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隔离开关的合闸机构以及包括该合闸机构的隔离开关,以减少动触头与静触头接触过程中的电腐蚀。该合闸机构包括:连杆、带有动触头的动触头支架、带有静触头的静触头支架、和位于隔离开关外壳上的支点、弹簧,以及滑槽单元;其中,连杆的一端穿过动触头支架上的安装孔位于滑槽中;所述动触头支架能以所述连杆的一端为轴进行旋转,其中,靠近所述动触头的第一端可与所述支点接触,远离所述动触头的第二端可与所述弹簧单元接触;支点位于动触头支架中靠近动触头的第一端向靠近静触头支架的方向运动的轨迹上;这样,合闸过程中利用支点可减缓动触头支架的第一端向静触头支架运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器开关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合闸机构及包括该合闸机构的隔离开关。
技术介绍
隔离开关是开关电器中使用广泛的一种电器,在电路中起隔离作用。刀闸的主要特点是无灭弧能力,能在正常负荷电流的情况下分、合电路。隔离开关主要由绝缘部分、导电部分、支持底座或框架、合闸机构和操动机构(drive module)等几部分组成。其中,操动机构用于控制隔离开关的合闸、分闸及测试状态。合闸机构接受操动机构的力矩,将运动传递给动触头以完成隔离开关的分、合闸动作。 参见图1所示,合闸机构包括连杆101、带有动触头103的动触头支架102和带有静触头105的静触头支架104、弹簧单元107,以及滑槽单元108。连杆101的一端1011穿过动触头支架102上的安装孔1021位于滑槽单元108中,另一端1012连接操作结构。连杆101接受操动机构的力矩,连杆的一端1011在滑槽单元108中滑动,带动动触头支架102运动,使动触头103与静触头105接触。随着连杆101的进一步运动,使动触头103与静触头105压接。动触头103与静触头105接触后,触头压力随着连杆101的运动缓慢增加,增加了触头在闭合过程中的电腐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隔离开关的合闸机构,以减少动触头与静触头接触过程中的电腐蚀。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隔离开关的合闸机构,包括连杆、带有动触头的动触头支架、带有静触头的静触头支架、和位于隔离开关外壳上的支点、弹簧单元,以及滑槽单元;其中,连杆的一端穿过动触头支架上的安装孔,位于滑槽单元中;所述动触头支架能以所述连杆的一端为轴进行旋转,其中,靠近所述动触头的第一端可与所述支点接触,远离所述动触头的第二端可与所述弹簧单元接触;所述支点位于动触头支架的第一端向靠近静触头支架的方向运动的轨迹上。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由于在第一端的运动轨迹上设置了支点,因此动触头支架在向静触头支架的运动过程中一端与支点接触,减缓了合闸过程中动触头支架的第一端向静触头支架运动,并由于滑槽单元的导向作用,这样,动触头支架能逐渐滑离支点,当动触头支架完全滑离支点时,在弹簧单元的作用下,动触头迅速与静触头压接。因此,不存在触头压力随着连杆的运动缓慢增加的过程,减少了触头闭合时的电腐蚀。滑槽单元包括第一圆弧槽,第二圆弧槽,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圆弧槽和所述第二圆弧槽的过渡槽,其中,所述第一圆弧槽的半径大于所述第二圆弧槽的半径;所述动触头支架的第一端与所述支点接触时,所述连杆的一端位于所述过渡槽中。所述过渡槽的槽宽分别大于所述第一圆弧槽以及所述第二圆弧槽的槽宽。较佳地,所述第一圆弧槽以及所述第二圆弧槽分别与所述连杆的一端紧密配合,从而能够更好地弓I导连杆以及动触头支架的运动。这样分闸过程中,在弹簧单元的驱动下,通过动触头支架,连杆的一端沿着滑槽单元的第二侧壁运动,而滑槽单元的过渡槽的槽宽分别大于第一圆弧槽以及所述第二圆弧槽的槽宽,因此,动触头支架向远离静触头支架的方向运动的同时,能够错开支点,使得动触头支架的第一端不会与支点干涉,顺利地实现了分闸。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支点可以发生柔性变形,支点包括安装部分、连接部分和支点部分;安装部分用于固定支点;支点部分用于减缓动触头支架的第一端向静触头支架运 动;连接部分为柔性材料,用于连接安装部分和支点部分,以及在动触头支架向远离静触头支架的方向运动时在第一端与支点部分接触的情况下发生形变,使动触头支架错开支点部分。支点包括的三部分结构既可以使支点位置固定,又可以通过发生的柔性形变,使动触头支架可以向远离静触头支架的方向运动,实现分闸。三部分结构可以一体成型,工艺简单。较佳地,支点部分的长度大于安装部分的长度。该结构可以使支点与动触头支架的接触面仅位于支点部分上,避免支点对动触头支架的阻碍过大。优选地,连接部分的材料为金属,连接部分的厚度为0. 6±0.05_。该厚度是个较佳的范围,如果超过该厚度,则连接部分不易产生形变,影响动触头支架的运动,如果小于该厚度,则连接部分容易断裂。优选地,动触头支架第一端翘起,在动触头支架运动过程中该翘的第一端与支点接触。该结构有助于使动触头支架缓慢滑离支点。