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环弯曲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80211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7 22: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提环弯曲模具,包括凸模、凹模、弯折件、卸料块,所述凸模底部为半圆形结构,所述凹模位于所述凸模下方且所述凹模设置有孔腔与所述凸模配合,所述卸料块位于所述凹模孔腔内,且所述卸料块与凹模孔腔底部之间设置有弹性体;所述凹模孔腔右壁设置有C形空腔,所述C形空腔开口朝左,所述C形空腔内设置有开口朝左的C形弯折件,所述弯折件通过轴活动设置于所述凹模,所述C形弯折件上端为弯折部,所述C形弯折件下端为从动部,所述从动部位于所述卸料块底部;所述凸模右壁设置有扇形缺口,所述C形弯折件的弯折部与所述凸模的扇形缺口相配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冷冲压工艺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提环弯曲模具
技术介绍
常见的提环为半圆形结构,包括一条半圆形的弧边和一条连接弧边两端的直边。 通常的提环加工需要至少两道工序才能完成,首先是弯曲形成半圆形的弧边,然后再一次 弯曲成形完成直边的弯折。两道工序需要将加工件准确放置到位,并且需要两次退料,因此 不仅加工效率低,而且容易发生加工件偏斜或移动导致加工件最终成形后不平整的问题。 因此需要设计和开发一种能够对提环及其类似结构的加工件进行一次成形的复合模,以克 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环弯曲模具,能够在冲床的一次行程中完成提环及 其类似结构的加工件的弯曲成形,无需两次退料,因此加工效率且,而且有效降低了加工件 偏斜或移动导致加工件最终成形后不平整的问题的发生概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提环弯曲模具,包括凸模、凹模、弯折件、卸料块,所述凸模底部为半圆形结构,所 述凹模位于所述凸模下方且所述凹模设置有孔腔与所述凸模配合,所述卸料块位于所述凹 模孔腔内,且所述卸料块与凹模孔腔底部之间设置有弹性体;所述凹模孔腔右壁设置有C 形空腔,所述C形空腔开口朝左,所述C形空腔内设置有开口朝左的C形弯折件,所述弯折 件通过轴活动设置于所述凹模,所述C形弯折件上端为弯折部,所述C形弯折件下端为从动 部,所述从动部位于所述卸料块底部;所述凸模右壁设置有扇形缺口,所述C形弯折件的弯 折部与所述凸模的扇形缺口相配合。加工材料在凸模和凹模的孔腔作用下,先发生弯折;并在凸模下行的过程中与孔 腔的内壁作用形成半圆形的弧边,然后随着卸料块的下行,所述C形弯折件的从动部向下 运动,从而带动弯折部向左运动,所述弯折部与所述凸模的扇形缺口相配合完成加工材料 直边的弯折。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提环弯曲模具,所述卸料块与凹模孔腔底部之间设置的 所述弹性体为弹簧或橡胶弹簧。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提环弯曲模具,能够在冲床的一次行程中完成提环及其类似结构 的加工件的弯曲成形,无需两次退料,因此加工效率且,而且有效降低了加工件偏斜或移动 导致加工件最终成形后不平整的问题的发生概率。附图说明图1,提环弯曲模具冲压前状态结构示意图;图2,提环弯曲模具冲压中状态结构示意图;图3,提环弯曲模具冲压后状态结构示意图。I为凸模,2为凹模,3为弯折件,4为卸料块,5为孔腔,6为弹性体,7为C形空腔, 8为弯折部,9为从动部,10为扇形缺口,11为加工材料,12为轴。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加深对本专利技术的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描 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如图1一3所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提环弯曲模具,包括凸模1、凹模2、弯折件3、卸 料块4,所述凸模I底部为半圆形结构,所述凹模2位于所述凸模I下方且所述凹模2设置 有孔腔5与所述凸模I配合,所述卸料块4位于所述凹模2孔腔5内,且所述卸料块4与凹 模2孔腔5底部之间设置有弹性体6 ;所述凹模2孔腔5右壁设置有C形空腔7,所述C形 空腔7开口朝左,所述C形空腔7内设置有开口朝左的C形弯折件3,所述弯折件3通过轴 12活动设置于所述凹模2,所述C形弯折件3上端为弯折部8,所述C形弯折件3下端为从 动部9,所述从动部9位于所述卸料块4底部;所述凸模I右壁设置有扇形缺口 10,所述C 形弯折件3的弯折部8与所述凸模I的扇形缺口 10相配合。