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井道缓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465522 阅读:3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3 05:59
一种能够减轻意外电梯井道的人体受到的伤害和不影响电梯井道原有的电梯缓冲器功能的缓冲装置,它由弹簧和其他弹性垫层组成的弹簧床、电梯缓冲器滑套、电梯轿厢触碰装置组合成弹性平台,通过上下机架、连杆、弹簧组成的机构,安放在电梯井道底部。弹簧床自身的弹性变形和上机架下行的过程,能够为坠落的人体提供2次缓冲的机会,减轻人体受到的伤害,同时通过弹簧床的保护,避免人体碰及电梯缓冲器;坠落的电梯轿厢只能触碰到电梯轿厢触碰装置,电梯缓冲器滑套下移后,电梯轿厢在坠落过程中,能够触碰到电梯缓冲器,使原有的电梯缓冲器能够正常发挥缓冲作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梯井道缓冲装置,尤其是能对意外坠落电梯井道的人,通过二次缓冲,重力势能变化的冲击转换为弹性势能而获得释放,减轻人体伤害;同时不影响电梯缓冲器的作用和电梯轿厢的正常运行。
技术介绍
我国目前已成为世界上电梯数量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随着电梯使用数量的增力口,电梯的事故也逐渐增多。根据目前国内外电梯事故有关的统计显示,各类事故发生的次数占电梯事故总次数的概率分别为门系统事故占80%左右,冲顶或蹲底事故占15%左右,其他事故占5%左右。门系统事故是导致坠落井道事故的主要原因由于人为因素和非人为因素而导致电梯门厅开启而电梯轿厢又不在本层区域停靠时,就会造成人员坠落电梯井道的事故。目前公知的电梯缓冲器有弹性式的和液压式,但仅仅用于对电梯轿厢和对重意外坠落电梯井道起到缓冲作用,而不能对意外坠落电梯井道的人,起到缓冲作用;反而意外坠落电梯井道的人首先会触及到这种缓冲器,且因这种缓冲器为圆柱式,坠落的人体触及这种缓冲器造成的伤害会是致命的。对于电梯井道的缓冲,已知的专利文件,涉及到一些设施或者装置中国专利一种电梯缓冲器,专利申请号201020624945. 8,公开(公告)日2011. 07. 06。也仅仅是对电梯轿厢意外坠落电梯井的缓冲器做了创新,但没有涉及对意外坠落电梯井道的人的缓冲作用。中国专利一种电梯缓冲装置,专利申请号:200720178848. 9,公开(公告)H 2008. 11. 19。采用在电梯井道底部安装弹性垫的装置,对意外坠落电梯井道的人起到一定缓冲;但是弹性垫如果高于缓冲器,会影响电梯轿厢和对重、补偿链的正常运行;低于缓冲器,则不能减轻坠落的人体触及缓冲器受到的伤害。同时电梯井道由于在地平以下,潮湿、积水均会式这种装置的功能和使用寿命受到影响。中国专利电梯缓冲装置,专利申请号200820162597. X,公开(公告)日2009.09. 16。采用缓冲器固定布置在活塞顶板的上面,通过活塞顶上的缓冲器作上下伸缩的液压驱动系统,使缓冲器自动上下伸缩,能自动控制缓冲器停在所需的高度,减少底坑深度和顶层高度的作用。主要是对底坑中检修作业检修人员的提供人身安全;但是对于意外坠落电梯井道的人体,因为不能确定缓冲器停在所需的高度,难以实现减轻意外坠落电梯井道人体受到的伤害。中国专利一种电梯井保护装置,专利申请号200920176358. 4,公开(公告)日2010. 06. 30。采用四根分别对应电梯箱的底部四角处的电梯缓冲弹簧钢管和在缓冲弹簧钢管顶端平面铺设底部防护网,提供对于跌入的人的保护作用。此装置的对应电梯箱的底部四角处的电梯缓冲弹簧钢管,因为坠落井道的人体,坠落方向和位置的不确定性,有可能增加对坠落井道的人体的伤害;且此保护网会影响电梯缓冲器发挥正常的作用。为了减轻公知的原有的电梯井道的缓冲器,对意外坠落电梯井道的人的伤害;同时减轻意外坠落电梯井道的人,因为自身重力势能变化带来的强大冲击所造成的伤害,克服上述专利技术中电梯井道底部安装弹性垫、活塞顶板、底部防护网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梯井道缓冲装置,该装置提供二次重力势能转换为弹性势能的释放机会,同时使人体不接触原有的圆柱式缓冲器,不影响电梯轿厢和对重、补偿链的运行,不影响原有的缓冲器正常发挥作用,不改变电梯井道原有结构和尺寸,但能实现减轻意外坠落电梯井道的人所受到的伤害,起到对人体的保护作用。