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软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87235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8 06: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燃料低透过性、耐化学试剂性、柔软性以及接续加工性优异的燃料软管。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种具有与燃料接触的管状的树脂层的燃料软管,上述树脂层由含有下述(A)~(C)成分、(A)成分与(B)成分的重量混合比为(A)成分/(B)成分=95/5~60/40、且(A)成分与(B)成分为相容状态的树脂组合物形成,(A)脂肪族聚酰胺、(B)半芳香族聚酰胺、(C)弹性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燃料软管,详细而言,涉及汽油、混合醇汽油、柴油机燃料、压缩天然气(CNG)、液化石油气(LPG)等汽车用燃料的输送软管等中使用的汽车用燃料软管。
技术介绍
近年来,围绕着汽车的燃料气体的蒸散限制变得严格,研究了各种应对该限制的低透过性燃料软管。以往,燃料软管中使用氟树脂,但是在要求更为严格的燃料低透过性(燃料阻隔性)的情况下,不得不增加氟树脂层的厚度,因此存在软管变昂贵的难点。因此,作为比氟树脂更廉价、且燃料低透过性优异的树脂,例如聚酰胺6 (PA6)等脂肪族聚酰胺、聚酰胺9T(PA9T)等芳香族聚酰胺备受瞩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现有技术文献_4] 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150500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7-12659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_7]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然而,PA6等脂肪族聚酰胺的耐化学试剂性(耐氯化钙性)差,PA9T等芳香族聚酰胺的刚性高、柔软性差,因此存在与连接体(connector)的接续加工性差的难点。本专利技术是鉴于这种情况而进行的,其目的在于提供燃料低透过性、耐化学试剂性、柔软性以及接续加工性优异的燃料软管。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燃料软管为具有与燃料接触的管状的树脂层的燃料软管,为如下构成上述树脂层由含有下述(A) (C)成分、(A)成分与(B)成分的重量混合比为(A)成分/(B)成分=95/5 60/40、且(A)成分与(B)成分为相容状态的树脂组合物形成,(A)脂肪族聚酰胺、(B)半芳香族聚酰胺、(C)弹性体。S卩,本专利技术人等为了获得燃料低透过性、耐化学试剂性、柔软性以及接续加工性优异的燃料软管,以与燃料接触的树脂层为中心反复进行了深入研究。而且,若将脂肪族聚酰胺(A成分)和半芳香族聚酰胺(B成分)的重量混合比设定为A成分/B成分=95/5 60/40的范围内,则脂肪族聚酰胺(A成分)和半芳香族聚酰胺(B成分)不采取海岛结构、而成为相容状态,因此能够良好地引出半芳香族聚酰胺(B成分)的效果即耐化学试剂性的性能,并使脂肪族聚酰胺(A成分)的缺点即耐化学试剂性的恶化变得难以产生,确保了使用它们而成的树脂层整体的耐化学试剂性的提高。而且,进一步继续研究,结果发现,使用含有上述规定量的脂肪族聚酰胺(A成分)以及半芳香族聚酰胺(B成分)、以及酸改性乙烯-α-烯烃共聚物等弹性体(C成分)的树脂组合物形成燃料软管的树脂层(最内层)时,燃料低透过性、耐化学试剂性、柔软性以及接续加工性优异,从而完成了本专利技术。专利技术的效果如以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燃料软管的树脂层由含有脂肪族聚酰胺(Α成分)、半芳香族聚酰胺(B成分)以及弹性体(C成分)、Α成分与B成分的重量混合比被设定为A成分/B成分=95/5 60/40的范围内、且A成分与B成分为相容状态的树脂组合物形成。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燃料软管的燃料低透过性、耐化学试剂性、柔软性以及接续加工性优异。进而,若相对于A成分及B成分的总计100重量份,上述弹性体(C成分)的含量为5 30重量份的范围,则柔软性进一步提高。