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生物活性因子添加搅拌注射器,包括注射主管、混流管以及推杆;所述注射主管中呈纵向设有多个腔体;所述混流管的一端与注射主管一端密封连接,另一端装有注射头;所述混流管中装有至少一条螺旋片,将所述混流管分割成多个相通的螺旋通道;所述推杆一端装多个柱塞,所述柱塞与所述注射管的多个腔体数量相一致。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混流管中装设多条螺旋片,从而使在注射管不同空腔装有的特定比例的生物活性因子或药物由柱塞压入所述混流管后,在多条螺旋片作用下充分混合,并一次性注入人体特定部位。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而且可使多种生物活性因子或药物充分混合,提高治疗效果,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较高的医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临床治疗中,用于添加生物活性因子或药物的搅拌注射器。
技术介绍
在现代医疗发展中,生物材料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如骨科中,常使用的骨水泥(磷酸钙、硫酸钙、生物陶瓷等)用于骨缺损的临床修复,如普外科、心胸外科等中,应用组织工程原理构建的如生物补片、人工血管等也已广泛应用;并均取得了满意疗效,并逐步取代自体或同种异体组织移植的技术,减少了病人的痛苦及某些传染或感染性疾病的传播。为了这些生物材料的临床更为简单、方便地应用,近年来可注射性生物材料的研制方兴未艾;如使用可注射型生物骨水泥应用于不规则骨缺损,使填充更为确实可靠;如使可注射的高分子材料如壳聚糖等进行创面覆盖,可以减少组织的粘连、促进组织再生、及有效地抗炎 等。因此,这种可注射型的生物材料的应用也越来越得到重视。由于此类体内应用的生物材料必须具备较高的消毒等级,而且在生产往往采用批量生产;因此虽然具备较好的生物相容性、较强的可降解能力,以及组织的传导作用,但却缺乏特异性、个体化的治疗手段,以及难以兼具良好的组织诱导功能。例如,在临床治疗中,常在需要促进组织再生时采用特异的生物活性物质如生长因子、种子细胞混匀后局部应用,或常在需要抗菌时对炎症周围局部进行抗菌药的应用,甚至需要在肿瘤病灶周围或切除术后的创腔内局部使用抗肿瘤药物;因此,临床需要个体化的、功能型的可注射生物材料。目前,临床医生需要使用某些搅拌装置在手术中将这些生物材料与所需的生物活性因子或药物混匀制备出功能型可注射生物材料进行局部应用。但对于那些不规则的填充部位往往还需要重新灌注至注射器后方可应用。这样不仅造成手术时间增加,且混匀及注射等操作也颇为不便,更易使注入的材料在仪器转换时受到污染,进而导致治疗失败。因此,我们设计出混匀、注射一体化的注射器。为了克服上述生物材料人体注入时的问题,公告号为CN100450453C的中国专利提供了一种一体化骨水泥真空搅拌注射器,其在注射器的一端装一个真空室,并在注射器中安装一个真空搅拌器,使用时,将骨水泥导入注射器中,采用真空搅拌器充分搅匀,并在之后去除真空搅拌器,将注射器之间与骨水泥枪连接,从而将骨水泥注入人体。从而避免骨水泥的在不同仪器间反复倒倾,从而受污染。还如公告号为CN201139624Y的中国专利提供了一种骨水泥真空搅拌注射器,其通过在注射器的套筒内安装一个搅拌器,并通搅拌器将套筒内的骨水泥充分搅匀,之后再去除搅拌器,并在套筒上连接注射管路,完成骨水泥的注入。上述两个专利都通过在注射器中直接安装搅拌器,用于搅拌骨水泥,之后取出搅拌器,在安装注射管路,完成生物材料注射,避免了生物材料搅拌、注射转换过程中的移动,避免污染。然而,在注射器中安装搅拌器使得注射器结构复杂,而且使用时,搅拌器的安装机取出麻烦,使用繁琐的同时还会造成原料的不必要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的人体生物材料注射装置结构复杂,使用繁琐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生物活性因子或药物添加的搅拌注射器,其通过装设一个混流管从而达到多种生物材料和药物充分混合效用,并一次性注射,从而生物材料输送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添加生物活性因子或药物的搅拌注射器,包括注射主管、混流管以及推杆;所述注射主管中沿纵向设有挡板把注射主管分成多个腔体;所述混流管的一端与注射主管一端密封连接,另一端装有注射头;所述混流管中装有至少一条螺旋片,将所述混流管分割成多个相通的螺旋通道;且结构相匹配;所述推杆设有对应所述挡板的空隙,将所述推杆分成与注射主管腔体数量相同的几个部分,所述推杆每个部分在插入注射主管的一端均设有一个柱塞,另一端连接在一起;所述柱塞与所述腔体滑动密封。其中,多个腔体的大小比例可以相同或不同,也可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临床研究后的数据确定,即根据临床要求,提供不同腔体直径比例大小的注射器来达到控制药 物或生物活性因子注射量的目的。