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梯式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62138 阅读:1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2 23: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阶梯式夹具,至少包含有驱动座、第一支臂以及第二支臂,该第一支臂及第二支臂连接于驱动座一侧,且第一支臂一端设置有第一抵靠部,第一抵靠部侧方凹设有第一抵靠槽,第一抵靠部另一侧延伸出有第二抵靠部,该第二支臂一端设置有第三抵靠部,第三抵靠部侧方凹设有第二抵靠槽,第二抵靠槽正对于第一抵靠槽,而第三抵靠部延伸出有第四抵靠部,第四抵靠部正对于第二抵靠部,且第四抵靠部与第二抵靠部的间距离大于第三抵靠部与第一抵靠部的间距离而形成有阶级差,因此,即可让单一夹具达成同时有多种夹持状态的功效。(*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阶梯式夹具
本技术涉及一种夹具,尤指适用于单一夹爪进行多种夹持状态的夹持工具。技术背景一般在精密的钻孔加工作业中,会利用夹爪作为微型钻针的夹持工具,而微型钻针在加工时为了可以更稳固地钻孔加工,因此会在微型钻针外围套设有套环后,再进行钻孔加工作业,此时,因工件的直径远小于套环的直径,而使工件与套环产生一较大的直径比,再者,因工件与套设有套环的工件于加工作业时会通过夹爪来进行移载,且该夹爪利用二适当夹角的V型槽相互靠近形成夹挤来达成夹持动作,但因工件与套环具有较大的直径差,导致该V型槽无法提供二者适当且稳固的夹持移载,因此,为解决上述单一夹爪的V型槽无法同时满足工件与套环的夹持作业,相关业者会通过更换不同的夹爪,用以让更换后的夹爪可具有适当的夹角来配合工件或套环进行夹持移载,但更换后的夹爪均先进行调校动作才可进行夹持移载,因此,具有加工程序繁琐以及耗费工时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乃在于,于夹具的第一夹臂与第二夹臂的夹持位置,利用间隔有阶级差的方式,即可利用单一夹具同时夹取不同直径的加工组,达成具有单一夹爪进行多种夹持状态的功效,用以有效缩短加工工时。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阶梯式夹具,其特征在于,至少包含有一驱动座,驱动座一侧设置有驱动件;—第一支臂,第一支臂一端连接于驱动座的驱动件一侧,第一支臂远离驱动件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抵靠部,第一抵靠部一侧具有第一侧面,第一侧面凹设有第一抵靠槽,第一抵靠槽由两个第一抵靠面所构成,而第一抵靠部远离驱动件的一端形成有第一抵持面,第一抵持面延伸出有第二抵靠部,第二抵靠部两侧分别具有两个第二抵靠面,且两个第二抵靠面的最大间距大于两个第一抵靠面的最大间距;一第二支臂,第二支臂一端连接于驱动座的驱动件远离第一支臂的一侧,第二支臂远离驱动件的一端设置有第三抵靠部,第三抵靠部一侧具有第二侧面,第二侧面凹设有第二抵靠槽,且第二抵靠槽由两个第三抵靠面所构成,且第二抵靠槽正对于第一抵靠槽,第三抵靠部远离驱动件的一端形成有第二抵持面,第二抵持面延伸出有第四抵靠部,且第四抵靠部正对于第二抵靠部,第四抵靠部两侧分别具有两个第四抵靠面,且两个第四抵靠面的最大间距大于两个第三抵靠面的最大间距。其中该驱动座设置有驱动器,驱动器与驱动件相互连接,使驱动器带动驱动件呈相对或相反方向作动。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在于当加工作业进行时,本技术阶梯式夹具可同时夹取套设有套环以及未套设有套环的工件,因此,则可克服现有所产生的问题,省去现有技术需要更换夹爪所耗费的工时以及调校时间,达到有效缩短工时的功效。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图2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局部立体外观图;图3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第一夹持状态立体外观图(一);图4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第一夹持状态立体外观图(二);图5是图4的A-A剖线的剖面图;图6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第二夹持状态立体外观图(一);图7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第二夹持状态立体外观图(二);图8是图7的B-B剖线的剖面图。附图标记说明1_驱动座;11-驱动器;12-驱动件;2-第一支臂;21_第一抵靠部;22_第一侧面;221_第一抵靠槽;222_第一抵靠面;23_第一抵持面;24_第二抵靠部; 241-第二抵靠面;25_第一连接部;3_第二支臂;31_第三抵靠部;32_第二侧面;321_第二抵靠槽;322_第三抵靠面;33_第二抵持面;34_第四抵靠部;341_第四抵靠面;35_第二连接部;4-加工组;41-工件;42-套环。