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纱织口稳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466901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4 09: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织机,在织造低密度织物的过程中,使得织物边部纬纱发生滑移或产生烂边的不足,提供一种边纱织口稳定装置,它包括托布装置,所述托布装置由上托和下托组成,所述上托和下托间设置有供织物边部穿过的间隙,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的边纱织口稳定装置,由于布面从上托和下托的间隙内通过,经纱开口时,上托和下托可阻挡上经纱和下经纱开口位置前移,使开口位置保持在设计要求的位置,织物边部经纱对纬纱夹持力保持基本一致,防止在入纬时,位于织物边部的上一纬纱从上经纱和下经纱间脱落,从而防止在生产低密度织物时产生烂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边纱织口稳定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防止织物边纱烂边的边纱织口稳定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织机,织物边部广泛采用边撑(又称刺毛辊)装置,当经纱与纬纱完成交织后,在卷取辊的拖动下,织物经边撑装置、胸梁导板和伸幅装置进入卷取辊,然后卷到卷布辊上。当织物经过边撑装置时,由于屈曲变形大,织物与边撑装置如边撑罩、刺毛辊等产生滑动摩擦,当织机所织造的织物纬密很小时,比如所织造的织物为纱布或玻璃纤维织物时,其纬纱排列有间隙,织物移动中纬纱会产生滑移,产生纬斜;如果不使用边撑装置,纬纱经纱交织力小,在织物边部织口前移,使位于织物边部的上经纱和下经纱对纬纱的夹持力减弱,下一纬开口时上一纬已完成交织的纬纱就从布边滑脱,形成烂边现象,影响织物成品质量,特别是当织物纬密很小如为5-10根/英寸时,进行高速织造时,这种缺陷越加明显。随着客户对织物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急需解决此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织机,在织造低密度织物的过程中,使得织物边部纬纱发生滑移或产生烂边的不足,提供一种在生产低密度织物时,不仅能防止纬纱产生滑移,且可防止织物烂边的织物边纱织口稳定装置。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边纱织口稳定装置,包括托布装置,所述托布装置由上托和下托组成,所述上托和下托间设置有供织物边部穿过的间隙;所述的上托和所述的下托平行设置;所述的上托和所述的下托间设置有间隙调整垫片,由所述的间隙调整垫片间隔所述的上托和下托形成所述的间隙;所述的间隙调整垫片呈“U”型;还包括托布装置的固定装置,由所述固定装置将所述的托布装置的上托和下托固定在织机上;所述固定装置包括“L”型托座、固定块及“L”型支板,所述托座的底座的前壁上设置有底座连接孔,与所述底座连接孔相对应,所述固定块上设置有固定块连接孔,由所述支板的侧板与所述托座的侧壁侧面固定连接,由所述的支板的底板固定所述的下托和所述的上托;所述的上托的前端比下托前端短H ;所述的下托的底面的前端设置有斜面;所述的间隙为O. l_2mm。采用本技术的织物边纱织口稳定装置,由于布面从上托和下托的间隙内通过,经纱开口时,上托和下托可阻挡上经纱和下经纱开口位置前移,使开口位置保持在设计要求的位置,织物边部经纱对纬纱夹持力保持基本一致,防止在入纬时,位于织物边部的上一纬纱从上经纱和下经纱间脱落,从而防止烂边产生。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织口稳定装置实施例结构爆炸示意图;图2a为下托实施例结构主视图的示意图;图2b为图2a的俯视图;图3为当钢筘位于筘前端位置时本技术织物边纱织口稳定装置实施例与钢筘位置关系示意图;图4为图3局部I放大示意图;图5为织口前移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织口稳定装置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I-托座2-固定块3-连接螺栓4-支板5-下托6_间隙调整垫片7_上托9-梯形撑杆10-侧板长圆孔11-底板12-侧板13-侧壁14-底座15-斜面16-侧壁侧面17-底座连接孔18-固定块连接孔19-底面20-织物21-筘上鼻22-筘下鼻23-上经纱24-下经纱25-钢筘26-辅助喷嘴27-织口 28-筘槽 29-前移的织口 30-托片长圆孔31-垫片连接孔32-下托前端33-间隙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本技术以本边纱织口稳定装置设置在喷气织机上为例,对本边纱织口稳定装置的安装和使用作进一步说明。