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体是鱼酱油在加工过程中组 胺含量的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组胺中毒是水产食品存在的主要安全问题之一,全国各地尤其是沿海地区组 胺中毒事件时有发生。如1999年因食用白鲢引起组胺中毒事件,鱼中组胺含量高达 5168mg/100g ; 1996年因食用青鲇鱼致71名学生组胺中毒,青鲇中组胺含量达到1400mg,超 过国家标准14倍;2002年因食用池鱼引起某公司188人组胺中毒事件,鱼中组胺含量大于 国家卫生标准的104倍等。我国水产品中鲭鱼、鲱鱼、沙丁鱼等海洋鱼类体内都含有组胺。由于组胺超标问 题,严重阻碍了低值鱼类高值化加工,导致低值鱼类积压、资源利用率低。因此,有效解决控 制水产品加工过程中组胺的含量,将可有效解决水产品出口贸易新的技术壁垒;可保障广 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对提高低值鱼类安全生产及精深加工产业整体技术水 平有重大推动作用。针对我国水产品尤其是发酵水产品中组胺超标等问题,以发酵水产品为主要研究 对象,如何控制水产制品,尤其是发酵水产品鱼酱油中组胺含量是当前急需解决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采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酵水产品组胺含量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新鲜的水产品原料清洗后低温保鲜处理;2)在清洗后的水产品原料中加入适量的盐、As3.942蛋白酶,同时加入适量乳酸菌株作为组胺生物控制剂,混合均匀后放入发酵容器中,盖好封盐,控制接种量106~108cfu/mL,酶制剂用量5~15万IU/kg原料;3)将发酵容器移入发酵间,控制发酵温度18~22℃,发酵时间40到60天,即得到发酵水产品鱼酱油。
【技术特征摘要】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