进而,若上述半芳香族聚酰胺(B成分)为聚酰胺9Τ(ΡΑ9Τ),则燃料低透过性、耐化 学试剂性变得提高。另外,若上述弹性体(C成分)为包含乙烯-α-烯烃共聚物以及酸改性乙烯-α -烯烃共聚物中的至少一者的烯烃系弹性体,则与A成分或B成分的亲和性提高。特别是,若上述A成分与B成分的重量混合比为A成分/B成分=70/30 65/35的范围,则软管扩径时的紧迫力变得提高。具体实施例方式接着,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燃料软管若为具有与燃料接触的管状的树脂层的燃料软管,则可以为仅由上述树脂层构成的单层结构,或者在上述树脂层的外周具有保护层等层的2层以上的多层结构。本专利技术中,上述树脂层的特征在于,由含有下述㈧ (C)成分、(A)成分与⑶成分的重量混合比为(A)成分/(B)成分=95/5 60/40、且(A)成分与(B)成分为相容状态的树脂组合物形成,(A)脂肪族聚酰胺、(B)半芳香族聚酰胺、(C)弹性体。本专利技术中,脂肪族聚酰胺(Α成分)与半芳香族聚酰胺(B成分)为相容状态是指,A成分与B成分不米取海-岛结构等分散状态、为非分散状态。另外,上述A成分与B成分为相容状态的确认例如通过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测定(DSC)等的热分析来进行。接着,对构成上述树脂层的树脂组合物的各成分进行具体说明。脂肪族聚酰胺(Α成分)作为上述脂肪族聚酰胺(Α成分),例如可列举出聚酰胺46 (ΡΑ46)、聚酰胺6(ΡΑ6)、聚酰胺66 (ΡΑ66)、聚酰胺92 (ΡΑ92)、聚酰胺99 (ΡΑ99)、聚酰胺610 (ΡΑ610)、聚酰胺612(ΡΑ612)、聚酰胺11 (PAll)、聚酰胺912(ΡΑ912)、聚酰胺12(ΡΑ12)、聚酰胺6与聚酰胺66的共聚物(ΡΑ6/66)、聚酰胺6与聚酰胺12的共聚物(ΡΑ6/12)等。这些可以单独使用或将2种以上合并使用。这些之中,从相容性的观点来看,优选ΡΑ6。半芳香族聚酰胺(B成分)作为上述半芳香族聚酰胺(B成分),例如可列举出聚酰胺4T (PA4T)、聚酰胺 6T (PA6T)、聚酰胺 MXD6 (PAMXD6)、聚酰胺 9T (PA9T)、聚酰胺 IOT (PAlOT)、聚酰胺ΙΙΤ(ΡΑΙΙΤ)、聚酰胺12T(PA12T)、聚酰胺13T(PA13T)等。这些可以单独使用或将2种以上合并使用。这些之中,从燃料低透过性、耐化学试剂性的观点来看,优选PA9T。本专利技术中,脂肪族聚酰胺(A成分)与半芳香族聚酰胺(B成分)的重量混合比为A成分/B成分=95/5 60/40,优选为A成分/B成分=70/30 65/35。若A成分过少(B成分过多),则柔软性差,若A成分过多(B成分过少),则耐化学试剂性变差。弹性体(C成分I作为上述弹性体(C成分),例如可列举出烯烃系弹性体、苯乙烯系弹性体、氯乙烯系弹性体、聚酯系弹性体、聚氨酯系弹性体、聚酰胺系弹性体等。这些可以单独使用或将2种以上合并使用。这些之中,从与A成分或B成分的亲和性的观点来看,优选烯烃系弹性体。另外,上述各种弹性体(C成分)可以进行马来酸酐改性、环氧改性而使用。作为上述烯烃系弹性体,例如可列举出将乙烯、丙烯、丁二烯等烯烃、二烯烃单体均聚或共聚而得到的物质等,具体而言,可列举出乙烯-丙烯-二烯烃橡胶(EPDM)、乙烯-丙烯橡胶(EPM)、或EPDM与EPM的共混物、乙烯-α -烯烃共聚物、改性乙烯-α -烯烃共聚物、反应器直接制备热塑性聚烯烃(reactor ΤΡ0)等。这些之中,从与A成分或B成分的亲和性的观点来看,优选乙烯-α -烯烃共聚物、改性乙烯-α -烯烃共聚物。作为上述乙烯- α-烯烃共聚物,例如可列举出乙烯与丙烯、1- 丁烯、1-戊烯、1-己烯、1-庚烯、1-辛烯、1-壬烯、1-癸烯等α -烯烃的共聚物。另外,作为上述改性乙烯-α -烯烃共聚物,可列举出将上述乙烯-α _烯烃共聚物的聚合物侧链或聚合物末端用马来酸酐、硅酮(硅烷)、氯、胺、丙烯酸、环氧化合物等化学修饰而得到的物质。其中,优选用马来酸酐等进行酸改性而得到的物质。作为上述苯乙烯系弹性体,例如可列举出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燃料软管,其特征在于,其为具有与燃料接触的管状的树脂层的燃料软管,上述树脂层由含有下述(A)~(C)成分、(A)成分与(B)成分的重量混合比为(A)成分/(B)成分=95/5~60/40、且(A)成分与(B)成分为相容状态的树脂组合物形成,(A)脂肪族聚酰胺、(B)半芳香族聚酰胺、(C)弹性体。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柳津直树片山和孝水谷幸治
申请(专利权)人:东海橡塑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