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回热功能的高效燃气灶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71240 阅读:4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4 15: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回热功能的高效燃气灶具,包括燃烧区、围护换热区和用于放置炊事锅具的放锅区,围护换热区位于燃烧区的外侧,放锅区设置在燃烧区和围护换热区上方。围护换热区包括辐射错流换热器、双流体通道换热器和高位烟气出风口,三者共同引导灶头的高温烟气贴近炊事锅具的底部流动,形成高温烟气的强制流动通道,以促进高温烟气与炊事锅具的底部进行热交换,并使经过炊事锅底换热降温后的中温烟气与补充进入灶头的低温助燃空气进行换热,形成烟气的回热机制,减少了高温烟气对环境的高温辐射及烟气在环境中扩散,提高了助燃空气的温度,提高了灶头高温烟气的温度,解决了现有燃气灶具热效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的技术问题。(*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回热功能的高效燃气灶具
本技术涉及一种厨房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带回热功能的高效燃气灶具。
技术介绍
人工取火的进步,是人类第一次自觉地、成功地利用自然力,根本地改善了人类本身的生存状态和发展条件。恩格斯说“就世界性的解放而言,人工取火的进步超过了蒸汽机”。人工取火的进步,以火为热源的炊事活动的兴起,造就了人类美妙的饮食文化和“舌尖上的中国”。饮食文化越来越复杂,越来越玄妙,但数千年来,炊事用的灶具,从汉唐的钟鼎,到如今的燃气灶,其基本功能、主体结构一直没有出现颠覆性的变化薪柴、焦炭以及如今金属烧嘴喷出的燃气等等燃料置于灶具的下方,点燃之后由高温烟气组成的火苗,在高温烟气浮力的作用下,向上窜动,通过对流和辐射加热锅底,煎、炒、爆、炖锅内的食物。几千年来的基本不变的灶具结构,使其热效率长期在50%附近徘徊,导致大量热能的散失、浪费。据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我国城乡居民平均每人每年生活消耗的能源(不含采暖)折合标准煤,由2000年123. 7公斤,上升到2009年的254. 2公斤。其中,天然气平均每人每年生活消耗量由2000年的2. 6m3上升到2009年的13. 3m3,年均增长20%,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在我国城乡居民平均每人每年生活消耗能源的快速增长中,炊事用能占了很大比例。2008年,我国城乡居民除采暖用能外的居民生活总能耗30723. 7万吨标准煤,其中炊事活动总燃气消耗量折合标准煤4127万吨,占民用总能耗的13. 4% .国家发改委2004年发布《中长期节能规划》中提出,到2010年,全国燃气灶具的平均热效率达到60% 65%。 但是,国家燃气具质量检验监测中心的检测结果显示,目前我们台式燃气灶的热效率普遍在50%以下,热效率超过60%的燃气灶具的比例不超过1%。我国燃气灶具的热效率长期在50%以下,造成了 3个严重问题一是大量热能浪费。我国城乡数以亿计的燃气灶具每年浪费的热能达到千万吨标准煤以上。二是造成了严重的热污染。燃气燃烧后未被有效利用的热能,多以热辐射、热对流的形式释放在狭小的厨房空间里,造成严重的热污染。三是造成了严重的空气环境污染。燃气燃烧形成的高温烟气,直接排入厨房空气中,虽有油烟机的抽排,仍然有大量的有害烟气如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等弥散在厨房空气中,对家庭成员特别是掌勺人员的健康造成危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回热功能的高效燃气灶具,以解决现有燃气灶具的热效率低和室内烟气污染严重的技术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带回热功能的高效燃气灶具,包括燃烧区、围护换热区和用于放置炊事锅具的放锅区,所述围护换热区位于所述燃烧区的外侧, 