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齿条式倍速二次顶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481191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7 23: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齿条式倍速二次顶出装置,包括齿轮(1)、顶板齿条(2)、滑动齿条(3)、推板(4)、推顶板(41)、推板顶复杆(5)、料头拉顶杆(6)、制品顶杆(7)、定位杆(8)。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由上述构件构成的装置,工作时,当制品与型芯发生松动,随推顶板前移的滑动齿条的上面与定位杆的下端相遇接触,定位杆抵住滑动齿条,受齿轮、顶板齿条、滑动齿条相互啮合的转动作用,顶板齿条顶动顶板带动料头拉顶杆和制品顶杆,以推板向前移动的二倍速度,加速推动制品和冷料头向前脱离型芯和推板的技术方案,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应用局限、效率不高的问题与不足,达到了扩大应用范围、进一步提高脱模效率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注塑模具的顶出脱模装置,具体是指用于注塑模具分二次将包覆力较 大和包覆长度较深的深型注塑制品顶出脱模的一种齿条式倍速二次顶出装置
技术介绍
对于包覆力较大和包覆长度较深的深型注塑制品的顶出脱模,现有技术采用杠杆 式二次顶出装置,即,顶杆先随顶板慢慢顶出,使包覆在型芯上的制品发生松动,再由杠杆 式的跷板撬动顶杆,加速将已松动的制品顶出脱离型芯,缩短整个顶出过程的时间以提高 制品脱模的效率;杠杆式适用于一对一的顶出,即,一个杠杆配套一根顶杆,故又称为一套 跷板副,对于具有分流道的一模多出制品的模具,以及需要多根顶杆同步顶出的模具,由于 无法在一副模具上安排布置过多的跷板副,而使得杠杆式的应用受到局限;此外,由于杠杆 式撬动制品加速顶出的距离有限,对于包覆长度较深的深型注塑制品,所缩短的顶出时间 亦有限,故所提高的效率并不多,因此,现有技术存在应用局限、效率不高的问题与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本专利技术采用由齿轮、顶板齿条、滑动齿条、 推板、推顶板、推板顶复杆、料头拉顶杆、制品顶杆、定位杆构成的装置,齿轮可转动固定设 置在推顶板处,顶板齿条和滑动齿条平行且齿牙相对夹持在齿轮的左右二边与齿轮啮合, 其中,顶板齿条固定连接在顶板的下面,滑动齿条与推顶板的导槽滑动扣接;由上向下,推 板位于动模载板的上面,顶板位于动模载板的下方,推顶板位于顶板的下方,底板位于推顶 板的下方,推板顶复杆滑动穿过推板、动模载板、顶板将推板与推顶板固定连接;料头拉顶 杆、制品顶杆滑动穿过推板、动模载板与顶板固定连接;定位杆与滑动齿条的上面对应,滑 动穿过顶板,固定在动模载板的下面;工作时,注塑机的尾柱顶推推顶板、顶板分别带动推 板及料头拉顶杆和制品顶杆慢速向前推动制品脱离型芯;当制品与型芯发生松动,随推顶 板前移的滑动齿条的上面与定位杆的下端相遇接触,定位杆抵住滑动齿条,受齿轮、顶板齿 条、滑动齿条相互啮合的转动作用,顶板齿条顶动顶板带动料头拉顶杆和制品顶杆,以推板 向前移动的二倍速度,加速推动制品和冷料头向前脱离型芯和推板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 齿条式倍速二次顶出装置,旨在使二次顶出装置能够通用于深型制品模具、一模多出模具 或多顶杆模具,达到扩大应用范围、进一步提高脱模效率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齿条式倍速二次顶出装置,包括齿轮、顶板齿 