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床。该机床能够以所需最小限度的大小将最大限度的治具搭载在旋转工作台上。治具装置固定在旋转工作台的上表面上。防护罩构件从立柱的前表面下部覆盖搬运体所暴露出的上表面,并且下垂。搬运体在内部具有Y轴移动机构,Y轴移动机构以能够使立柱沿Y轴方向移动的方式支承立柱。防护罩构件一边随着立柱移动而移动,一边覆盖Y轴移动机构。防护罩构件具有开口部和凹部。开口部和凹部会避免在旋转工作台旋转时与被加工物或治具装置的旋转轨迹发生干涉。在使旋转工作台旋转时,治具装置不会与防护罩构件发生干涉。因此机床能够以所需最小限度的大小将最大限度的治具装置搭载在旋转工作台上。(*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机床
本技术涉及一种机床。
技术介绍
机床在底座部上具有立柱和旋转工作台。立柱以能够使主轴头沿Z轴方向(上下方向)升降的方式支承主轴头。旋转工作台分别在两侧保持由一对治具(jig)所保持的各被加工物且能够在水平方向上旋转。机床在一被加工物的加工结束时,使旋转工作台旋转 180°,之后,开始另一被加工物的加工。在加工另一被加工物的过程中,能够更换加工结束的那一被加工物,因此,能够缩短作业时间。利用搬运体、X轴移动机构和Y轴移动机构,立柱能够沿X轴方向(左右方向)和Y轴方向(前后方向)移动。X轴移动机构设置在底座部上。X轴移动机构以能够使搬运体沿X轴方向移动的方式支承搬运体。Y轴移动机构设置在搬运体上。Y轴移动机构以能够使立柱沿Y轴方向移动的方式支承立柱。搬运体的上表面开口且呈在上方暴露出的状态。日本特许公开2006年第263826号公报所公开的机床的防护罩装置的防护罩构件覆盖暴露出的滑架(搬运体)的上表面。防护罩构件的基端部安装在立柱下部的前端部。防护罩构件的前端部在滑架前侧下垂。多个空转轮构件分别在X方向的两端部支承防护罩构件的背面。空转轮构件能够在与Y方向平行的方向上旋转。防护罩构件与立柱一起沿Y方向移动,始终覆盖滑架的上表面。旋转工作台的与立柱相对的后端侧与防护罩构件相对。治具安装在旋转工作台的上表面上。因此机床需要以在旋转工作台旋转时治具或被加工物和防护罩构件不发生干涉的方式设置旋转工作台。对于机床而言,治具或被加工物的旋转轨迹较大的话,其功能方面较佳。为了使旋转轨迹变大,机床需要做得很大。在上述情况下,立柱与主轴之间的距离会变大,因此,机床的刚性会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以所需最小限度的大小将最大限度的治具搭载于旋转工作台的机床。技术方案I的机床具有底座部;立柱,其竖立设置在上述底座部的上表面上;第一移动机构,其设置在上述底座部与立柱之间,使上述立柱相对于上述底座部沿一方向及相反方向往复自如地移动;工作台装置,其配置在上述底座部的上述上表面上的上述立柱的前表面侧,并且具有在水平面上旋转的旋转工作台;以及防护罩构件,其将一端固定在上述立柱的前表面下部,一边随着上述立柱移动而移动一边覆盖上述第一移动机构,其特征在于,上述防护罩构件在另一端侧具有凹部,该凹部在上述旋转工作台旋转时避开固定在上述旋转工作台的上表面上的被加工物或治具装置的旋转轨迹。旋转工作台将被加工物或治具装置安装在上表面上。治具装置支承被加工物。在加工被加工物时会产生切屑。若切屑进入到该机构内并堆积起来,则第一移动机构有可能无法使立柱移动。防护罩构件会防止切屑进入到第一移动机构内。防护罩构件具有凹部,因此,在使旋转工作台旋转时,治具装置和防护罩构件不会发生干涉。因此机床能够以所需最小限度的大小将最大限度的治具搭载在旋转工作台上。能够减小机床的前后方向的尺寸,并且,能够避免构件间的干涉。在技术方案2的机床中,上述防护罩构件的上述另一端侧具有配重部,即使上述立柱移动,该配重部也会始终从上述第一移动机构的与上述立柱相反侧的端部下垂,上述凹部至少设置在上述配重部上。配重部利用自身的重量始终向下方拉拽防护罩构件。因此, 防护罩构件不会随着立柱移动而发生弯曲及松弛,因此,能够防止防护罩构件受到损坏。在技术方案3的机床中,上述防护罩构件具有上述配重部和与该配重部的上端相连接的防护罩主体部,在上述防护罩主体部的与上述配重部相连接的部分移动到在水平方向上离上述立柱最远的位置时,上述防护罩主体部在与上述旋转轨迹干涉的部分上具有开口部,上述开口部与上述配重部一起构成上述凹部,在上述第一移动机构的与上述工作台装置侧相对的一侧设置有从上述第一移动机构侧覆盖上述开口部的内部防护罩。