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装置的散热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471058 阅读:1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4 14: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照明装置的散热系统,该照明装置的散热系统通过导热板、照明光源和散热器以及设置纳米导热散热聚合物层,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散热装置的散热效果差,散热结构复杂,散热装置的体积大和重量重等技术问题,实现了照明装置的散热系统的导热散热性能优、散热效果好,而且不必使用较大体积的散热结构,甚至可以消除现有散热结构中常规采用的散热鳍片,达到了整个LED照明装置的体积减小,重量变轻等技术效果。(*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导热散热
,特别是涉及具有纳米导热散热材料的散热
,尤其涉及一种照明装置的散热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一代大功率白光LED光源具有很多优点,如节能、环保、寿命长等,但大功率LED的散热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如果LED的散热问题解决不好,LED灯具工作一段时间后就会出现输出光功率减小、芯片加速老化和工作寿命缩短等问题。目前现有的LED散热器由LED散热器翅片组件等组成,LED散热器翅片组件包括固定圈,在固定圈的外圈设置排列成放射状的散热翅片;实际使用时将LED集成芯片置于LED散热器翅片组件上。上述现有的LED散热器存在着以下问题散热效率低,无法及时有效的传导疏散LED灯具工作时所产生的热量,致使热量累积严重,从而影响LED灯的照明时间及使用寿命OLED作为一种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固体发光光源,以其寿命长、结构牢固、低功耗和外形尺寸灵活等优点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近年来,LED灯具变得越来越便宜,因此逐渐取代传统的灯具应用在各种照明领域。但是,LED灯本身在工作时的发热量比较大,若这些热量无法及时地散发出去,则会降低照明装置内各个部件的效率或寿命,或者导致某些部件发生故障甚至熔化。因此设计和实施LED照明装置时,有效地散发LED光源产生是主要考虑的因素之一。众所周知,热量的传递有三种方式对流、传导和辐射。目前LED照明装置的散热系统设计主要包括I.对流或强制对流增加鳍片的数目以增大散热面积,从而加强对流的传热效果。现有LED灯的一种常用散热器,在该散热器的外周面间隔地设置多块鳍片,其中鳍片是利用车床工艺制成的,并且会对鳍片进行着黑色处理以符合黑体辐射的散热特性。这种散热方式,使得LED照明装置的体积增大,重量增加,但其散热能力的提高仍然有限,同时生产成本与材料成本都很高。2.选用导热性好的材料,例如选用导热率为229w/mk的纯招,导热率为386w/mk的纯铜。现阶段,有些LED照明装置在导热板与散热器之间的界面上涂一层散热硅胶。由于硅胶干燥后变成颗粒状,造成导热板与散热器之间的接触面无法密合而增加接触面间的热阻,致使光源与散热器界面间的传热能力大幅下降,无法获得良好散热的效果。为提高LED照明装置的散热能力,还会对散热器的表面进行处理。这种处理通常包括阳极氧化处理和涂黑色处理。但这两种方法对LED灯具散热器的散热能力改善不大,尤其对于大功率的LED照明装置。纳米技术作为近年一门高新技术,已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应用。纳米材料由于具有表面效应、体积效应和量子尺寸效应,因此表现出许多奇异的物理和化学特性,例如熔点、导电、导热等等方面。利用纳米材料作为导热散热材料,已有很多报导。但现有技术仍未能解决纳米粒子在溶剂中均匀分散的问题,尤其对于粒度小于Inm的纳米粒子在溶剂中均匀分散的问题,目前仍然是尚待解决的难题之一。现有的LED照明装置由于散热结构笨重而复杂,导致照明装置的体积较大,制造工序繁复。因此,有需要对照明领域的LED照明装置的散热系统做出改进。本专利技术结合纳米材料提出了一种新颖的散热系统,既能提高散热效能,使照明装置保持稳定的工作状态,又能实现结构紧凑和轻巧,而且成本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就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照明装置的散热系统,解决了散热装置的散热效果差,散热结构复杂,散热装置的体积大和重量重的技术难题,较好的达到了照明装置的散热系统具有导热散热性能优、延长照明发电的使用寿命、能够使LED照明装置内部产生的热量有效地被快速散除的良好技术效果。不仅散热效果非常好,而且不必使用较大体积的散热结构,甚至可以消除现有散热结构中常规采用的散热鳍片,整个LED照明装置的体积减小,重量变轻。