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暗双孢AGR0073菌株及其抗香蕉小窦氏叶斑病微生物制剂与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84711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8 03: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株暗双孢AGR0073菌株及其抗香蕉小窦氏叶斑病微生物制剂与应用,属微生物农药技术领域。所述的抗香蕉小窦氏叶斑病微生物制剂的活性成分为暗双孢(Cordanamusae)AGR0073CGMCCNo.6644菌株。该微生物制剂可以通过试管种培养、菌株液体种子培养、菌株液体发酵培养得到。含有该菌株的抗香蕉小窦氏叶斑病微生物制剂对香蕉小窦氏叶斑病具有显著的离体和活体防效,对香蕉小窦氏叶斑病菌孢子的萌发抑制率达到100%;对香蕉小窦氏叶斑病菌的抑菌圈直径平均为20.48mm,盆栽活体试验结果表明:对香蕉小窦氏叶斑病的平均防治效果达到91.7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株暗双孢真菌及其抗香蕉小窦氏叶斑病的微生物制剂的制备方法和应用,属微生物农药

技术介绍
香蕉小窦氏叶斑病又称煤纹病,是由半知菌亚门簇生长螺孢菌VHelminthospriumtorulosum (Syd) Ashby]侵染引起的一种香蕉生产上较为严重叶部病害之一。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在中美洲和南太平洋地区普遍发生,70年代我国的台湾、广东、海南、云南等蕉区亦普遍发现。主要为害叶片引起蕉叶干枯,叶片的光合作用面积明显减少,导致植株早 衰,影响果实充实,可减产30%以上。此外,病株的果实品质欠佳、不耐贮藏,容易腐烂。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水果的远距离销售和人员流动的增加,扩大了病害转播的途径,使病害的传播更为迅速和广泛,也给研究者们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目前对香蕉小窦氏叶斑病的防治尚无有效方法。在农业防治方面主要采用合理密植、清除园内杂草、合理施肥等技术提高植株抗病力外,对该病的控制主要还是集中在化学药剂防治。目前普遍采用的有铜制剂、有机硫类杀菌剂和敌力脱、抑霉唑等抑制留醇类杀菌齐U,但是施药要求做好病害的监测和预测预报工作,否则防效不理想,造成浪费和对环境造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暗双孢(Cordana?musae)AGR0073?CGMCC?No.?6644菌株。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佩文曾莉番华彩郭志祥李元广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