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I至图2所示,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设置有驱动座I、第一支臂2以及第二支臂3,其中该驱动座I设置有驱动器11,且驱动座I 一侧设置有两个驱动件12,使驱动器11 与驱动件12相互连接,而让驱动器11带动驱动件12作动;其中该驱动器11可为气压缸或油压缸。该第一支臂2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抵靠部21以及第一连接部25,第一抵靠部21 一侧具有第一侧面22,第一侧面22凹设有第一抵靠槽221,第一抵靠槽221由两个第一抵靠面222所构成,而位于第一抵靠部21远离第一连接部25的一端形成有第一抵持面23,第一抵持面23延伸出有第二抵靠部24,第二抵靠部24两侧分别具有两个第二抵靠面241,且两个第二抵靠面241的最大间距大于两个第一抵靠面222的最大间距,则可让第一抵靠部 21与第二抵靠部24形成一阶级差。该第二支臂3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三抵靠部31以及第二连接部35,第三抵靠部31 一侧具有第二侧面32,第二侧面32凹设有第二抵靠槽321,且第二抵靠槽321由两个第三抵靠面322所构成,以及第三抵靠部31远离第二连接部35的一端形成有第二抵持面33,第二抵持面33延伸出有第四抵靠部34,第四抵靠部34两侧分别具有两个第四抵靠面341,且两个第四抵靠面341的最大间距大于两个第三抵靠面322的最大间距,则可让第三抵靠部 31与第四抵靠部34形成一阶级差。凭借上述结构,当本技术组装时,将第一支臂2以及第二支臂3的一端各连接于驱动座I的驱动件12形成固接定位,且因第一支臂2远离驱动件12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抵靠部21,以及第二支臂3远离驱动件12的一端设置有第三抵靠部31,使第一抵靠部21与第三抵靠部31呈相对设置,以及第四抵靠部34正对于第二抵靠部24,则让第二支臂3的第二抵靠槽321正对于第一支臂2的第一抵靠槽221,再者,因第一抵靠部21远离驱动件 12的一端形成有第一抵持面23,以及第三抵靠部31远离驱动件12的一端形成有第二抵持面33,而驱动器11用以带动驱动件12呈相对或相反方向作动时,让驱动件12带动第一支臂2及第二支臂3产生开合动作,则让第二抵靠部24会靠近于第四抵靠部34而形成第一夹持状态,以及第一抵靠部21靠近于第三抵靠部31而形成第二夹持状态。请参阅图3至图8所示,由图中可清楚看出当本技术欲进行使用时的状态,该加工组4具有用以进行钻孔加工的工件41,工件41外围依加工需求套设有套环42 ;如图3 至图5所示,当套设有套环42的工件41放置于第一支臂2与第二支臂3之间的位置,并使第一支臂2与第二支臂3相互靠近形成第一夹持状态时,因套环42的外径大于工件41的外径,因此套环42上表面会抵持于第一支臂2的第一抵持面23与第二支臂3的第二抵持面 33,再者,第一支臂2与第二支臂3相互靠近后,其第二抵靠部24的第二抵靠面241以及第四抵靠部34的第四抵靠面341对套环42产生夹挤定位,即让套设有套环42的工件41完成第一夹持状态;如图6至图8所示,当未套设有套环42的工件41放置于第一支臂2与第二支臂3之间的位置,并使第一支臂2与第二支臂3相互靠近形成第二夹持状态时,因两个第二抵靠面241与两个第四抵靠面341的最大间距大于两个第一抵靠面222与两个第三抵靠面322的最大间距,因此让工件41不会与第二抵靠部24以及第四抵靠部34相互接触, 即,让工件41直接与第一抵靠部21的第一抵靠槽221与第三抵靠部31的第二抵靠槽321 形成夹挤定位,让工件41完成第二夹持状态。凭借上述结构,当加工作业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阶梯式夹具,其特征在于,至少包含有:一驱动座,驱动座一侧设置有驱动件;一第一支臂,第一支臂一端连接于驱动座的驱动件一侧,第一支臂远离驱动件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抵靠部,第一抵靠部一侧具有第一侧面,第一侧面凹设有第一抵靠槽,第一抵靠槽由两个第一抵靠面所构成,而第一抵靠部远离驱动件的一端形成有第一抵持面,第一抵持面延伸出有第二抵靠部,第二抵靠部两侧分别具有两个第二抵靠面,且两个第二抵靠面的最大间距大于两个第一抵靠面的最大间距;一第二支臂,第二支臂一端连接于驱动座的驱动件远离第一支臂的一侧,第二支臂远离驱动件的一端设置有第三抵靠部,第三抵靠部一侧具有第二侧面,第二侧面凹设有第二抵靠槽,且第二抵靠槽由两个第三抵靠面所构成,且第二抵靠槽正对于第一抵靠槽,第三抵靠部远离驱动件的一端形成有第二抵持面,第二抵持面延伸出有第四抵靠部,且第四抵靠部正对于第二抵靠部,第四抵靠部两侧分别具有两个第四抵靠面,且两个第四抵靠面的最大间距大于两个第三抵靠面的最大间距。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黄铮
申请(专利权)人:香港商台本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