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的一种照明装置的散热系统,该照明装置的散热系统包括导热板、照明光源和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导热板,所述导热板与照明光源作可导热连接,所述导热板与所述散热器热连通;以及所述导热板与所述散热器接触的表面涂敷有纳米导热散热聚合物层,和/或所述散热器的外表面涂敷有所述纳米导热散热聚合物层。其中,所述照明光源为一个或多个LED。其中,所述导热板与所述散热器接触的表面涂敷有纳米导热散热聚合物层的厚度为O. 3-2密尔。其中,所述散热器的外表面涂敷有所述纳米导热散热聚合物层的厚度为O. 3-2密尔。其中,所述散热器不设置散热鳍片。其中,所述导热板和所述散热器均由铝合金或纯铝金属制成。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照明装置的散热系统具有以下优良效果I、照明发电的使用寿命长,LED照明装置内部的热量散除效率高; 2、散热结构体积小,可消除散热结构中的散热鳍片。3、重量轻,制造工艺简单。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照明装置的散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照明光源;2为导热板;3为散热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实施例I :如图I所示,本技术的一种照明装置的散热系统,该照明装置的散热系统包括导热板、照明光源和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导热板,所述导热板与照明光源作可导热连接,所述导热板与所述散热器热连通;以及所述导热板与所述散热器接触的表面涂敷有纳米导热散热聚合物层,和/或所述散热器的外表面涂敷有所述纳米导热散热聚合物层;所述照明光源为一个或多个LED。实施例2 如图I所示,本技术的一种照明装置的散热系统,该照明装置的散热系统包括导热板、照明光源和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导热板,所述导热板与照明光源作可导热连接, 所述导热板与所述散热器热连通;以及所述导热板与所述散热器接触的表面涂敷有纳米导热散热聚合物层,和/或所述散热器的外表面涂敷有所述纳米导热散热聚合物层;所述导热板与所述散热器接触的表面涂敷有纳米导热散热聚合物层的厚度为O. 3-2密尔和/或所述散热器的外表面涂敷有所述纳米导热散热聚合物层的厚度为O. 3-2密尔。实施例3 如图I所示,本技术的一种照明装置的散热系统,该照明装置的散热系统包括导热板、照明光源和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导热板,所述导热板与照明光源作可导热连接,所述导热板与所述散热器热连通;以及所述导热板与所述散热器接触的表面涂敷有纳米导热散热聚合物层,和/或所述散热器的外表面涂敷有所述纳米导热散热聚合物层;所述散热器不设置散热鳍片。实施例4 如图I所示,本技术的一种照明装置的散热系统,该照明装置的散热系统包括导热板、照明光源和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导热板,所述导热板与照明光源作可导热连接,所述导热板与所述散热器热连通;以及所述导热板与所述散热器接触的表面涂敷有纳米导热散热聚合物层,和/或所述散热器的外表面涂敷有所述纳米导热散热聚合物层;所述导热板和所述散热器均由铝合金或纯铝金属制成。我们知道,I密尔(B卩Imil)=千分之一英寸,由此可见,本技术的纳米导热散热聚合物层厚度很薄,透视效果相当优良。经实验证明,本技术同时适用于各种型号照明装置中,为照明设备散热行业开辟了新的应用领域,满足了现代节能照明设备大功率散热技术发展的需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照明装置的散热系统,该照明装置的散热系统包括导热板、照明光源和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导热板,所述导热板与照明光源作可导热连接,所述导热板与所述散热器热连通;以及所述导热板与所述散热器接触的表面涂敷有纳米导热散热聚合物层,和/或所述散热器的外表面涂敷有所述纳米导热散热聚合物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照明装置的散热系统,该照明装置的散热系统包括导热板、照明光源和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导热板,所述导热板与照明光源作可导热连接,所述导热板与所述散热器热连通;以及所述导热板与所述散热器接触的表面涂敷有纳米导热散热聚合物层,和/或所述散热器的外表面涂敷有所述纳米导热散热聚合物层。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光源为一个或多个 LED。3.如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康明许康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绿方光电散热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