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付许专利>正文

收粒割麦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76680 阅读:3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7 12:40
收粒割麦机在农机最前端,由农机动力带本机一边走一收,也可和动力底盘配合使用。本机的脱粒部分根据麦穗竖直向上,松散均匀的特点设计成,铅直且交替放置成横排的动静片组,两片相对面凹凸不平,当麦穗进入动静片间,被两片间的凸块搓散并由动片上凸块向后甩去;分粒部分为横向有充满不流动空气的容器,轻的麦壳随风不进入容器,而重的麦粒由于动能大克服空气阻力而进入容器,达到分开的目的。割刀还能扶起,被风吹倒的麦秸。也可只收麦粒。本机大部分用铁皮制,重量轻,小巧灵活合适套种及果林间的麦子。更适合一家一户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收粒割麦机收粒割麦机是一种收麦子的机械;大中型收割机体积大不适应套种梯田的麦子, 而只割的机械割后还要人工收集、打、扬,而本机能一次收打扬体积还小,便于推广。本机特点本机和底盘动力配合使用,也可安在农机上随农机一边走一边收麦子。本机的脱粒部分根据麦穗竖直向上的特点设计成一排铅直且一动-静两种交替放置的片状叫磨擦组。当动片由动力带动顺时针(右向)转时,由拨乐器拨进动静片间的麦穗,由于磨擦作用被动静片上的凸块配合搓散成麦粒麦壳;由于离心现象麦粒麦壳被动片甩出动静片间,同时两动片间的风叶产生的由前向下再向后的风由阻风片阻止向上,使风向后吹麦壳。收粒部分为充满不动空气的筒状容器叫分收仓,仓口对着磨擦组上麦粒飞出的部位;由于麦壳轻随风飘,不能进入仓内,而麦粒动能大则能克服空气阻力而进入仓内,达到分开麦粒麦壳再收集的目的。麦秸由倒扶式割刀割再集秸器收集,定时放掉。进一步说明本机特点本机的磨擦组由动片组各动片下半部和静片组各静片交替放置而成。动片组各动片等距离套在一水平轴上且垂直固定,两动片间轴垂直焊风叶,轴上有阶梯盘和齿轮且两端放在两支臂的轴承中。静片组由各静片等距离排成横排及前端的平衡棒顶上的竖棒和下方的底板构成;各静片前半部下边焊在底板上,后半部由弹簧连在底板上。底板前边有交替的宽窄齿,窄齿和动片相对;竖棒顶焊在上盖里面;上盖和磨擦组一 致,盖后边有一斜安的阻风片,片下边和动片组后上边相互插入。动静片相对面上都有的凸块叫磨擦球。磨擦组前方有拨乐器,器的轴和动片组一致,轴上每组拨片和静片相对,盘和阶梯盘相对,磨擦组后方的分收仓由上面的滑臂内部的V形槽及左右端的挡板构成,V槽前边和滑壁前边焊连且和底板中部有间距为入口 ;槽最下端有向下的筒状出口 ;挡板上端和槽、滑壁两头焊连, 下端和底板后半部两边焊连再固定在支臂上;底板后边翘在滑壁内且有间距为出口。底板下方有集秸器,器的栅栏在板一侧,移秸齿条在板下方且和板一致,曲轴在栅栏和齿条间, 曲轴上端盘上有偏心轴和曲处同在两齿条一端,下端盘和割刀的曲轴盘共用一三角带。器的前方有倒夫式割刀,割刀的扶片族一侧有曲轴,曲轴上端齿轮和动片轴上齿轮啮合,轴下端有盘,片族内有双弧齿条,齿条一端在曲轴上。支臂在框架上端,框架前端拨乐器,下端安集秸器和割刀。