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运专线I型轨道板I-PMS精调测量与远程监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467191 阅读:2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4 09:58
客运专线I型轨道板I-PMS精调测量与远程监控系统,包括测量机器人、无线数据传输器、四个标架、测量棱镜、PDA微电脑、八个无线数字显示器、无线数字气象传感仪、和远程控制器,两个标架为一组并且平行排列,一组标架设置在轨道板上,另一组标架设置在相邻的轨道板上,每个标架上两端安装测量棱镜,测量机器人位于相邻的轨道板之间,无线数据传输器安装在测量机器人上,测量机器人与无线数据传输器之间通过导线连接,无线数据传输器与PDA微电脑、无线数字显示器、无线数字气象传感仪和远程控制器之间通过无线连接。轨道板精调施工与检查验收的全面自动化,现场操作自动化程度高,提高施工和验收速度,并且通过远程控制装置及时对测量现场做出调整和部署,及时解决问题;实现双线测量,减少测量时间,增加测量效率,保证双线在安装过程中的一致性。(*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客运专线I型轨道板I-PMS精调测量与远程监控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轨道板测量与远程监控装置,具体的说是客运专线I型轨道板I-PMS精调测量与远程监控系统。
技术介绍
铁路客运专线CRTS I型无砟轨道板精密安装测量技术,是现代铁路发展的重要部分,特别是高铁建设中,成为一项影响这个铁路质量的重要步骤。目前,现有的测量方法有日本新干线铁路施工时的三角规测量法、德国旭普林及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测量法等, 这些测量方法存在下述缺点1、所使用的测量装置较为简易,存在人为影响因素大、精度无法量化、数据无法自动记录保存、无法追踪质量过程、自动化程度低等缺点,并且现场作业过程中无法与控制中心直接进行数据交流,一旦出现问题,无法及时沟通,甚至需要返工, 影响工作效率;2、一次仅能够测量一条线路,无法实现多条线路同时测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客运专线I型轨道板I-PMS精调测量与远程监控系统,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客运专线I型轨道板I-PMS 精调测量与远程监控系统,包括测量机器人、无线数据传输器、四个标架、测量棱镜、PDA微电脑、八个无线数字显示器、无线数字气象传感仪、和远程控制器,所述的两个标架为一组并且平行排列,一组标架设置在轨道板上,另一组标架设置在相邻的轨道板上,每个标架上两端安装测量棱镜,测量机器人位于相邻的轨道板之间,无线数据传输器安装在测量机器人上,测量机器人与无线数据传输器之间通过导线连接,无线数据传输器与PDA微电脑、无线数字显示器、无线数字气象传感仪和远程控制器之间通过无线连接。为了进一步实现本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所述的标架包括壳体,壳体顶部中间开设两个通孔,壳体顶部中间设置两端向下弯曲的提手,提手的两端为提手竖杆,提手竖杆与通孔相配合,提手竖杆下端通过通孔伸入壳体内,提手竖杆连接竖向弹簧的一端,竖向弹簧的另一端与壳体连接,竖向弹簧始终给提手一个向上的力,提手竖杆上设置限位块,限位块位于壳体内,限位块的直径大于通孔的直径,每个提手竖杆外侧均开设楔形槽,楔形槽的斜面向下,壳体内以壳体中心对称设置锁定装置,所述的锁定装置有一对导向板、一个限位板、横杆、横向弹簧导线柱和拉线,导向板和限位板与壳体相配合,导向板上开设导向孔,导向孔内设置横杆,横杆接近提手的一端为内端,横杆远离提手的一端为外端,横杆的内端开设斜面,横杆的内端与楔形槽相配合,横杆的外端连接横向弹簧的一端,横向弹簧的另一端安装在限位板上,横向弹簧始终给横杆一个向内的力,限位板外侧设置两个导线柱,限位板上开设线孔,壳体中部内部设置线辊,线辊的中轴设置在壳体上,线辊上设置把手,把手在壳体外部,横杆的外端安装拉线,拉线通过线孔、绕过两个导线柱与线辊连接,壳体底部开设支腿孔,支腿孔内设置支腿,支腿上端与横杆固定连接,支腿下端穿出支腿孔。所述的测量机器人包括支座、旋转座和机器,机器固定安装在旋转座上,旋转座底部安装支座,旋转座上安装防护罩,防护罩由内罩和外罩组成,内罩和外罩之间形成空腔,外罩的侧壁上开设数个通风孔,外罩顶部设置风机,防护罩底部设置排水孔。外罩的侧壁上设置八个固定孔,其中两个固定孔为一组,一组固定孔之间的距离与标架的支腿之间的距离相等。所述的四个无线数字显示器为一组,每一组无线数字显示器与每一组标架相配合,每一组无线数字显示器由第一无线数字显示器、第二无线数字显示器、第三无线数字显示器和第四无线数字显示器组成,每个无线数字显示器后部的外壳开设四个开关孔分别是第一开关孔、第二开关孔、第三开关孔和第四开关孔,其中一个开关孔内设置按钮,按钮穿过开关孔,按钮内端设置接触片,接触片和外壳之间设置固定连接的开关弹簧,开关弹簧始终给接触片一个向外的力,接触片内侧的外壳内设置接触板,每一组标架的每个标架上端均设置两个矩形凹槽分别是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第三凹槽和第四凹槽,每个凹槽内设置挡板,无线数字显示器与凹槽相配合,每个凹槽的挡板与无线数字显示器的按钮相配合。