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锂电池的客车顶棚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63740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3 02:45
一种带有锂电池的客车顶棚,该客车顶棚由车厢顶棚(6)、车顶外壳(5)、承重支架(8)、锂电池组(1)、瓦楞形防震避震器(3)、第一防震软垫(2)和第二防震软垫(4)、组成;承重支架(8)支撑车厢顶棚(6),锂电池组(1)安装在车厢顶棚(6)上的锂电池盒中;瓦楞形防震避震器(3)安放在锂电池组(1)旁,第二防震软垫(4)铺在锂电池下,第一防震软垫(2)铺在锂电池上面,车顶外壳(5)覆盖包括所有装有锂电池组的车厢顶棚(6)。通过将锂电池组移至汽车顶棚区间,解决了锂电池因大雨而进水的问题,同时安装了瓦楞形防震避震器和防震软垫,解决了锂电池防震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以锂电池为动力的电动汽车和电动客车。(*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带有锂电池的客车顶棚,属锂电池在客车上应用

技术介绍
锂电池由正极、负极、隔膜、电解质、单体外包装等五个要素组成。近年来,锂电池的安全性问题倍受用户关注,但锂电池的安全性不仅与电池材料本身性质有关,而且与电池制备技术和锂电池的使用有关。锂电池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如因碰撞造成管理系统损坏)而导致电池充电电压过高,正极中剩余的一部分锂就会脱出,经电解液到负极表面以金属锂的形式沉积形成枝晶。枝晶刺穿隔膜,形成内部短路。电解液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酯,闪点很低,沸点也较低,在一定条件下会燃烧甚至爆炸。如锂电池出现过热,会导致电解液中的碳酸酯被氧化和还原,产生大量气体和更多的热,若缺少安全阀或者气体来不及通过安全阀释放,电池内压便会急剧上升而引起爆炸。今年上半年发生的比亚迪电动车碰撞事故中,车体在被撞后瞬间燃起熊熊大火,导致车内人员全部丧生。据专家分析,电动车发生碰撞时,可能导致电池正负极材料冲破隔膜,刹车时能量快速回充至电池时,瞬间的超高电流会导致电池发生短路,电解液在高温下被电解,产生气体,内部压力升高,最终将导致起火燃烧甚至爆炸。此外,保护电路可能是碰撞时被撞坏或者由于速度太快尚未发生作用弓I起电池起火。由于车辆行驶中发生碰撞是发生概率最高的交通事故,因此,防止因车辆碰撞而导致的锂电池组爆炸事故的发生、保证装有锂电池组的纯电动车辆的行驶安全便成为汽车行业急需解决的问题。锂电池在使用时,由于一般电动汽车的锂电池组都设置在汽车前部或后部的底板上,一旦下雨太大,导致地面积水过深,也容易因锂电池组浸水导致电池膨胀、变形和开裂等,进而导致锂电池短路,在放电或充电过程中放热引起爆炸。我国南方地区为雨水多发地区,特别是上半年阶段,经常会有大雨降临,导致地面水坑无数,就是在北方地区,也常发生因连降暴雨导致车辆在积水的立交桥下或低洼处被淹的情况,为保证装有锂电池组的纯电动车和混合动力车在雨水多发季节中的正常营运,保护锂电池箱主体不受浸水破坏,为此,研究一种锂电池组防碰撞及防止锂电池组浸水的方法十分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根据现有锂电池电动汽车在使用锂电池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公开一种带有锂电池的客车顶棚装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将锂电池组的存放位置从底盘上面移至车顶棚上,即在汽车车厢顶棚与汽车车顶外壳之间增加一个存放锂电池组的空间,并在每个锂电池的位置上增设防碰撞设施。本技术带有锂电池的客车顶棚由车厢顶棚6、车顶外壳5、承重支架8、锂电池组I、瓦楞形防震避震器3、第一防震软垫2和第二防震软垫4、组成;承重支架8支撑车厢顶棚6,锂电池组I安装在车厢顶棚6上的锂电池盒中,瓦楞形防震避震器3安放在锂电池组I旁,第二防震软垫4铺在锂电池下,第一防震软垫2铺在锂电池上面,车顶外壳5覆盖包括所有装有锂电池组的车厢顶棚6。本技术在汽车车厢顶棚7与汽车车顶外壳5之间增加一个存放锂电池组的空间,构成带有锂电池的客车顶棚。根据锂电池组的大小,将车厢顶棚整齐分成若干小格作为电池盒,每格电池盒能放进一组锂电池1,并在每格锂电池的前后、左右两个方向边上各安放一个瓦榜形防震避震器3,以化解或防止汽车急停、急起动或左右摇晃时产生冲击力,在每格的电池盒的锂电池组下铺设第二防震软垫4,在锂电池组上面也铺设第一防震软垫2,避免汽车在不平路面行驶时因颠簸造成锂电池组对上下面的冲撞形成的震动和撞击。