条、滑动齿条、推板、推顶板、推板顶复杆、料头拉顶杆、制品顶杆、定位杆,其中所述的齿轮 为圆柱直齿渐开线钢质齿轮;所述的顶板齿条为一长边侧面设有梯形齿牙的矩形长条状钢 质构件;所述的滑动齿条为一长边侧面设有梯形齿牙的矩形长条状钢质构件,滑动齿条的 与设有齿牙的面相对的侧面上还设有上下方向的T形的导轨;所述的推板为矩形板状的钢 质构件,推板设有与动模的型芯的下部型面纵向滑动配合的通孔,推板用于顶推制品脱离 型芯用途;所述的推顶板为矩形板状的钢质构件,推顶板的左右二边设有用于固定齿轮的安置槽孔;所述安置槽孔的一侧孔壁上还设有与滑动齿条的所述导轨滑动扣接配合的T形 的导槽;所述的推板顶复杆为圆柱形杆状钢质构件;所述的料头拉顶杆为底部设有凸缘的 圆柱形杆状的钢质构件,料头拉顶杆的顶端设有Z子形的缺口称为拉头;所述的制品顶杆 为底部设有凸缘的圆柱形杆状的钢质构件;所述的定位杆为内六角圆柱头螺栓;齿轮可转动地固定在推顶板的所述安置槽孔处,顶板齿条和滑动齿条平行且齿牙 相对分别夹持在齿轮的左右二边与齿轮啮合;顶板齿条的上端固定连接在顶板的下面,滑 动齿条位于推顶板的所述安置槽孔中与所述导槽滑动扣接;由上而下,推板位于动模载板的上面,顶板位于动模载板的下方,推顶板位于顶板 的下方,底板位于推顶板的下方;推板顶复杆滑动穿过推板、动模载板和顶板将推板与推顶 板固定连接;料头拉顶杆、制品顶杆滑动穿过推板和动模载板,料头拉顶杆、制品顶杆的底 部与顶板固定连接;定位杆与滑动齿条位置对应固定在动模载板的下面,定位杆的下端可 向下滑动穿过顶板与滑动齿条的上面相遇接触,定位杆的下端与滑动齿条的上面之间的距 离称为慢顶出间距;滑动齿条的下面与底板的上面接触。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应用时,模具为卧式安装,结构描述的上下方向为工作描述的前后方向。脱模时,注塑机的尾柱顶推推顶板、顶板分别带动推板及料头拉顶杆和制品顶杆 慢速向前推动制品脱离型芯;当制品与型芯发生松动,随推顶板前移的滑动齿条行毕所述 慢顶出间距,滑动齿条的上面与定位杆的下端相遇接触,此时推顶板继续慢速前移,由于定 位杆抵住滑动齿条,受齿轮、顶板齿条、滑动齿条相互啮合的作用,齿轮旋转,旋转的齿轮带 动与之哨合的顶板齿条向前移动,由于顶板齿条相对于齿轮向前的移动速度与推顶板向前 移动速度相等,经速度叠加,则此时顶板齿条顶推顶板向前移动速度是推顶板向前移动速 度的二倍,因而称为倍速,因此,顶板齿条顶动顶板带动料头拉顶杆和制品顶杆,以推板向 前移动的二倍速度,加速将制品和冷料头向前推离型芯和推板;由此缩短了整个顶出过程 的时间,提闻了制品的脱I旲效率;复位时,动模和定模合模,动模的回顶杆推动顶板回退复位,顶板带动料头拉顶杆 和制品顶杆回退复位,顶板经顶板齿条同时带动推顶板复位,推顶板经推板顶复杆使推板 复位,推顶板复位的过程中,受齿轮、顶板齿条、滑动齿条相互啮合的转动作用,顶板齿条和 滑动齿条同步复位。本装置通过调整定位杆伸出动模载板下面的长度可调整所述慢顶出间距,便于最 大限度加长倍速顶出距离,提高脱模效率;本装置便于根据需要选取顶板齿条和滑动齿条 的长度,以满足深型制品模具的应用;本装置亦适用于一模多出模具或多顶杆模具应用,具 有较大范围的通用性。上述,本专利技术采用由齿轮、顶板齿条、滑动齿条、推板、推顶板、推板顶复杆、料头拉 顶杆、制品顶杆、定位杆构成的装置,齿轮可转动固定设置在推顶板处,顶板齿条和滑动齿 条平行且齿牙相对夹持在齿轮的左右二边与齿轮啮合,其中,顶板齿条固定连接在顶板的 下面,滑动齿条与推顶板的导槽滑动扣接;由上向下,推板位于动模载板的上面,顶板位于 动模载板的下方,推顶板位于顶板的下方,底板位于推顶板的下方,推板顶复杆滑动穿过推 板、动模载板、顶板将推板与推顶板固定连接;料头拉顶杆、制品顶杆滑动穿过推板、动模载 板与顶板固定连接;定位杆与滑动齿条的上面对应,滑动穿过顶板,固定在动模载板的下面;工作时,注塑机的尾柱顶推推顶板、顶板分别带动推板及料头拉顶杆和制品顶杆慢速向 