所述的标架安装磁块,测量棱镜底部设置钢座,磁块和钢座配合。本技术的优点在于轨道板精调施工与检查验收的全面自动化,现场操作自动化程度高,提高施工和验收速度,并且通过远程控制装置及时对测量现场做出调整和部署,及时解决问题;实现双线测量,减少测量时间,增加测量效率,保证双线在安装过程中的一致性;标架与轨道板采用非固定连接,标架紧紧夹住轨道板,不仅能够在风雨等恶劣天气下进行测量工作,避免因天气原因延误工期,同时测量准确性不变;测量机器人具有防风雨的功能,不受天气影响;各个测量装置之间相互关联,一套系统中相同装置位置唯一,避免各个系统混用,使用前减少精度校准和无线调频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本技术还具有结构简洁紧凑、制造成本低廉和使用简便等优点。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的G向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是沿图 I的H-H线剖视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A向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3的I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6是沿图5的B-B线剖视放大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2的II局部放大结构不意图;图8是图4的III局部放大结构意图;图9是图2的I向局部放大结构意图; 图10是无线数字显示器6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图I的C向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2是图 I的D向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3是图I的E向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4是图I的F向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5是本技术计算机软件的流程图。附图标记1测量机器人2标架3无线数据传输器4测量棱镜5PDA微电脑6无线数字显示器7无线数字气象传感仪8轨道板101支座102旋转座103机器104防护罩106通风孔107风机108排水孔109固定孔201壳体202导向板203导向孔204横杆205提手206通孔207竖向弹簧208限位块209楔形槽210斜面211横向弹簧212 限位板213导线柱214拉线215线孔216线辊217把手218支腿219支腿孔220第一凹槽221第二凹槽222第三凹槽223第四凹槽224挡板225磁块226提手竖杆401钢座601第一无线数字显示器602第二无线数字显示器603第三无线数字显示器604第四无线数字显示器605第一开关孔606第二开关孔607第三开关孔608第四开关孔609按钮610接触片611开关弹簧612外壳613接触板。具体实施方式客运专线I型轨道板I-PMS精调测量与远程监控系统,如图I所示,包括测量机器人I、无线数据传输器3、四个标架2、测量棱镜4、PDA微电脑5、八个无线数字显示器6、无线数字气象传感仪7、和远程控制器9,两个标架2为一组并且平行排列,一组标架2设置在轨道板8上,另一组标架2设置在相邻的轨道板8上,每个标架2上两端安装测量棱镜4,测量机器人I位于相邻的轨道板8之间,如图2所示,无线数据传输器3安装在测量机器人I 上,测量机器人I与无线数据传输器3之间通过导线连接,无线数据传输器3与PDA微电脑5、无线数字显示器6、无线数字气象传感仪7和远程控制器9之间通过无线连接。标架与轨道板连接采用螺栓等固定连接时,必须砸轨道板上钻孔,必然破坏轨道板;插入式连接虽然无需打孔,但连接不稳定,在恶劣的风雨环境下无法进行测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客运专线I型轨道板I?PMS精调测量与远程监控系统,包括测量机器人(1)、无线数据传输器(3)、四个标架(2)、测量棱镜(4)、PDA微电脑(5)、八个无线数字显示器(6)、无线数字气象传感仪(7)和远程控制器(9),其特征在于:两个标架(2)为一组并且平行排列,一组标架(2)设置在轨道板上,另一组标架(2)设置在相邻的轨道板上,每个标架(2)上两端安装测量棱镜(4),测量机器人(1)位于相邻的轨道板之间,无线数据传输器(3)安装在测量机器人(1)上,测量机器人(1)与无线数据传输器(3)之间通过导线连接,无线数据传输器(3)与PDA微电脑(5)、无线数字显示器(6)、无线数字气象传感仪(7)和远程控制器(9)之间通过无线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长进张宇贾生旭李秀东杨世锋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山东铁正工程试验检测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