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暗双孢AGR0073菌株及其抗香蕉小窦氏叶斑病微生物制剂与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84711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8 03: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株暗双孢AGR0073菌株及其抗香蕉小窦氏叶斑病微生物制剂与应用,属微生物农药技术领域。所述的抗香蕉小窦氏叶斑病微生物制剂的活性成分为暗双孢(Cordanamusae)AGR0073CGMCCNo.6644菌株。该微生物制剂可以通过试管种培养、菌株液体种子培养、菌株液体发酵培养得到。含有该菌株的抗香蕉小窦氏叶斑病微生物制剂对香蕉小窦氏叶斑病具有显著的离体和活体防效,对香蕉小窦氏叶斑病菌孢子的萌发抑制率达到100%;对香蕉小窦氏叶斑病菌的抑菌圈直径平均为20.48mm,盆栽活体试验结果表明:对香蕉小窦氏叶斑病的平均防治效果达到91.7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株暗双孢真菌及其抗香蕉小窦氏叶斑病的微生物制剂的制备方法和应用,属微生物农药

技术介绍
香蕉小窦氏叶斑病又称煤纹病,是由半知菌亚门簇生长螺孢菌VHelminthospriumtorulosum (Syd) Ashby]侵染引起的一种香蕉生产上较为严重叶部病害之一。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在中美洲和南太平洋地区普遍发生,70年代我国的台湾、广东、海南、云南等蕉区亦普遍发现。主要为害叶片引起蕉叶干枯,叶片的光合作用面积明显减少,导致植株早 衰,影响果实充实,可减产30%以上。此外,病株的果实品质欠佳、不耐贮藏,容易腐烂。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水果的远距离销售和人员流动的增加,扩大了病害转播的途径,使病害的传播更为迅速和广泛,也给研究者们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目前对香蕉小窦氏叶斑病的防治尚无有效方法。在农业防治方面主要采用合理密植、清除园内杂草、合理施肥等技术提高植株抗病力外,对该病的控制主要还是集中在化学药剂防治。目前普遍采用的有铜制剂、有机硫类杀菌剂和敌力脱、抑霉唑等抑制留醇类杀菌齐U,但是施药要求做好病害的监测和预测预报工作,否则防效不理想,造成浪费和对环境造成污染,提高成本,而且仅局限在小范围内控制病害的发生与蔓延。研究者们认为,在探讨香蕉小窦氏叶斑病发生规律的基础上,研究切实有效的防治方法是当前研究工作的重点。随着病原菌生理小种的变异和抗药性产生,生物防治因环境和防治成本的要求而普遍受到研究者的重视。有研究表明,从香蕉叶面上筛选到具有拮抗活性的细菌菌株,其在培养基条件下对香蕉小窦氏叶斑病菌表现出拮抗作用,但很难在香蕉叶面繁殖,防病能力有限。目前,尚无抗小窦氏叶斑病微生物制剂田间应用的相关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株对香蕉小窦氏叶斑病防治效果好的暗双孢菌株及抗香蕉小窦氏叶斑病微生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株暗双抱菌株是暗双抱fflW5,ae,)AGR0073 CGMCC No. 6644菌株。2、一种抗香蕉小窦氏叶斑病微生物制剂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如下 (I)试管种培养 将暗双孢(Cbrifeft3 ffl 5ae)AGR0073 CGMCC No. 6644菌株接种到试管固体培养基斜面上,于28°C下培养120h,获得试管种;所述的固体培养基的配方为马铃薯200g,蔗糖20g,琼脂 15g,蒸馏水 1000ml, pH 7. O ;(2)液体种子培养米用二角瓶摇瓶培养,方法是①配制液体种子培养基,按液体种子培养基配方所述的各成分及其含量混合而成液体种子培养基,所述的液体种子培养基的配方是马铃薯200g,蔗糖20. 0g,酵母浸膏5. Og, 蒸馏水 1000ml, pH 7. O ;②在每个三角瓶中装入IOOml所述的液体种子培养基,121°C灭菌20min,冷却后接入 Icm2的试管种,28°C下于转速为220 r · mirT1的摇床上培养72h得液体种子;(3)制备所述的抗香蕉小窦氏叶斑病微生物制剂米用二角瓶摇瓶培养,方法是①配制液体发酵培养基,按液体发酵培养基配方所述的各成分及其含量混合而成液体发酵培养基,液体发酵培养基配方是马铃薯200g,蔗糖20. 0g,酵母浸膏5. 