另一型号由磨擦筒和磨擦板代替磨擦组,筒和板表面都为波浪状且波峰和波谷相对;波峰两侧都有磨擦球,筒的波谷内有一凸块,板的峰上有缝和带套筒的钩板;分收仓的 U形槽在滑壁下方且后边焊边,壁前边和槽前边有间距为入口,槽前边和板后边有间距为出口,槽下端有一出口 ;麦稻上端离开板时,割刀才割,本型号不用拨乐器。其它的结构工作过程都一样。本机大部分用铁皮制重量轻,小巧灵活合适套种的及一家一户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整机2为脱粒机组图,A图的脱粒部分为磨擦组收粒部分V槽在仓内B 图的脱粒部分为筒和板,收粒部分U槽在仓下端其中(I)上盖(2)阻风片(3)竖棒(4)挡板(5)拨片器轴(6)拨片(7)动片⑶摩擦球(9)静片(10)底板(11)动片轴(12)V形槽(13)动力盘(14)滑壁(15)支臂(16)出口 1(17)出口 2(18)框架(19)上盖(20)立柱(21)磨擦筒(22)磨擦球(23)筒轴(24)磨擦板(25)出口 3(26)U形槽(27)支臂(28) 出口 4(29)滑臂(30)档板(31)动力盘(32)阻风片图3为上盖阻风片组合图4动片组,其中(33)风叶图5为静片组其中(34)平衡棒(35)弹簧图6为静片中视图其中(34)平衡棒(35)弹簧图7为动片上磨擦球排列的一种形式,图8为底板三视9为拨乐器磨擦盘及分收仓组合右视图V槽在仓内,其中(5)轴(6)拨片图10为磨擦组和分收仓组合图,U槽在仓下端图11为磨擦筒其中(36)凸块图12为磨擦板三视图其中(37)套筒(38)钧板图 13为集秸器三视图其中(39)齿条(40)盘(41)弧网(42)平网图14为磨擦筒用的阻风片图15倒扶式割刀三视图其中(45)扶片(46)盘(47)双弧齿齿条(48)入状滑板图16为双弧齿齿条。实施特例本机上半部的前端是拨禾器,拨禾器的后方是上盖和摩擦组、摩擦组后方是分收包,本机下半部前端是倒扶式割刀,割刀后方是集秸器,本机柜架围在上下部左右侧和后面,后面带摇臂的螺杆安在底盘或拖拉机前端,拖拉机上动力传到摩擦组就分为三路一路由摩擦组的动片组轴上的阶梯盘传到拨禾器,一路留摩擦组用,一组由摩擦组的动片组轴上齿轮传到集秸器由集秸器传到割刀,如割刀内的齿条相对于上方的摩擦组在前方时, 割刀的扶片扶起被风吹到的麦子,由割刀内的齿条和扶片的底片配合割断麦秸,再由扶片和平板把麦穗弄得一般高即和摩擦组下半部一平,这时拨禾器把麦穗拨进动静片间,动静片上的摩擦球搓散麦穗,同时又被摩擦球甩出,麦壳轻随风从细缝出,麦重粒沿滑壁滑入槽内,由槽下端的出口出,麦秸由集秸器内的齿条送入栅栏中;(如割刀的齿条相对于上方的摩擦组在后方时,)扶片扶起倒的麦子,拨禾器把麦穗拨入动静片间,再由静片上端的平衡棒把麦穗弄得一般高即和摩擦组下半部一平,动静片脱粒后,麦壳随风从缝中出,麦粒沿滑壁进入槽内,从槽下端的出口出,麦秸由割刀内的齿条和扶片的底片配合割断麦秸,由集秸器内的齿条送入栅栏中,栅栏定时开启;框架由围在脱粒系,分收仓、割刀和集秸器左右后三面的框架和左右面上端两平行的支臂构成;支臂为三角状,向前的一端(三角形一顶)各有两孔,孔内轴承分别放功片轴和拨禾器轴的两端,在两支臂间的摩擦组后方留安分收仓, 在两支臂下方的框架两头留固定割刀和 集秸齿条的两头如图1.拨禾器由水平轴及轴绕的动力盘,几组拨片构成;动力盘和摩擦组轴上的阶梯盘的小盘共套一三角带,拨片为矩形或圆柱形,每组拨片在一平面内呈辐射状,此面和轴垂直如图2的5和6,本机的摩擦组由动片组每个动片下半部和静片组各静片交替摆放成横排而成,两片有摩擦球的面相对且空转时不碰着,动片和静片的间距相等,两片前端一齐,静片碰不着动片组轴。