所述放锅区设置在所述燃烧区和围护换热区上方所述燃烧区内设置一灶头,所述灶头可产生高温烟气;所述围护换热区包括若干辐射错流换热器、高位烟气出风口和若干双流体通道换热器,所述若干辐射错流换热器位于所述围护换热区内侧;所述高位烟气出风口连通于所述燃烧区,所述高位烟气出风口设置在高位,位于若干辐射错流换热器的上方,所述高位烟气出风口引导高温烟气贴近炊事锅具底部,促进高温烟气与炊事锅具底部形成高温烟气的强制流动通道;所述双流体通道换热器与所述辐射错流换热器配合连接,若干双流体通道换热器位于所述围护换热区外侧,所述双流体通道换热器高于所述辐射错流换热器,所述双流体通道换热器的上缘与所述炊事锅具的底部配合;所述辐射错流换热器与所述双流体通道换热器之间设置一第一连接通道和一第二连接通道,所述双流体通道换热器包括冷流体通道和热流体通道,所述冷流体通道与被加热介质连接,并与所述第一连接通道连通,所述第一连接通道又与所述辐射错流换热器连通;所述第二连接通道与经过所述高位烟气出风口的高温烟气与炊事锅底换热降温后而成为的中温烟气连通,所述第二连接通道又与所述热流体通道连通,所述热流体通道的出风口连通至外界大气;经过所述高位烟气出风口的高温烟气与炊事锅底换热降温后而成为的中温烟气, 从所述第二连接通道的进口流入第二连接通道至热流体通道;冷的被加热介质从所述冷流体通道的进口流入冷流体通道中,冷流体通道中的冷的被加热介质与热流体通道中的中温烟气进行热交换,热交换后被降温的中温烟气排出灶具之外,热交换后的被加热介质从所述冷流体通道的出口流入第一连接通道至所述辐射错流换热器,并从所述辐射错流换热器的出口流出。依照本技术较佳实施例所述的带回热功能的高效燃气灶具,所述热流体通道的出风口与一离心风机连接。依照本技术较佳实施例所述的带回热功能的高效燃气灶具,所述离心风机的出口处还设置一测量烟气尾气温度的第一探针,所述第一探针与灶具的控制单元连接以控制离心风机的转速。依照本技术较佳实施例所述的带回热功能的高效燃气灶具,所述辐射错流换热器的内侧的金属板上还设置一用于测试灶头火焰温度的第二探针,此第二探针对应于灶头上方,并与灶具的控制单元连接以控制离心风机的转速。依照本技术较佳实施例所述的带回热功能的高效燃气灶具,每一辐射错流换热器均为圆弧型,每一辐射错流换热器均为独立的个体,若干圆弧型的辐射错流换热器紧密连接成一圆型,对应的,每一双流体通道换热器均为圆弧型,每一双流体通道换热器均为独立的个体,若干双流体通道换热器紧密连接成一圆型。依照本技术较佳实施例所述的带回热功能的高效燃气灶具,所述被加热介质为冷的助燃空气,所述冷的助燃空气从所述双流体通道换热器的冷流体通道的进口进入, 所述冷空气进口设置在所述灶具的下方,所述辐射错流换热器的出口连通至所述燃烧区, 为所述灶头提供升温后的助燃空气。依照本技术较佳实施例所述的带回热功能的高效燃气灶具,所述被加热介质为冷水,所述灶具还包括一水箱,所述水箱通过出水管路与所述双流体通道换热器的冷流体通道的进口连接,所述水箱通过进水管与所述辐射错流换热器的出口连接,所述进水管上还连接一循环水泵。依照本技术较佳实施例所述的带回热功能的高效燃气灶具,所述离心风机的吸入口处还连接一管翅式换热器,所述管翅式换热器内的水管一端与自来水连接,另一端与水箱连接。依照本技术较佳实施例所述的带回热功能的高效燃气灶具,所述辐射错流换热器包括由金属板折成的内腔,所述辐射错流换热器的金属板上设置若干第一翅片,若干第一翅片将所述内腔分成若干流体通道。依照本技术较佳实施例所述的带回热功能的高效燃气灶具,若干第一翅片平行于所述辐射错流换热器的底部,若干第一翅片的前端为进口空腔,所述进口空腔与所述辐射错流换热器的进口连接,若干第一翅片的后端为出口空腔,所述出口空腔与所述辐射错流换热器的出口连接。依照本技术较佳实施例所述的带回热功能的高效燃气灶具,所述双流体通道换热器的上缘与炊事锅具的底部紧密配合,形成高温烟气对灶具周围大气的封闭。依照本技术较佳实施例所述的带回热功能的高效燃气灶具,在所述放锅区内设置一防止所述炊事锅具内的食物落入所述围护换热区内的炊事锅支撑环,所述炊事锅具的底部紧密配合在此炊事锅支撑环上,所述炊事锅支撑环为环状,所述炊事锅支撑环的外边缘设置在所述外层围护装置上,所述炊事锅支撑环的内边缘设置在所述内层围护装置的上方。依照本技术较佳实施例所述的带回热功能的高效燃气灶具,在所述放锅区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回热功能的高效燃气灶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燃烧区、围护换热区和用于放置炊事锅具的放锅区,所述围护换热区位于所述燃烧区的外侧,所述放锅区设置在所述燃烧区和围护换热区上方:所述燃烧区内设置一灶头,所述灶头可产生高温烟气;所述围护换热区包括若干辐射错流换热器、高位烟气出风口和若干双流体通道换热器,所述若干辐射错流换热器位于所述围护换热区内侧;所述高位烟气出风口连通于所述燃烧区,所述高位烟气出风口设置在高位,位于若干辐射错流换热器的上方,所述高位烟气出风口引导高温烟气贴近炊事锅具底部,促进高温烟气与炊事锅具底部形成高温烟气的强制流动通道;所述双流体通道换热器与所述辐射错流换热器配合连接,若干双流体通道换