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天地双经轴送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466902 阅读:2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4 09: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天地双经轴送经装置,属于纺织机械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送经机构为单经轴结构,由此仅能生产单一经纱织物,不利于产品多样化的生产问题。本天地双经轴送经装置包括墙板,墙板上呈平向铰接一地侧经轴,墙板的顶侧固设支架,支架由上支架和下支架组成,上支架呈铰接安设一天侧经轴,天侧经轴与地侧经轴呈上下平行设置,下支架上设置用于驱动天侧经轴运转的伺服电机,伺服电机与天侧经轴之间通过送经轮系传动连接,下支架上还设置用于检测经纱的张力检测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成倍增加了经纱的织入数量,符合高经密织物的要求,同时满足对两种经纱特种织物的需要,有效提高产品生产质量及多样性,又使整体结构简单、作用可靠。(*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纺织机械
,涉及一种喷气织机,特别是一种天地双经轴送经装置
技术介绍
喷气织机是采用喷射气流牵引纬纱穿越梭口的无梭织机。工作原理是利用空气作为引纬介质,以喷射出的压缩气流对纬纱产生摩擦牵引力进行牵引,将纬纱带过梭口,通过喷气产生的射流来达到引纬的目的。这种引纬方式能使织机实现高速高产。在几种无梭织机中,喷气织机是车速最高的一种,由于引纬方式合理,入纬率较高,运转操作简便安全,具有品种适应性较广,机物料消耗少,效率高,车速高、噪音低等优点,已成为最具发展前途的新型布机之一。现有喷气织机中的送经机构,其多为单经轴结构,这种结构通过伺服电机、送经轮系以及电子控制部分,仅能实现单一经纱织物的需求,使得对生产造成极大的局限性;同时,单经轴作业对于高经密织物的实现也存在局限性,不利于产品的生产多样化及档位质量的提升。故根据上述技术问题及缺陷,急需尽快研究专利技术一种能够增加经纱的织入数量,达到高经密织物要求,同时结构简单、作用可靠的送经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通过增设一经轴形成上下双经轴结构,由此实现高经密以及两种经纱特种织物的目的,进而显著提高产品生产质量及多样性的天地双经轴送经装置。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天地双经轴送经装置,包括墙板,所述墙板上呈平向铰接一地侧经轴,其特征在于,所述墙板的顶侧固设支架,所述支架由上支架和下支架组成,所述上支架呈铰接安设一天侧经轴,所述天侧经轴与地侧经轴呈上下平行设置,所述下支架上设置用于驱动上述天侧经轴运转的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与天侧经轴之间通过送经轮系传动连接,所述下支架上还设置用于检测经纱的张力检测器。本天地双经轴送经装置中支架的上支架具有圆弧状勾体,天侧经轴的两端穿设于圆弧状勾体中形成转动连接,同时下支架将送经轮系、张力检测器等结构有序集成为一整装模块,上支架与下支架配合提高装配件的集成化,使其在安装或者使用过程中便于操作实施,简化装配难度,同步提升工作效率。工作时通过张力检测器时刻检测在天侧经轴上传输经纱的张力度,并根据检测值的大小改变伺服电机的转速来调节经纱的张力。本天地双经轴送经装置在原有单轴结构的基础上,位于其上方增设一根天侧经轴、送经轮系以及张力检测器,由此组成一个新的电子式送经机构,进而成倍增加了经纱的织入数量,形成高经密织物,符合高档位的要求标准,同时满足了对两种经纱特种织物的需要,有效提高产品生产的多样性。在上述的天地双经轴送经装置中,所述墙板包括设置于地侧经轴两端的两个板体,所述地侧经轴的两端上均套设用于转动连接的轴承,所述轴承一一对应安设于两个板体上;所述支架包括两个分体架,所述两个分体架一一对应安设于上述两个板体上,所述天侧经轴的两端上均套设用于转动连接的轴承,所述轴承一一对应安设于分体架的上支架。天侧经轴两端套设的轴承均为深沟球轴承。在上述的天地双经轴送经装置中,所述下支架的底部具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设置用于与墙板定位装配的螺栓。在上述的天地双经轴送经装置中,所述天侧经轴的两端上一一固套经轴齿轮,所述经轴齿轮与上述送经轮系中的一齿轮呈啮合连接。送经轮系的齿轮与经轴齿轮通过啮合,保证伺服电机对天侧经轴旋转驱动力的传动精度和传动稳定性。在上述的天地双经轴送经装置中,所述天侧经轴与地侧经轴之间呈平行设置一送经梁。