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器和照明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71057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4 14: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散热器和照明模组。其中,所述散热器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一子散热器和第二子散热器。所述第一子散热器为环状结构,所述第一子散热器的环外壁上均布有散热翅片。所述第二子散热器包括用于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子散热器的导热基座和设置在所述导热基座上的导热板;所述导热板上均布有所述散热翅片。所述照明模组包括灯源和上述的散热器;所述灯源设置在所述第一子散热器的环状结构内腔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采用两个散热器组合的设计,与现有技术中同体积和重量的散热器相比,具有更好的散热效果。(*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灯具散热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散热器和照明模组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为解决大功率LED (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灯具散热的问题,设计者通常采用加大加宽LED灯具上设置的导热板面积的方式来提高散热效率。这样的解决方式,在解决散热的同时会使得整个散热器的体积过大,重量也随之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散热器和照明模组,以提高散热效率。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散热器,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一子散热器和第二子散热器;其中,所述第一子散热器为环状结构,所述第一子散热器的环外壁上均布有散热翅片;所述第二子散热器包括用于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子散热器的导热基座和设置在所述导热基座上的导热板;所述导热板上均布有散热翅片。如上所述的散热器,优选地,所述第一子散热器的一侧环状端面上设有安装法ΛΑ--,所述安装法兰周向上均布设有至少两个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子散热器的导热基座上相应位置处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导热基座与所述安装法兰通过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的连接件固定连接;或者,所述安装法兰周向上均布设有至少两个卡扣或卡槽,所述第二子散热器的导热基座上相应位置处设有与所述卡扣或卡槽相适配的卡槽或卡扣。如上所述的散热器,优选地,所述的第一子散热器的高为20 70mm。如上所述的散热器,其中,所述第一子散热器为圆环状结构、椭圆环状结构或截面为多边形的环状结构。如上所述的散热器,优选地,所述导热板与所述导热基座垂直。如上所述的散热器,所述第一子散热器由实心金属板或热板围成;所述第二子散热器的导热基座和导热板为实心金属板或热板。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照明模组,包括灯源以及如上所述的散热器;所述灯源设置在所述第一子散热器的环状结构内腔中。本技术一个方面的技术效果是本技术通过采用两个散热器组合的设计,与现有技术中同体积和重量的散热器相比,具有更好的散热效果。本技术另一个方面的技术效果是采用本技术所述结构的照明模组,可使整个灯具具有更高的散热能力,较现有采用增大散热面积来实现与本技术相同散热效果的灯具,本技术的体积和重量更小。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提供的散热器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散热器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散热器实施例中第一子散热器实施例一的俯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散热器实施例中第一子散热器实施例一的正视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散热器实施例中第一子散热器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提供的散热器实施例中第二子散热器实施例一的主视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提供的散热器实施例中第二子散热器实施例一的右视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提供的散热器实施例中第二子散热器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的散热器实施例,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一子散热器I和第二子散热器4,如图I和图2所示。所述第一子散热器I为环状结构,所述第一子散热器I的环外壁上均布有散热翅片2,如图3、4和5所示。所述第二子散热器4包括用于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子散热器I的导热基座5和设置在所述导热基座5上的导热板6 ;所述导热板6上均布有散热翅片2,如图6、7和8所示。