0g,蒸馏水 1000ml, pH 7. O ;②在每个三角瓶中装入200ml液体发酵培养基,121°C灭菌20min,冷却后接入IOml步骤(2)培养得到的液体种子,28°C下于转速为220 r ^mirT1的摇床上培养120h得发酵液;③在发酵液中加入等体积的以质量分数计的100%丙酮,经摇床振荡12h后,用转速为 4000r mirT1的离心机离心15min,取上清液并在旋转蒸发仪上25°C蒸发去除丙酮,用水稀释到原发酵液体积,即得到所述的抗香蕉小窦氏叶斑病微生物制剂。3、一种抗香蕉小窦氏叶斑病微生物制剂,所述的抗香蕉小窦氏叶斑病微生物制剂含有暗双孢musae) AGR0073 CGMCC No. 6644 菌株。4、一种抗香蕉小窦氏叶斑病微生物制剂,按上述技术方案2所述的抗香蕉小窦氏叶斑病微生物制剂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5、上述技术方案 I 所述的暗双抱(fflW5,ae,)AGR0073 CGMCC No. 6644 菌株在抗香蕉小窦氏叶斑病中的应用。6、上述技术方案3或4所述的抗香蕉小窦氏叶斑病微生物制剂在抗香蕉小窦氏叶斑病中的应用。将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含有暗双孢ffl 5ae)AGR0073 CGMCC No. 6644菌株的微生物制剂,采用孢子萌发抑制法、菌丝生长抑制法及盆栽活体试验三种方法,试验该制剂对香蕉小窦氏叶斑病的防治作用表明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含有暗双孢(Cbri/aaa W5ae)AGR0073 CGMCC No. 6644菌株的微生物制剂对香蕉小窦氏叶斑病具有显著的离体和活体防效,防治香蕉小窦氏叶斑病效果显著,可用于香蕉作物上小窦氏叶斑病的防治。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暗双抱(Cbrt/afla musae) AGR0073 CGMCC No. 6644菌株及其抗香蕉小窦氏叶斑病微生物制剂在孢子萌发抑制法试验中,对香蕉小窦氏叶斑病菌孢子的萌发抑制率达到100% ;在菌丝生长抑制法试验中,对香蕉小窦氏叶斑病菌菌丝生长的抑菌圈直径平均为20.48mm (5次重复),两项试验结果表明本专利技术暗双孢musae ) KGWQl , CGMCC No. 6644菌株及其抗香蕉小窦氏叶斑病微生物制剂对香蕉小窦氏叶斑病菌生长具有很强的抑制活性。盆栽活体试验结果表明本专利技术暗双孢(Cbrt/afla musae) AGR0073 CGMCC No.6644菌株及其抗香蕉小窦氏叶斑病微生物制剂对盆栽香蕉的小窦氏叶斑病表现出了显著的防治效果,平均防治效果达到91. 71%。本专利技术具有原料成本低、生产工艺简单、防治效果好等优点,具有较好的应用前 本专利技术所述的Cordana musae AGR0073 CGMCC No. 6644 菌株于 2012 年 09 月 29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简称CGMCC),保藏号是CGMCCNo. 6644,该普通微生物中心地址中国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I号院3号。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各实施例所用的各种试剂均为常规试剂,这些试剂及其它试验材料均可从商业渠道购买到。以下各实施例无特别说明为常规方法。实施例1 暗双孢fiMAsadAGROOTS CGMCC No. 6644 菌株的获得、鉴定和培养。1、暗双孢CGMCC No. 6644 菌株的获得。1.1 材料1.1来源 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暗双抱musae) AGR0073 CGMCC No. 6644菌株是从中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動腊县動捧镇一株巴西蕉(M/sa AAA Cavendish subgroup cv.Brazil)根部分离得到。1.2培养基 培养基配方:马铃薯200g ;蔗糖20 g ;蒸馏水1000m I ;pH7. O。1. 3 方法 样品消毒处理预先取巴西蕉健康植株根部用自来水冲洗干净、晾干水分后,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表面消毒0. 2%升汞消毒30s,无菌水冲洗后75%乙醇消毒60s,最后再用无菌水冲洗、晾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暗双孢(Cordana?musae)AGR0073?CGMCC?No.?6644菌株。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佩文曾莉番华彩郭志祥李元广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