该装置结构简单,不需要动力驱动,制造成本低,安装方便,对于保护生命和减轻业主单位的损失能起到积极地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采用弹簧15产生的弹力,驱动连杆,支撑上机架和弹簧床,形成一个稳定预置弹性平台;其中的弹簧床由缓冲弹簧9和缓冲弹簧10以及外敷弹性材料的弹性垫层8组成;通过调节螺栓16调整弹簧15的弹力,使弹簧床上平面高于原有的电梯缓冲器500毫米以上;当有假想人体18意外坠落电梯井时,首先坠落在弹簧床的弹性垫层上,而不接触原有的电梯缓冲器,人体重力势能变化产生的冲击,触及弹性垫层可以得到一定的缓冲,缓冲弹簧9和缓冲弹簧10的弹性变形,对坠落的人体产生实现缓冲,实现第一次释放;进一步的冲击力,将推动弹性平台带动连杆机构缓慢下行,受到弹簧15的反作用得到缓冲,进行第二次释放。在弹簧床四个角上设置有电梯轿厢触碰装置11,其上平面的高度高出弹簧床上平面50毫米以上,其内部安放有由硬质塑胶制成的支撑垫12,支撑垫12的底座安放在缓冲弹簧9和缓冲弹簧10上,使电梯轿厢下行产生的推力可以向下传递给矩形弹簧床钢架7,并推动弹性平台带动连杆机构下行,当电梯井道原有的电梯缓冲器17穿过缓冲器滑套14,起到对假想电梯轿厢19意外坠落或者正常下行到电梯井道底部时,对电梯轿厢的正常缓冲作用。一种电梯井道缓冲装置,有下机架和上机架,上机架和下机架之间有连杆和滑动轴销,上机架之上有弹簧床,下机架与连杆之间有下机架拉伸弹簧和调节螺栓、弹簧连接套,弹簧床中有垂直于上平面的电梯缓冲器滑套,弹簧床上平面有电梯轿厢触碰装置。电梯井道缓冲装置的弹簧床由锥形弹簧、拉伸弹簧、外敷弹性垫层、支撑垫和电梯缓冲器滑套组成,固定在上机架上。其中弹簧床厚度不小于400毫米,平面的长度和宽度应与上机架相应的长度和宽度相等。下机架和上机架是一个槽钢制作的矩形框架,而且上下机架的几何形状相同,所有尺寸相等,上机架和下机架上都加工有滑槽,在有滑槽的位置,用钢板焊接,增加了壁厚,下机架和上机架的矩形框的长度和宽度小于电梯井道导轨的平面投影面上的相应的长和宽方向的最小内空尺寸,且不小于电梯轿厢的平面投影面上的相应的长和宽方向的尺寸。电梯井道缓冲装置有4根连杆,连杆中间和两端有圆孔,中间的孔用于2根连杆连接组成一个连杆组,连杆一端与上机架或者下机架连接,连杆的另一端与上机架或者下机架滑槽连接,使连杆可以转动和在滑槽中滑动。电梯井道缓冲装置有2根下机架拉伸弹簧,所述下机架拉伸弹簧的两端连接有调节螺栓,它的弹力和调节螺栓的调节长度,应满足电梯井道缓冲装置承受一个75公斤重的人体,从30米高度自由坠落的冲击时,处于最低位置的弹簧床上平面高于电梯缓冲器17顶部不少于50毫米。电梯井道缓冲装置中电梯缓冲器滑套在弹簧床中的位置、数量,应与井道中已有的电梯缓冲器和数量相一致,电梯缓冲器滑套的内径大于电梯井道中已有的电梯缓冲器的外径。梯井道缓冲装置的电梯轿厢触碰装置分布在弹簧床的四个角,电梯轿厢触碰装置的上平面高于弹簧床上平面50毫米以上。电梯井道缓冲装置中与滑动轴销相连接的还有弹簧连接套,弹簧连接套可以绕滑动轴销转动,用于连接下机架拉伸弹簧。弹簧床的上平面,离开地面1200毫米以上,使得电梯井道底部的潮湿和积水的影响减少。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升降的预置弹性平台,既能发挥对意外坠落电梯井道的人体的缓冲保护作用,同时因为它的最低位置低于原有的电梯缓冲器高度,不会影响电梯缓冲器发挥正常的缓冲作用。因为电梯属于特殊设备,如果新增的装置改变原有设备或者影响电梯运行,在没有得到相关部门的许可和检验的情况下,不能投入使用。该装置结构简单,不需要动力驱动,制造成本低,安装方便,利于推广使用。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I :是本技术的电梯井道缓冲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梯井道缓冲装置,有下机架(1)和上机架(6),上机架(6)和下机架(1)之间有连杆(4)和滑动轴销(3),上机架(6)之上有弹簧床(7),其特征是下机架(1)与连杆(4)之间有下机架拉伸弹簧(15)和调节螺栓(16)、弹簧连接套(13),弹簧床(7)中有垂直于上平面的电梯缓冲器滑套(14),弹簧床(7)上平面有电梯轿厢触碰装置(1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刚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怡康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