座26处,且还被支撑于轴承块34中的引导螺栓36 啮合引导轮廓24的下边缘,所以轴承块34和铰接螺栓38围绕引导螺栓36的轴倾斜。这 导致止动螺栓28被向上撬动并扫过锁定座26。引导螺栓36可在引导轮廓24中滑动,朝向 图1中的右边的平移移动可与轴承块34的倾斜移动重叠,使得止动螺栓28在所述倾斜移 动期间不必朝向左边移动,在朝向左边移动的情况下,止动螺栓28会干扰被支撑于辙尖18 处的锁定杆30。视情况而定,引导螺栓36的一定轴承游隙和在引导轮廓24中的一定游隙 可帮助避免轴承块34在上文所描述的过程中被堵塞。图3展示以下状况轴承块34已倾斜成使得止动螺栓28已扫过锁定座26,且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5.28 DE 202010005519.91.一种用于铁路转辙器调整装置的闩锁,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引导轮廓(24)的锁定部件(22),所述引导轮廓(24)在致动转辙器的方向上延伸且形成从所述引导轮廓横向地突出的锁定座(26);锁定杆(30),其铰接到啮合辙尖(18)且在远离所述辙尖(18)的末端处支承适于被阻塞于所述锁定座(26)处的止动螺栓(28);引导螺栓(36),其可在所述引导轮廓(24)中滑动;铰接螺栓(38),其连接到远端辙尖(20);轴承块(34),其可围绕所述引导螺栓(36)的轴旋转,且其中所述止动螺栓(28)、所述引导螺栓(36)和所述铰接螺栓(38)在三角形配置中形成轴颈,使得所述止动螺栓(28)和所述铰接螺栓(38)定位在所述引导轮廓(24)的相反侧上,且比所述引导螺栓(36)更靠近所述啮合辙尖(18);以及弹簧 (48),其在朝向所述远端辙尖(20)的远端位置的方向上偏置所述远端辙尖(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R·柯德布吕宁,G·奥姆,J·迈内克,W·赫拉斯,
申请(专利权)人:汉宁卡尔两合有限公司,
类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