较佳地,第一端与动触头支架形成的夹角为钝角,由支点的高度以及第一端的长度确定。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隔离开关,包括前述的合闸机构。在减少合闸机构中触头闭合时的电腐蚀的同时,减少了隔离开关合闸时的电腐蚀。附图说明下文将以明确易懂的方式通过对优选实施方式的说明并结合附图来对本专利技术上述特性、技术特征、优点及其实施方式予以进一步说明,其中图1为现有技术中隔离开关的合闸机构的结构图;图2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隔离开关的合闸机构的结构图;图3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滑槽单元的示意图;图4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方式,隔离开关的合闸机构的结构图;图5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支点的结构图;图6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动触头支架的结构图;图7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合闸时支点与动触头支架的位置示意图;和图8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分闸时支点与动触头支架的位置示意图。参考符号表101连杆102动触头支架103动触头104静触头支架105静触头107弹簧单元108滑槽单元109外壳1011连杆的一端1012连杆的另一端1021动触头支架的安装孔201连杆202动触头支架203动触头204静触头支架205静触头206支点207弹簧单元208滑槽单元2081第一圆弧槽2082第二圆弧槽2083过渡槽2084第一侧壁2085第二侧壁 209外壳220操作结构2011连杆的一端2012连杆的另一端2021动触头支架的安装孔2022动触头支架的第一端2023动触头支架的第二端2061安装部分2062连接部分2063支点部分具体实施例方式为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在各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部分。为清楚表示各部件的结构及其相互关系,附图中各部件的比例关系仅为示意性的,并不表示实际结构的比例关系。另外,在说明书有关名称前所述“第一”、“第二”或“第三”等仅用于区分各部件,标识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并不表示部件的绝对位置、安装步骤及相对重要性。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隔离开关的合闸机构,该合闸机构包括连杆201、带有动触头203的动触头支架202、带有静触头205的静触头支架204、和位于隔离开关外壳209上的支点206、弹簧单元207,以及滑槽单元208。其中,连杆201的一端2011穿过动触头支架202上的安装孔2021,位于滑槽单元208的滑槽中。动触头支架202能以连杆201的一端2011为轴进行旋转,其中,靠近动触头203的第一端2022可与支点206接触,远离动触头203的第二端2023可与弹簧单元207接触。支点206位于动触头支架202的第一端2022向靠近静触头支架204的方向运动的轨迹上。滑槽单元208用于引导连杆201的一端2011的运动,进而引导动触头支架202的运动。如图3中详细所示,滑槽单元208包括第一圆弧槽2081,第二圆弧槽2082,以及连接第一圆弧槽2081和第二圆弧槽2082的过渡槽2083,其中,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中所示,第一圆弧槽2081和第二圆弧槽2082同圆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隔离开关的合闸机构,包括:连杆(201)、带有动触头(203)的动触头支架(202)、带有静触头(205)的静触头支架(204)、和位于隔离开关外壳(209)上的支点(206)、弹簧单元(207),以及滑槽单元(208);其中,所述连杆(201)的一端(2011)穿过所述动触头支架(202)上的安装孔(2021),位于所述滑槽单元(208)的滑槽中;所述动触头支架(202)能以所述连杆(201)的一端(2011)为轴进行旋转,其中,靠近所述动触头(203)的第一端(2022)可与所述支点(206)接触,远离所述动触头(203)的第二端(2023)可与所述弹簧单元(207)接触;所述支点(206)位于动触头支架(202)的第一端(2022)向靠近静触头支架(204)的方向运动的轨迹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仁军,包章尧,沈花,吴宏峰,孙亮,
申请(专利权)人:西门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