前推动制品脱离型芯;当制品与型芯发生松动,随推顶板前移的滑动齿条的上面与定位杆 的下端相遇接触,定位杆抵住滑动齿条,受齿轮、顶板齿条、滑动齿条相互啮合的转动作用, 顶板齿条顶动顶板带动料头拉顶杆和制品顶杆,以推板向前移动的二倍速度,加速推动制 品和冷料头向前脱离型芯和推板的技术方案,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应用局限、效率不高的 问题与不足,所提供的一种齿条式倍速二次顶出装置,能够通用于深型制品模具、一模多出 模具或多顶杆模具,达到了扩大应用范围、进一步提高脱模效率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齿条式倍速二次顶出装置,位于应用模具中的结构示意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齿条式倍速二次顶出装置,工作在倍速顶出时态的原理示意 图。下面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齿条式倍速二次顶出装置,包括齿轮(1)、顶板齿条(2)、滑动齿条(3)、推板(4)、推顶板(41)、推板顶复杆(5)、料头拉顶杆(6)、制品顶杆(7)、定位杆(8),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齿轮(1)为圆柱直齿渐开线钢质齿轮;所述的顶板齿条(2)为一长边侧面设有梯形齿牙的矩形长条状钢质构件;所述的滑动齿条(3)为一长边侧面设有梯形齿牙的矩形长条状钢质构件,滑动齿条(3)的与设有齿牙的面相对的侧面上还设有上下方向的T形的导轨;所述的推板(4)为矩形板状的钢质构件,推板(4)设有与动模的型芯(012)的下部型面纵向滑动配合的通孔,推板(4)用于顶推制品(03)脱离型芯(012)用途;所述的推顶板(41)为矩形板状的钢质构件,推顶板(41)的左右二边设有用于固定齿轮(1)的安置槽孔;所述安置槽孔的一侧孔壁上还设有与滑动齿条(3)的所述导轨滑动扣接配合的T形的导槽;所述的推板顶复杆(5)为圆柱形杆状钢质构件;所述的料头拉顶杆(6)为底部设有凸缘的圆柱形杆状的钢质构件,料头拉顶杆(6)的顶端设有Z子形的缺口称为拉头;所述的制品顶杆(7)为底部设有凸缘的圆柱形杆状的钢质构件;所述的定位杆(8)为内六角圆柱头螺栓;齿轮(1)可转动地固定在推顶板(41)的所述安置槽孔处,顶板齿条(2)和滑动齿条(3)平行且齿牙相对分别夹持在齿轮(1)的左右二边与齿轮(1)啮合;顶板齿条(2)的上端固定连接在顶板(013)的下面,滑动齿条(3)位于推顶板(41)的所述安置槽孔中与所述导槽滑动扣接;由上而下,推板(4)位于动模载板(011)的上面,顶板(013)位于动模载板(011)的下方,推顶板(41)位于顶板(013)的下方,底板(014)位于推顶板(41)的下方;推板顶复杆(5)滑动穿过推板(4)、动模载板(011)和顶板(013)将推板(4)与推顶板(41)固定连接;料头拉顶杆(6)、制品顶杆(7)滑动穿过推板(4)和动模载板(011),料头拉顶杆(6)、制品顶杆(7)的底部与顶板(013)固定连接;定位杆(8)与滑动齿条(3)位置对应固定在动模载板(011)的下面,定位杆(8)的下端可向下滑动穿过顶板(013)与滑动齿条(3)的上面相遇接触,定位杆(8)的下端与滑动齿条(3)的上面之间的距离称为慢顶出间距;滑动齿条(3)的下面与底板(014)的上面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彩永张国伟陈鹏野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意中模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