热器位于所述围护换热区外侧,所述双流体通道换热器高于所述辐射错流换热器,所述双流体通道换热器的上缘与所述炊事锅具的底部配合;所述辐射错流换热器与所述双流体通道换热器之间设置一第一连接通道和一第二连接通道,所述双流体通道换热器包括冷流体通道和热流体通道,所述冷流体通道与被加热介质连接,并与所述第一连接通道连通,所述第一连接通道又与所述辐射错流换热器连通;所述第二连接通道与经过所述高位烟气出风口的高温烟气与炊事锅底换热降温后而成为的中温烟气连通,所述第二连接通道又与所述热流体通道连通,所述热流体通道的出风口连通至外界大气;经过所述高位烟气出风口的高温烟气与炊事锅底换热降温后而成为的中温烟气,从所述第二连接通道的进口流入第二连接通道至热流体通道;冷的被加热介质从所述冷流体通道的进口流入冷流体通道中,冷流体通道中的冷的被加热介质与热流体通道中的中温烟气进行热交换,热交换后被降温的中温烟气排出灶具之外,热交换后的被加热介质从所述冷流体通道的出口流入第一连接通道至所述辐射错流换热器,并从所述辐射错流换热器的出口流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回热功能的高效燃气灶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燃烧区、围护换热区和用于放置炊事锅具的放锅区,所述围护换热区位于所述燃烧区的外侧,所述放锅区设置在所述燃烧区和围护换热区上方 所述燃烧区内设置一灶头,所述灶头可产生高温烟气; 所述围护换热区包括若干辐射错流换热器、高位烟气出风口和若干双流体通道换热器,所述若干辐射错流换热器位于所述围护换热区内侧;所述高位烟气出风口连通于所述燃烧区,所述高位烟气出风口设置在高位,位于若干辐射错流换热器的上方,所述高位烟气出风口引导高温烟气贴近炊事锅具底部,促进高温烟气与炊事锅具底部形成高温烟气的强制流动通道; 所述双流体通道换热器与所述辐射错流换热器配合连接,若干双流体通道换热器位于所述围护换热区外侧,所述双流体通道换热器高于所述辐射错流换热器,所述双流体通道换热器的上缘与所述炊事锅具的底部配合;所述辐射错流换热器与所述双流体通道换热器之间设置一第一连接通道和一第二连接通道,所述双流体通道换热器包括冷流体通道和热流体通道,所述冷流体通道与被加热介质连接,并与所述第一连接通道连通,所述第一连接通道又与所述辐射错流换热器连通;所述第二连接通道与经过所述高位烟气出风口的高温烟气与炊事锅底换热降温后而成为的中温烟气连通,所述第二连接通道又与所述热流体通道连通,所述热流体通道的出风口连通至外界大气; 经过所述高位烟气出风口的高温烟气与炊事锅底换热降温后而成为的中温烟气,从所述第二连接通道的进口流入第二连接通道至热流体通道;冷的被加热介质从所述冷流体通道的进口流入冷流体通道中,冷流体通道中的冷的被加热介质与热流体通道中的中温烟气进行热交换,热交换后被降温的中温烟气排出灶具之外,热交换后的被加热介质从所述冷流体通道的出口流入第一连接通道至所述辐射错流换热器,并从所述辐射错流换热器的出口流出。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带回热功能的高效燃气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流体通道的出风口与一尚心风机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回热功能的高效燃气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风机的吸入口处还设置一测量烟气尾气温度的第一探针,所述第一探针与灶具的控制单元连接以控制离心风机的转速。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回热功能的高效燃气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辐射错流换热器的内侧的金属板上还设置一用于测试灶头火焰温度的第二探针,此第二探针对应于灶头上方,并与灶具的控制单元连接以控制离心风机的转速。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带回热功能的高效燃气灶具,其特征在于,每一辐射错流换热器均为圆弧型,每一辐射错流换热器均为独立的个体,若干圆弧型的辐射错流换热器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世山周萍李成伟韦林林薛世明薛世东徐言先姜城余执成薛碧荷马骥周鸣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伯涵热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