在上述的天地双经轴送经装置中,所述送经梁的两端上均套设用于转动连接的轴承,所述轴承一一对应安设于下支架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天地双经轴送经装置在原有单轴结构的基础上,位于上方增设一根天侧经轴,并组成一个新的电子式送经机构,由此成倍增加了经纱的织入数量,形成高经密织物,符合高档位的要求标准,同时满足了对两种经纱特种织物的需要,有效提高产品生产质量及多样性;同时本装置采用齿轮啮合连接,保证传动精度和传动稳定性,使整体结构简单、作用可靠。附图说明图I是本天地双经轴送经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天地双经轴送经装置的另一角度平面结构示意图。图中,I、墙板;2、地侧经轴;3、上支架;4、下支架;5、天侧经轴;6、经轴齿轮;7、伺服电机;8、送经轮系;9、张力检测器;10、送经梁。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I和图2所示,本天地双经轴送经装置包括地侧经轴2与天侧经轴5,地侧经轴2的两端铰接在墙板I上,天侧经轴5的两端铰接在支架上,且天侧经轴5与地侧经轴2呈上下平行设置。墙板I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立设的板体,地侧经轴2的两端上均套设用于转动连接的轴承,该轴承--对应安设于两个板体上;支架包括两个分体架,两个分体架--对应安设于上述两个板体上。每个分体架均由上支架3和下支架4组成,上支架3具有圆弧状勾体,天侧经轴5的两端上均套设用于转动连接的轴承,且该轴承均为深沟球轴承,位于两端的深沟球轴承定位于圆弧状勾体中,使天侧经轴5能够在驱动下实现转动。下支架4的底部具有安装座,安装座上开设安装孔,安装孔内插设用于与墙板I定位装配的螺栓。 支架的下支架4上设置能够提供旋转驱动力的伺服电机7,伺服电机7与天侧经轴5之间通过送经轮系8传动连接。其中天侧经轴5的两端上一一固套经轴齿轮6,送经轮系8中的一齿轮与经轴齿轮6呈啮合连接,由此保证伺服电机7对天侧经轴5旋转驱动力的传动精度、传动稳定性以及经纱张力的稳定。下支架4上还设置用于检测经纱的张力检测器9,工作时通过张力检测器9时刻检测在天侧经轴5上传输经纱的张力度,并根据检测值的大小改变伺服电机7的转速来调节经纱的张力。天侧经轴5与地侧经轴2之间呈平行设置一送经梁10,送经梁10的两端上均套设用于转动连接的轴承,该轴承一一对应安设于下支架4上。下支架4将送经轮系8、张力检测器9等结构有序集成为一整装模块,上支架3与下支架4配合提高装配件的集成化,使其在安装或者使用过程中便于操作实施,简化装配难度,同步提升工作效率。本天地双经轴送经装置在原有单轴结构的基础上,位于其上方增设一根天侧经轴5、送经轮系8以及张力检测器9,由此组成一个新的电子式送经机构,进而成倍增加了经纱的织入数量,形成高经密织物,符合高档位的要求标准,同时满足了对两种经纱特种织物的需要,有效提高产品生产的多样性。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精神作举例说明。本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墙板I ;地侧经轴2 ;上支架3 ;下支架4 ;天侧经轴5 ;经轴齿轮6 ;伺服电机7 ;送经轮系8 ;张力检测器9 ;送经梁10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技术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技术精神相违背的。权利要求1.一种天地双经轴送经装置,包括墙板,所述墙板上呈平向铰接一地侧经轴,其特征在于,所述墙板的顶侧固设支架,所述支架由上支架和下支架组成,所述上支架呈铰接安设一天侧经轴,所述天侧经轴与地侧经轴呈上下平行设置,所述下支架上设置用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天地双经轴送经装置,包括墙板,所述墙板上呈平向铰接一地侧经轴,其特征在于,所述墙板的顶侧固设支架,所述支架由上支架和下支架组成,所述上支架呈铰接安设一天侧经轴,所述天侧经轴与地侧经轴呈上下平行设置,所述下支架上设置用于驱动上述天侧经轴运转的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与天侧经轴之间通过送经轮系传动连接,所述下支架上还设置用于检测经纱的张力检测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成吉崔桂华王森栋董淑利任义利杨德杰赵天洁
申请(专利权)人:赛特环球机械青岛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