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磨损打孔装置,包括内轨道座和外轨道座,两轨道座之间设置有两根轨道杆,两轨道杆上设置有沿轨道杆长度方向上移动的纵滑座,纵滑座上设置有沿轨道杆宽度方向上移动的横滑座,横滑座上设置有转轴,转轴上设置有与横滑座螺栓连接的轴盖,纵滑座与轨道杆之间设置滑套,滑套与纵滑座之间固定连接。通过在纵滑座上设置滑套,使滑套与轨道杆接触,避免了纵滑座与轨道杆之间的直接接触,防止纵滑座磨损,延长了纵滑座的使用寿命。(*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防磨损打孔装置。
技术介绍
打孔装置在机械领域是常见的一种工具,传统的打孔装置中纵滑座与轨道杆之间直接接触,使用时间一长,轨道杆与纵滑座之间容易发生磨损,而纵滑座的比较大,比较值钱,更换一个成本就会有所增加,不利于长远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防磨损打孔装置,解决传统打孔装置中轨道杆与纵滑座之间在长时间使用之后纵滑座容易磨损的缺陷。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磨损打孔装置,包括内轨道座和外轨道座,两轨道座之间设置有两根轨道杆,两轨道杆上设置有沿轨道杆长度方向上移动的纵滑座,所述的纵滑座上设置有沿轨道杆宽度方向上移动的横滑座,所述的横滑座上设置有转轴,所述的转轴上设置有与横滑座螺栓连接的轴盖,所述的纵滑座与轨道杆之间设置滑套,所述的滑套与纵滑座之间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的外轨道座上设置有推送气缸,所述推送气缸的推杆与纵滑座相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纵滑座上设置滑套,使滑套与轨道杆接触,避免了纵滑座与轨道杆之间的直接接触,防止纵滑座磨损,延长了纵滑座的使用寿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I、内轨道座,2、外轨道座,3、轨道杆,4、纵滑座,5、横滑座,6、转轴,7、轴盖,8、推送气缸,9、滑套。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如图I所示的一种防磨损打孔装置,包括内轨道座I和外轨道座2,两轨道座1,2之间设置有两根轨道杆3,两轨道杆3上设置有沿轨道杆3长度方向上移动的纵滑座4,纵滑座4上设置有沿轨道杆3宽度方向上移动的横滑座5,横滑座5上设置有转轴6,转轴6上设置有与横滑座5螺栓连接的轴盖7,纵滑座4与轨道杆3之间设置滑套9,滑套9与纵滑座4之间固定连接,并且外轨道座2上设置有推送气缸8,推送气缸8的推杆与纵滑座4相连接。通过在纵滑座4上设置滑套9,使滑套9与轨道杆3接触,避免了纵滑座4与轨道杆3之间的直接接触,防止纵滑座4磨损,延长了纵滑座4的使用寿命。以上述依据本技术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技术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技术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防磨损打孔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内轨道座(I)和外轨道座(2),两轨道座(1,2)之间设置有两根轨道杆(3),两轨道杆(3)上设置有沿轨道杆(3)长度方向上移动的纵滑座(4),所述的纵滑座(4)上设置有沿轨道杆(3)宽度方向上移动的横滑座(5),所述的横滑座(5 )上设置有转轴(6 ),所述的转轴(6 )上设置有与横滑座(5 )螺栓连接的轴盖(7 ),所述的纵滑座(4)与轨道杆(3)之间设置滑套(9),所述的滑套(9)与纵滑座(4)之间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防磨损打孔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外轨道座(2)上设置有推送气缸(8),所述推送气缸(8)的推杆与纵滑座(4)相连接。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防磨损打孔装置,包括内轨道座和外轨道座,两轨道座之间设置有两根轨道杆,两轨道杆上设置有沿轨道杆长度方向上移动的纵滑座,纵滑座上设置有沿轨道杆宽度方向上移动的横滑座,横滑座上设置有转轴,转轴上设置有与横滑座螺栓连接的轴盖,纵滑座与轨道杆之间设置滑套,滑套与纵滑座之间固定连接。通过在纵滑座上设置滑套,使滑套与轨道杆接触,避免了纵滑座与轨道杆之间的直接接触,防止纵滑座磨损,延长了纵滑座的使用寿命。文档编号B23Q1/25GK202804662SQ20122032573公开日2013年3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6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6日专利技术者李友丹 申请人:李友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磨损打孔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内轨道座(1)和外轨道座(2),两轨道座(1,2)之间设置有两根轨道杆(3),两轨道杆(3)上设置有沿轨道杆(3)长度方向上移动的纵滑座(4),所述的纵滑座(4)上设置有沿轨道杆(3)宽度方向上移动的横滑座(5),所述的横滑座(5)上设置有转轴(6),所述的转轴(6)上设置有与横滑座(5)螺栓连接的轴盖(7),所述的纵滑座(4)与轨道杆(3)之间设置滑套(9),所述的滑套(9)与纵滑座(4)之间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友丹,
申请(专利权)人:李友丹,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