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连续玻纤布增强热塑性塑料蜂窝板的生产方法,以呈等边等腰梯形连续等间距折弯的连续玻纤布增强热塑性型材为加工出发料,以其生产方法依次是叠片、热熔、冷却、脱模和裁切为主要特征,具有生产方法合理,制成品质量好,生产效率高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属于材料技术领 域。
技术介绍
蜂窝板由于具有重量轻,隔热降噪等多种功能,而被制造业广泛应用于生产复合 材料。蜂窝板除了常规的正六角形蜂窝板外,已有技术中的圆形蜂窝板,矩形蜂窝板和 其它几何状态的蜂窝板等,也有所报道。已有技术的蜂窝板,有纸质蜂窝板、吸吹塑料蜂窝板,或者是多个圆柱状空心管集 成复叠粘接蜂窝板等多种结构形式。无疑,已有技术的采用分列件粘接的纸质蜂窝板和吹 吸塑料蜂窝板,均由于其材质问题而直接影响制成品复合蜂窝板材的机械物理性能,一般 只能用在通常简单的包装领域。而所述空心管集成复叠粘接蜂窝板,由于其制备工艺比较 麻烦,很难实现规模化生产,生产成本较高和力学结构不够合理等原因,而难以在制造业领 域广泛采用,而且尤其不适合生产增强塑料复合蜂窝板材。而所述增强塑料蜂窝板的制造,至今未见有报道,它是目前已有技术的一个久悬 未决的研发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制造方法合理,制成品质量好,生产效率高的连续玻纤布增 强热塑性塑料蜂窝板的生产方法,以满足制造业日益增长的新材料需求。本专利技术实现其目的的主旨技术构想,一是以呈等边等腰正梯形形状有间距连续折 弯的连续玻纤布增强热塑性塑料型材为加工生产的出发料,以有效提高本专利技术制成品的综 合机械物理性能;二是利用所述出发料的基体热塑性塑料受热熔融的性能特点,采取加热 的方式,令所述本专利技术出发料型材之间热熔粘接,从而实现相邻所述出发料型材间的无缝 连接,以进一步提高本专利技术的综合性能,尤其是提高其耐侯能力;三是采用专用胎模,实现 若干片本专利技术所述出发料型材间的正确定位,使本专利技术所述蜂窝板成型正常,而具有良好 的力学结构;四是将其生产过程安排在一条生产线上连续进行,以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从 而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而所述呈等边等腰梯形连续等间距折弯的连续玻纤布增强热塑性塑料型材的制 备方法,由本申请人与本专利技术一起,于同一申请日申请了中国专利。基于上述技术构想,本专利技术实现其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以连续玻纤布增强热塑性塑料型 材为加工出发料,所述加工出发料增强热塑性塑料型材是呈等边等腰梯形连续等间距折弯 的连续玻纤布增强热塑性塑料型材,而其生产方法依次按照以下步骤进行a、叠片;所述叠片是将若干片所述出发料连续玻纤布增强热塑性塑料型材,按其正反面相间叠合在一起,且保持相邻2片所述出发料型材的呈几何形状折弯部分相应对吻合, 并用胎模夹持定位;b、热熔;所述热熔是将经叠片步骤叠合的且由胎模夹持定位的若干片连续玻纤布热塑 性塑料型材,置入热熔箱内加热,令所述出发料型材的热塑性塑料受热熔融,且相邻2片所 述出发料型材的相互接触部位互相粘合连接;所述热熔温度控制在18(T20(TC范围内,热 熔处理时间控制在3 4min范围内;C、冷却;将经热熔处理的由胎模夹持的加工物件从热熔箱内取出,实施自然冷却;d、脱模;所述脱模是将经自然冷却至常温的加工物件,从胎模中脱卸出来,即制成连续 玻纤布增强热塑性塑料六角形蜂窝板;e、裁切;所述裁切是将经脱模后的连续玻纤布热塑性塑料蜂窝板,按后续制品所需的 定尺要求实施裁切,即得所述连续玻纤布增强热塑性塑料蜂窝板市供制品。所述叠片、热熔、冷却、脱模和裁切5个步骤,是在一条生产线上连续进行的。由以上所给出的技术方案,结合在前所述的技术构想可以明了,本专利技术实现了其 所要实现的目的。制取形状规则正常,而具有好的力学性能的蜂窝板,其所述出发料型材的对接叠 合的胎模是关键,为此本专利技术主张,所述叠片步骤所采用的用来夹持定位所述出发料型材 的胎模,由底板,分别固定在底板长度方向两端的左定位柱和右定位柱,分别与左定位柱和 右定位柱自由端螺纹拧接的2个螺母以及顶板组成,所述顶板长度方向的一端设有与左定 位柱相应对的圆形通孔,而顶板的另一端设有与右定位柱相应对的长圆形通孔;且所述左 定位柱和右定位柱,分别与所述出发料连续玻纤布增强热塑性塑料型材长度方向两端所设 的出发料圆形通孔和出发料长圆形通孔相应对;所述叠片是,将若干片所述出发料连续玻 纤布增强热塑性塑料型材,通过其两端所设的出发料圆形通孔和出发料长圆形通孔,按正、 反面相间分别套装在所述胎模的左定位柱和右定位柱上,顶板通过其所设的圆形通孔和长 圆形通孔盖合在最上层的所述出发料型材的顶面后,再由2个螺母分别与左定位柱和右定 位柱拧紧,即完成所述出发料型材的叠片。