锂电池组的安装方式有两种形式一是车顶外壳做成箱盖形,一面设铰链,一面设卡扣,车顶外壳接缝处采用密封橡胶圈密封,保证每个电池盒不得进雨水。安装或维修锂电池时,掀起车顶外壳,安装或维修完毕,盖好车顶外壳,并由卡右关紧。还有一种安装形式是,从汽车车厢顶棚开若干个窗口,将多个电池盒组成一个大盒,从车厢顶棚窗口依次放入顶棚并固定,然后从下面将车厢顶棚盖板盖好并固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车辆碰撞时碰撞位置主要在车辆的前面、后面和左右两面,通过将锂电池组移至汽车位置最高的顶棚区间,不仅可以使锂电池组免受烈度最大、机率最高的一次碰撞,而且由于碰撞后车辆的变形有效吸收了碰撞的大部分能量,从而有效减少和避免了因车辆碰撞时直接撞在锂电池组上而导致的锂电池组爆炸事故的发生、保证装有锂电池组的纯电动车辆的行驶安全。此外,将锂电池组移至汽车位置最高的顶棚区间,还解决了锂电池组因位置低,易被泡在积水中损坏或引起爆炸的问题,同时本专利技术从结构上在电池盒锂电池组的左右或前后,安装了瓦楞形防震避震器,在锂电池组的上下面放置了防震软垫,防止了汽车多个方向震动对锂电池造成的碰撞损害。本技术适用于以锂电池为动力的电动汽车和电动客车。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汽车长度方向顶部锂电池组布置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汽车宽度方向顶部锂电池组布置示意图;图中图号1是锂电池组;2是第一防震软垫;3是瓦楞形防震避震器;4是第二防震软垫;5是车顶外壳;6是车厢;7是车厢顶棚;8是承重支架。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所示。本实施例在汽车厢顶棚下加设足以承受锂电池组重量的承重支架8,根据锂电池组的大小,将车厢顶棚7整齐分成若干小格作为电池盒,每格电池盒能放进锂电池组1,并在每格的前后、左右两个方向边上各安放一个瓦楞形防震避震器3,以化解或防止汽车急停、急起动或左右摇晃时产生冲击力,在每格的电池盒的锂电池组下铺设第二防震软垫4,在锂电池组上面也铺设第一防震软垫2,避免汽车在不平路面行驶时因颠簸造成锂电池组对上下面的冲撞形成的震动和撞击。由于锂电池组设置在汽车顶部,而顶部是密封的,可以完全避免雨水对锂电池的损害,除非整个汽车全部浸泡在水中。汽车顶部外壳5可从一方打开,另一端设置铰链,以适应锂电池组安装和维修需要,铰链处和外壳开启的边缘均设置有密封橡胶垫装置,避免从铰链处和开缝处进水。权利要求1.一种带有锂电池的客车顶棚,其特征在于,所述客车顶棚由车厢顶棚(6)、车顶外壳(5)、承重支架(8)、锂电池组(I)、瓦楞形防震避震器(3)、第一防震软垫(2)和第二防震软垫(4)、组成;承重支架(8)支撑车厢顶棚(6),锂电池组(I)安装在车厢顶棚(6)上的锂电池盒中;瓦楞形防震避震器(3)安放在锂电池组(I)旁,第二防震软垫(4)铺在锂电池下, 第一防震软垫(2)铺在锂电池上面,车顶外壳(5)覆盖包括所有装有锂电池组的车厢顶棚(6)。专利摘要一种带有锂电池的客车顶棚,该客车顶棚由车厢顶棚(6)、车顶外壳(5)、承重支架(8)、锂电池组(1)、瓦楞形防震避震器(3)、第一防震软垫(2)和第二防震软垫(4)、组成;承重支架(8)支撑车厢顶棚(6),锂电池组(1)安装在车厢顶棚(6)上的锂电池盒中;瓦楞形防震避震器(3)安放在锂电池组(1)旁,第二防震软垫(4)铺在锂电池下,第一防震软垫(2)铺在锂电池上面,车顶外壳(5)覆盖包括所有装有锂电池组的车厢顶棚(6)。通过将锂电池组移至汽车顶棚区间,解决了锂电池因大雨而进水的问题,同时安装了瓦楞形防震避震器和防震软垫,解决了锂电池防震问题。本技术适用于以锂电池为动力的电动汽车和电动客车。文档编号H01M2/10GK202806332SQ20122047535公开日2013年3月20日 申请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有锂电池的客车顶棚,其特征在于,所述客车顶棚由车厢顶棚(6)、车顶外壳(5)、承重支架(8)、锂电池组(1)、瓦楞形防震避震器(3)、第一防震软垫(2)和第二防震软垫(4)、组成;承重支架(8)支撑车厢顶棚(6),锂电池组(1)安装在车厢顶棚(6)上的锂电池盒中;瓦楞形防震避震器(3)安放在锂电池组(1)旁,第二防震软垫(4)铺在锂电池下,第一防震软垫(2)铺在锂电池上面,车顶外壳(5)覆盖包括所有装有锂电池组的车厢顶棚(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佳刘军朱奎生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凯马百路佳客车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