上述的搅拌注射器,其中,所述混流管中装有两条螺旋片,所述两条螺旋片呈正反双螺旋结构对称。上述的搅拌注射器,其中,所述混流管中的螺旋片固定于所述混流管内壁上。上述的搅拌注射器,其中,所述柱塞中心设有孔,所述推杆的每部分设有栓柱,所述柱塞与所述推杆通过栓柱和孔连接。上述的搅拌注射器,其中,所述螺旋片的节距为2 2. 5cm。上述的搅拌注射器,其中,所述螺旋片的壁厚为0. 3^0. Scm0上述的搅拌注射器,其中,所述注射主管长度优选为68. 5mm,内径(直径)优选为16mm ;所述推杆长度优选为62. 5mm ;所述混流管长度优选为37. 5mm,所述混流管出口直径优选为2. 5mm。上述的搅拌注射器,其中,在所述注射主管与所述混流管的连接端设有多条弧形卡槽块,所述卡槽块内侧朝向注射主管轴心处开设有卡槽。上述的搅拌注射器,其中,在所述混流管与所述注射主管的连接端设有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上设有多个与所述注射主管多条卡槽块结构相匹配的凸型台。上述的搅拌注射器,其中,所述凸型台位于所述连接装置的两侧,且其下端面呈倾斜状。本专利技术用于添加生物活性因子或药物的搅拌注射器的优点在于 本专利技术搅拌注射器在混流管中装设多条螺旋片,从而使在注射管不同空腔装有的特定比例的生物活性因子或药物由柱塞压入所述混流管后,在多条螺旋片作用下充分混合,并一次性注入人体特定部位。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而且可使多种生物活性因子或药物充分混合,提高治疗效果,本专利技术具有较高的医用价值。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用于添加生物活性因子或药物的搅拌注射器的结构示意 图2为本专利技术用于添加生物活性因子或药物的搅拌注射器的外观示意 图3为本专利技术用于添加生物活性因子或药物的搅拌注射器拆分结构示意图;图4为为本专利技术用于添加生物活性因子或药物的搅拌注射器注射主管透视 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注射主管的剖面结构示意 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2中的混流管的正视 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2中的混流管的俯视 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注射主管的,与混流管连接的连接端的结构示意 图9、图10为采用本专利技术搅拌注射器混合两种不同的生物材料或药物的混合效果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添加生物活性因子或药物的搅拌注射器,参照图f图8,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所述搅拌注射器进行具体的介绍和描述,以使更好的理解本 专利技术,但是下述实施例并不限制本专利技术范围。实施例1 本专利技术用于添加生物活性因子或药物的搅拌注射器,包括注射主管1、混流管3以及推杆2 ;所述混流管3的一端与注射主管I 一端密封连接,另一端装有注射头4 ;所述注射主管I中纵向设有挡板15将注射主管分成腔体11和12,用于装填不同的生物材料或药物;推杆2中设有空隙25,将推杆I分成两部分,每部分插入注射主管I的一端均装有一个独立的柱塞21和22,柱塞21和22分别安装在注射主管的两个腔体11和12中,与腔体之间滑动密封。使用时,在所述注射主管I的两个腔体11和12中分别添入不同的生物材料或是药物,推动推杆2,挡板15插入空隙25中,推杆2上的柱塞将生物材料或药物推入的混流管3中充分混合,并由注射头4送入人体的指定部位中,完成生物材料填充。值得注意的是,注射主管I可设多个腔体,用于装填不同的生物材料及药物,其腔体个数可根据实际治疗需求设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添加生物活性因子或药物的搅拌注射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注射主管、混流管以及推杆;所述注射主管中沿纵向设有挡板把注射主管分成多个腔体;所述混流管的一端与注射主管一端密封连接,另一端装有注射头;所述混流管中装有至少一条螺旋片,将所述混流管分割成多个相通的螺旋通道;且结构相匹配;所述推杆设有对应所述挡板的空隙,将所述推杆分成与注射主管腔体数量相同的几个部分,所述推杆每个部分在插入注射主管的一端均设有一个柱塞,另一端连接在一起;所述柱塞与所述腔体滑动密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晓巍,花晓琳,吴天一,黄野,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