动片组由各动片等距离套在一水平轴上垂直固定及轴上片间垂直焊的风叶和动力盘齿轮构成;动片为圆环状,两环面上有按园渐线或呈辐射状排列的摩擦球如图7和图2的8,球从里向外一样稠,每条线上的球可为整体即为渐开线状或弧形的凸条块,每组球可从片另一面向这面凹成;风叶由矩形沿一对边中线折成A状,一头焊在轴上,每组在一平面呈辐射状,此面和轴垂直,上面的折痕向前,下面的向后,转时碰不着静片拨片和竖棒;动力盘为阶梯盘,大小盘同套在轴上,弧面的凹槽呈阶段状;齿轮为圆柱状,齿在右侧平面且和集秸器的曲轴顶端的齿轮啮合,两齿轮和左端轴承封在一空间内可用机油润滑,轴上套油封。静片组由各静片等距离排成横排(和动片组轴一致);向前的斜片中间焊一水平的平衡棒,棒两头碰不着动片上的摩擦球,棒可以把不平的麦子弄的一平; 顶上焊一铅直的竖棒,棒顶端焊在上盖里面,片后半部内侧用弹簧抵住静片使两单片向外如图5 ;静片由两单静片前端斜边焊连,后半部平行且有间距,间距以碰不着风叶为准,后边下端有弹簧单静片前半部为直角三角形,后半部为矩形或弧形,三角形斜边焊连竖的直角边和矩形的宽或半径焊连,后半部外侧有弧状或竖直排列的摩擦球,弧的向下凹,竖的1、3、5......列低如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收粒割麦机由上部的脱粒系搓散麦穗再收集麦粒、下部的割秸系割再收集和围在两者左右后三面的支架构成其特征是:①、脱粒系包括横在最前端的拨禾器,横在中部上方的上盖和盖后边斜的阻风片,横在中部下方的摩擦组和横在本系后端的分收仓;②、拔禾器由带一个动力盘的轴及轴上垂直焊的几组拨片构成;③、摩擦组有两种:一种由动片组和静片组构成,动片组由等距离套在水平轴上焊的动片及片间轴上焊的几组风叶构成,每组风叶在一平面内呈辐射状,片、叶都和轴垂直;静片组由等距离排成横排的静片,片前半部顶上竖棒、片前端的平衡棒、片后边下端的弹簧及片下方焊的底板构成,静片和阻风片下端的几形块、风叶、每组拨片视为一组既在一平面上和动片交替放置;另一种摩擦筒和摩擦板配合,筒表面和板前半部都为波浪状,筒的波峰和板的波谷相对,筒和内侧的轴用两组辐条连接,板前端的竖棒连到上盖里面,轴一端有阶梯盘;④、分收仓包括上端横的滑壁和内部横的V槽或下端横和U槽及左右面竖的挡板;滑壁和V槽配合、前边焊连、后边不连或滑壁的U槽配合、后边焊连而前边不连且在槽中间或一头有铅直的筒状出口,左右挡板分别和滑壁、V槽或U槽及底板的左右端焊接,底板中部和V槽下端不挨着形成矩形入口,底板后边和U槽前边或和滑壁的后边不挨着形成缝状出口,V槽和滑壁配合的为上下两套;⑤、割秸系由倒伏式割刀、集秸器及带盘的曲轴构成;⑥、割刀由横排的扶片族、片前端的滑板、片上端的平板,片内双弧齿齿条和片一侧带动齿条的曲轴构成。⑦、集秸器由平网和弧网合成半圆筒状围栅栏,两网下端有网底,?移秸齿条或带杆的链条和带动两者的曲轴构成。⑧、支架包括两垂直的矩形框和两平行的支臂,水平框前端无横档,竖框上有凸块和孔,支臂安在边框上。⑨、分收仓仓口对着摩擦系摩擦系的轴按顺时针即右向转,摩擦系的轴两端在两支臂前端的轴承中两者在支臂间且由支臂支撑。...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付许
申请(专利权)人:杨付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