当然,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对所述出发料型材实 施定位四周定尺裁切后,将其置设在四周尺寸与经裁切的所述出发料型材尺寸相等同的靠 模模具内,实施热熔处理,同样也是可以的。又例如,在底板上置设若干个呈矩阵布置的成 型(例如六角形)立柱而制成胎模,将所述出发料型材相对嵌装在成型立柱之间,构成所需 要的六角形蜂窝状布局,实施热熔处理,同样也是可以的。但所述的这两种胎模由于生产过 程相对比较复杂,制成品成型质量或难保证,因而,本专利技术并不积极推荐。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专利技术还主张,所述热熔步骤对所述出发料型材的加热,是红 外线加热。但并不局限于此,采用普通的电加热或微波加热等,也都是可以的。上述技术方案得以全面实施后,本专利技术所具有的生产方法合理,制成品质量好,生 产效率高等特点,是非常明显的。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采用的呈等边等腰梯形连续等间距折弯的连 续玻纤布增强热塑性塑料型材的结构立体示意图,图中所示两端的通孔分别为用来定位的 出发料圆形通孔6和出发料长圆形通孔7 ;图2是本专利技术制成品正六角形蜂窝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叠片步骤所用的一种胎模的立体示意图;图4是胎模装夹所述型材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生产线示意图;图中所示I为叠片区段,2为热熔区 段,3为冷却区段,4为脱模区段,5为裁切区段。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照附图,结合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一种典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请见附图广5。一种,以呈等边等腰梯形等间距连 续折弯的连续玻纤布增强热塑性塑料型材(如附图1所示)为加工出发料,而其生产方法依 次按照以下步骤进行a、叠片;所述叠片是将先行钻有圆形通孔6和长圆形通孔7的若干片所述出发料连续 玻纤布增强热塑性塑料型材,按其正反面相间叠合在一起,且保持相邻2片上、下布置的所 述出发料型材的呈几何形状折弯部分相应对吻合,并用胎模夹持定位;b、热熔;所述热熔是将经叠片步骤叠合的且由模具夹持定位的若干片连续玻纤布热塑 性塑料型材,置入热熔箱2a内的网带式输送平台2c上加热,令所述出发料型材的热塑性塑 料受热熔融,且相邻2片所述出发料型材相互接触部位互相粘合连接;所述热熔温度控制 在18(T200°C范围内,热熔处理时间控制在3 4min范围内;C、冷却;将经热熔处理的由胎模夹持的加工物件从热熔箱2a内取出,且布置在网带式 输送平台3a上实施自然冷却;d、脱模;所述脱模是将经自然冷却至常温的加工物件,从胎模中脱卸出来,且布置在第 三网带式输送平台4a上即制成连续玻纤布增强热塑性塑料六角形蜂窝板;e、裁切;所述裁切是将经膜模后的连续玻纤布热塑性塑料蜂窝板,按后续制品所需的 定尺要求由裁切机5a实施裁切,即制得所述连续玻纤布增强热塑性塑料蜂窝板市供制品。且所述叠片、热熔、冷却、脱模和裁切5个步骤,是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续玻纤布增强热塑性塑料蜂窝板的生产方法,以连续玻纤布增强热塑性塑料型材为加工出发料,所述加工出发料增强热塑性塑料型材是呈等边等腰梯形连续等间距折弯的连续玻纤布增强热塑性塑料型材,其特征在于,该生产方法依次按照以下步骤进行:a、叠片;所述叠片是将若干片所述出发料连续玻纤布增强热塑性塑料型材,按其正反面相间叠合在一起,且保持相邻2片所述出发料型材的呈几何形状折弯部分相应对吻合,并用胎模夹持定位;b、热熔;所述热熔是将经叠片步骤叠合的且由胎模夹持定位的若干片连续玻纤布热塑性塑料型材,置入热熔箱内加热,令所述出发料型材的热塑性塑料受热熔融,且相邻2片所述出发料型材的相互接触部位互相粘合连接;所述热熔温度控制在180~200℃范围内,热熔处理时间控制在3~4min范围内;c、冷却;将经热熔处理的由胎模夹持的加工物件从热熔箱内取出,实施自然冷却;d、脱模;所述脱模是将经自然冷却至常温的加工物件,从胎模中脱缷出来,即制成连续玻纤布增强热塑性塑料六角形蜂窝板;e、裁切;所述裁切是将经脱模后的连续玻纤布热塑性塑料蜂窝板,按后续制品所需的定尺要求实施裁切,即制得所述连续玻纤布增强热塑性塑料蜂窝板市供制品;所述叠片、热熔、冷却、脱模和裁切5个步骤,是在一条生产线上连续进行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兴中,史旭凯,张强,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悦诚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