所述卸料块4与凹模2孔腔 5底部之间设置的所述弹性体6为弹簧或橡胶弹簧。工作时,加工材料11在凸模I和凹模2的孔腔5作用下,先发生弯折;并在凸模I 下行的过程中与孔腔5的内壁作用形成半圆形的弧边,然后随着卸料块4的下行,所述C形 弯折件3的从动部9向下运动,从而带动弯折部8向左运动,所述弯折部8与所述凸模I的 扇形缺口 10相配合完成加工材料直边的弯折。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提环弯曲模具,能够在冲床的一次行程中完成提环及其类似结 构的加工件的弯曲成形,无需两次退料,因此加工效率且,而且有效降低了加工件偏斜或移 动导致加工件最终成形后不平整的问题的发生概率。权利要求1.一种提环弯曲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凸模(I)、凹模(2)、弯折件(3)、卸料块(4),所述凸模(I)底部为半圆形结构,所述凹模(2)位于所述凸模(I)下方且所述凹模(2)设置有孔腔(5)与所述凸模(I)配合,所述卸料块(4)位于所述凹模(2)孔腔(5)内,且所述卸料块(4)与凹模(2)孔腔(5)底部之间设置有弹性体(6);所述凹模(2)孔腔(5)右壁设置有C形空腔(7),所述C形空腔(7)开口朝左,所述C形空腔(7)内设置有开口朝左的C形弯折件(3),所述弯折件(3)通过轴(12)活动设置于所述凹模(2),所述C形弯折件(3)上端为弯折部(8),所述C形弯折件(3)下端为从动部(9),所述从动部(9)位于所述卸料块(4)底部;所述凸模(I)右壁设置有扇形缺口(10),所述C形弯折件(3)的弯折部(8)与所述凸模Cl)的扇形缺口(10)相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环弯曲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料块(4)与凹模(2)孔腔(5)底部之间设置的所述弹性体(6)为弹簧或橡胶弹簧。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提环弯曲模具,包括凸模、凹模、弯折件、卸料块,所述凸模底部为半圆形结构,所述凹模位于所述凸模下方且所述凹模设置有孔腔与所述凸模配合,所述卸料块位于所述凹模孔腔内,且所述卸料块与凹模孔腔底部之间设置有弹性体;所述凹模孔腔右壁设置有C形空腔,所述C形空腔开口朝左,所述C形空腔内设置有开口朝左的C形弯折件,所述弯折件通过轴活动设置于所述凹模,所述C形弯折件上端为弯折部,所述C形弯折件下端为从动部,所述从动部位于所述卸料块底部;所述凸模右壁设置有扇形缺口,所述C形弯折件的弯折部与所述凸模的扇形缺口相配合。文档编号B21D37/10GK102989897SQ201210546860公开日2013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17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17日专利技术者叶弥 申请人:安徽吉峰技研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提环弯曲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凸模(1)、凹模(2)、弯折件(3)、卸料块(4),所述凸模(1)底部为半圆形结构,所述凹模(2)位于所述凸模(1)下方且所述凹模(2)设置有孔腔(5)与所述凸模(1)配合,所述卸料块(4)位于所述凹模(2)孔腔(5)内,且所述卸料块(4)与凹模(2)孔腔(5)底部之间设置有弹性体(6);所述凹模(2)孔腔(5)右壁设置有C形空腔(7),所述C形空腔(7)开口朝左,所述C形空腔(7)内设置有开口朝左的C形弯折件(3),所述弯折件(3)通过轴(12)活动设置于所述凹模(2),所述C形弯折件(3)上端为弯折部(8),所述C形弯折件(3)下端为从动部(9),所述从动部(9)位于所述卸料块(4)底部;所述凸模(1)右壁设置有扇形缺口(10),所述C形弯折件(3)的弯折部(8)与所述凸模(1)的扇形缺口(10)相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弥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吉峰技研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