图I和图2分别示出了导热板6设置在所述导热基座5上的两种方式。图I中所述导热板6设置在所述导热基座5与所述第一散热器I固连端面501的相对侧端面502上;而图2中所述的导热板6设置在所述导热基座5与所述第一散热器I固连端面501上。这两种设置方式可依据实际应用中发热体的具体结构选择使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子散热器设置为环状结构是为了散出置于所述第一子散热器环状结构内腔中的发热体四周释放的热量。所述第二子散热器用于散出所述发热体上部释放的热量。上述实施例采用两个散热器组合的设计,与现有技术中同体积和重量的散热器相比,具有更好的散热效果。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子散热器和第二子散热器可通过胶粘的方式进行固连。当然,为了便于拆卸,所述第一子散热器和第二子散热器可通过连接件固连。具体地,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子散热器I的一侧环状端面上设有安装法兰3 ;该安装法兰3周向上均布设有至少两个第一安装孔301。图2中仅示出了设有4个第一安装孔301的情况,实际上,第一安装孔301可设置两个、三个或更多,具体设置的数量可依据实际紧固需求来确定。所述第二子散热器的导热基座上相应位置处设有第二安装孔(图中未示出),所述导热基座与所述安装法兰3通过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301和第二安装孔的连接件固定连接。其中,所述连接件具体可以是螺钉等紧固件。除上述的固连方式外,所述第一子散热器和第二子散热器还可通过连接结构进行固连。即,所述安装法兰周向上均布设有至少两个卡扣或卡槽;所述第二子散热器的导热基座上相应位置处设有与所述卡扣或卡槽相适配的卡槽或卡扣。也就是说,当所述安装法兰上设置卡槽时,所述导热基座就设置与该卡槽相适配的卡扣;当所述安装法兰上设置卡扣时,所述导热基座就设置与该卡扣相适配的卡槽。这样所述第一子散热器和第二子散热器可直接通过卡扣和卡槽扣合的方式进行固连。在实际应用时,可依据散热器的具体使用环境等因素选择第一子散热器和第二子散热器的固连方式。本技术提供的散热器实施例更适用于高度在20 70mm之间的发热体的散热,如灯具等。因此,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子散热器的高h(如图4所示)优选为20 70mm。实际应用中,第一子散热器的高h的具体尺寸应随发热体的高度设定,优选地,第一子散热器的高h略大于发热体的高度。图3和图4仅示出了上述实施例所述第一子散热器的一种结构形式。所述第一子散热器的截面还可以是圆环状结构、椭圆环状结构、截面为多边形的环状结构或其他截面形状规则或不规则的环状结构。另外,所述的第一子散热器I环外壁均布的散热翅片2可以是以第一子散热器I截面的中心呈发散状设置(如图3所示),也可以是平行排列式的设置在第一子散热器I环外壁上(如图5所示),还可以是其他任意形式布置。基于散热效果考虑,第一子散热器环外壁上最好采用发散状形式布置。图6和图7仅示出了所述第二子散热器的导热板的散热翅片平行于所述导热板纵轴方向排列,除此之外,散热翅片还可垂直于所述导热板纵轴方向进行排列(如图8所示)。另外,所述第二子散热器的导热板可垂直于所述导热基座设置,也可以与所述导热基座呈一定角度设置。但在实际应用时,考虑到散热器安装时的装配空间及散热效率,优选地,所述导热板垂直于所述导热基座设置。实际中,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环状结构的第一子散热器可直接选用现有的导热系数较高的元器件,或者采用导热系数较高的实心金属板制成。具体地,所述第一子散热器由实心金属板或热板围成;其中,所述热板即为现有导热系数较高的元器件中的一种,该热板中心设有吸热芯。所述第一子散热器环外壁的散热翅片可采用直接拉伸工艺在环外壁直接形成或通过焊接的方法固定在环外壁上。同样地,所述第二子散热器的导热基座和导热板可直接选用现有的导热系数较高的元器件,或者采用导热系数较高的金属制成。具体地,所述第二子散热器的导热基座和导热板为实心金属板或热板。所述导热板上均布的散热翅片可采用直接拉伸工艺在导热板上直接形成或通过焊接的方法固定在导热板上。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一子散热器和第二子散热器;其中,所述第一子散热器为环状结构,所述第一子散热器的环外壁上均布有散热翅片;所述第二子散热器包括用于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子散热器的导热基座和设置在所述导热基座上的导热板;所述导热板上均布有散热翅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一子散热器和第二子散热器;其中, 所述第一子散热器为环状结构,所述第一子散热器的环外壁上均布有散热翅片; 所述第二子散热器包括用于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子散热器的导热基座和设置在所述导热基座上的导热板;所述导热板上均布有散热翅片。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散热器的一侧环状端面上设有安装法兰; 所述安装法兰周向上均布设有至少两个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子散热器的导热基座上相应位置处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导热基座与所述安装法兰通过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的连接件固定连接;或者, 所述安装法兰周向上均布设有至少两个卡扣或卡槽,所述第二子散热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景辉李百松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金三维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