本边纱织口稳定装置是对现有技术中边撑装置的替代,保留原边撑装置的梯形撑杆9,保持梯形撑杆9的结构和安装位置不变。如图I、图2a、图2b_图5所示,本技术的边纱织口稳定装置,包括托布装置, 由托布固定装置将本托布装置固定在织机上。托布装置由上托7和下托5组成,在上托和下托间设置有间隙调整垫片6,间隙调整垫片6的作用是使上托和下托间保留一定的间隙, 供织物边部穿过。优选上托和下托均呈片状,二者上下平行设置,在上托和下托上均设置托片长圆孔30,方便调整上托和下托的位置。根据现有织机的结构,优选固定装置由支板4、 托座I和固定块2组成。支板4由底板11和侧板12组成,呈“L”型。托座I由侧壁13和底座14组成,呈“L”型。在侧板12上设置有侧板长圆孔10,在侧壁侧面16上设置有连接孔,由连接螺栓3通过侧板长圆孔10和连接孔将支板4和托座I固定连接在一起。在底座 14的前壁上设置有底座连接孔17,与底座连接孔17相对应,在固定块2上设置有固定块连接孔18,由螺栓通过固定块连接孔18和底座连接孔17将托座I夹固安装在位于织机胸梁上的梯形撑杆9上。在间隙调整垫片6上设置有垫片连接孔31,托片长圆孔30及垫片连接孔31与底板上设置的底板连接孔相对应,由螺栓通过托片长圆孔30、垫片连接孔31及底板连接孔将托布装置固定在支板4上。最好下托的前端长于上托的前端H距离。这样可保证上托及下托的厚度,防止上托和下托在经纱张力的作用下抖动。最好下托5的底面19的前端设置有斜面15,这样方便织口稳定装置的安装。固定装置因各类织机的具体安装环境而结构不同,但只要能按要求将托布装置固定设置在织机上即可。当然,上托和下托间的间隙33也可通过其它方式形成,只要使上托和下托间形成一定的距离,供织物边部穿过即可。比如图6所示,由固定装置的支板分别固定上托和下托,通过支板上设置的侧板长圆孔10调整上托和下托在织机上的位置,使上托和下托间相距一定距离,形成间隙33。本技术的边纱织口稳定装置成对设置在织机上,它通过固定装置分别设置在织机的两侧。如图3和图4所示,安装时,以钢筘到达筘前端位置为基准。当钢筘25到达筘前端位置,且上托前端和下托前端32是平齐的结构时,上托前端和下托前端32均位于筘上鼻 21和筘下鼻22形成的筘槽28内,且不与钢筘25及筘上鼻21和筘下鼻22发生碰撞。当上托的前端比下托前端32短时,下托前端32位于筘槽28内,而上托的前端位于筘槽外,上托 7的前端不与筘上鼻21的前端碰撞,相距D的距离,D的取值越小越好,只要当钢筘到达最前端位置时筘不会与上托相撞即可。D的最大值通常不要超过3MM,否则上托将失去对上经纱23的定位功能,一般D的取值在O. 5-3mm间,这样既便于操作,又可发挥边纱织口稳定装置的作用。通过侧板长圆孔10可调整上托7和下托5的高低位置及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以织物边部经过梯型撑杆9的顶面后仍保持平直为宜。这样可以使上托和下托与织物 20的行进方向保持基本平行。通过选择调整垫片6的厚度来调节上托和下托之间的距离。根据织物的厚度、织物的品种来选择垫片的厚度来调整上托和下托间的间隙,当织物较薄、织物材质较光滑时, 要选择较薄的垫片获得较小的间隙,反之要选择较厚的垫片获得较大的间隙,上托和下托间的间隙以使织物边部在上托和下托之间通过时织物纬纱不产生滑移,且能阻止织物在开口时在经纱张力的作用下织口前移为宜,这样可防止上经纱和下经纱对织物边端的纬纱失去握持力而形成边纱烂边。通常间隙量为O. 1-2_。通过垫片控制上托和下托间的间隙时, 垫片的厚度为O. l-2mm。左右两侧的安装方式相同,安装时注意位于右侧的下托不要与筘下鼻、辅助喷嘴26、探纬头相碰。上托7不要与筘上鼻相碰。优选下托和上托均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边纱织口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托布装置,所述托布装置由上托(7)和下托(5)组成,所述上托(7)和下托(5)间设置有供织物(20)边部穿过的间隙(3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常革联李建昌郭红炜
申请(专利权)人:咸阳经纬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