防护罩主体部的与配重部相连接的部分移动到在水平方向上离立柱最远的位置时,立柱移动到离旋转工作台最远的位置。即使旋转工作台旋转,开口部也能够避开旋转轨迹。因此防护罩构件并不会与治具装置发生干涉。从开口部进入的切屑会碰撞到内部防护罩上。因此内部防护罩能够防止切屑进入到第一移动机构内。在技术方案4的机床中,上述防护罩主体部由以下构件构成薄板构件;多个呈矩形形状的盖板;固定用板,其与各盖板相对应;多个呈矩形状的开口盖板,其长边部的长度比上述盖板的长边部的长度短;开口固定用板,其与上述开口盖板相对应;以及铆钉,其用于将上述固定用板和上述盖板以及上述开口固定用板和上述开口盖板固定在上述薄板构件上,上述开口部由上述多个开口盖板、上述多个开口固定用板、与该开口盖板相邻的盖板和与该开口固定用板相邻的固定用板形成,与该开口固定用板相邻的固定用板具有将上述开口部侧端部向下方弯折而成的弯折部。切屑等会碰撞到弯折部上。因此机床能够防止切屑等朝向第一移动机构侧移动。在技术方案5的机床中,上述内部防护罩的上端具有朝向上述弯折部侧水平延伸的壁部,上述壁部的上下方向的位置比上述弯折部的下端的位置高。从下方飞溅而避开了弯折部的切屑等会碰撞到壁部上。因此机床能够防止切屑等向第一移动机构侧移动。技术方案6的机床的上述内部防护罩具有向上述开口盖板的上述开口部边缘侧突出的侧壁。侧壁覆盖开口部的两侧部,因此,能够防止切屑从开口部进入到第一移动机构内。附图说明图I是机床I的立体图。图2是机床I的俯视图。图3是防护罩构件70的立体图。图4是图I所示的防护罩构件70周围的局部放大图。图5是切去图4所示的防护罩构件70的一部分的图。图6是从右侧方观察防护罩构件70周围的图。图7是辊86周围的剖视图。图8是沿着Y轴方向剖切搬运体12前侧周围的立体图。图9是表示机床I的电气构成的框图。图10是工作台旋转处理的流程图。图11是表示治具装置91的旋转轨迹A的俯视图。图12是从右侧方观察防护罩构件170周围的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图I的左斜下方、右斜上方、右斜下方、 左斜上方分别是机床I的前方、后方、右方、左方。分别将机床I的左右方向、前后方向、上下方向设为机床I的X轴方向、Y轴方向、Z轴方向。图2省略了主轴头7和防护罩构件70。参照图I、图2说明机床I的结构。机床I具有底座部2、X轴移动机构(省略图示)、搬运体12、Y轴移动机构(省略图示)、立柱5、Z轴移动机构(省略图示)、主轴头7、主轴 8、工作台装置60、防护罩构件70和数值控制部20 (参照图9)等。底座部2是在Y轴方向上较长的矩形箱状的铁制构件,在下部四角上分别具有脚3。底座部2在上表面后部侧具有基座部4,并且在后表面具有支承构件9。支承构件9从下方支承控制箱(省略图示)。控制箱容纳数值控制部20,数值控制部20控制机床I。X轴移动机构设置在基座部4的上表面上。X轴移动机构使搬运体12沿X轴方向移动。搬运体12是上表面开口的框体。X轴移动机构具有一对X轴导轨57 (在图2中只图示了一个)、X轴滚珠丝杠(省略图示)和X轴马达51 (参照图9)等。一对X轴导轨57分别设置在基座部4的上表面的前侧和后侧。X轴滚珠丝杠设置在一对X轴导轨57之间。搬运体12能够沿X轴导轨57移动。搬运体12在底部具有螺母(省略图示)。螺母螺纹接合于X轴滚珠丝杠。由于X轴马达51使X轴滚珠丝杠旋转,因此搬运体12与螺母一起沿X 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机床(1),该机床(1)具有:底座部(2);立柱(5),其竖立设置在上述底座部的上表面上;第一移动机构,其设置在上述底座部与立柱之间,使上述立柱相对于上述底座部沿一方向及相反方向往返自如地移动;工作台装置(60),其配置在上述底座部的上述上表面上的上述立柱的前表面侧,并且具有在水平面上旋转的旋转工作台;以及防护罩构件(70),其将一端固定在上述立柱的前表面的下部,一边随着上述立柱移动而移动,一边覆盖上述第一移动机构,其特征在于,上述防护罩构件在另一端侧具有凹部(78、79),该凹部在上述旋转工作台旋转时避开固定在上述旋转工作台的上表面上的被加工物或治具装置(91、92)的旋转轨迹(A)。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玄隆植,
申请(专利权)人: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