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铸造皮带轮用的砂芯的生产工装,使铸造出的坯料自身具有与皮带轮上的皮带槽相对应的形状,加工余量小,成品率高。活动定位芯为上大下小的锥台状,活动定位芯位于中心槽的中心并通过上定位凸台和下定位凸台与上模和下模定位,活动定位芯的外周有芯模,芯模由多个芯模模块组合而成,一个芯模模块的两侧为两条平行的直线,芯模的外周具有与待浇注皮带轮上的皮带槽相对应的形状,中心槽的内表面为上大下小的锥台面,芯模外周与中心槽内表面之间形成砂芯。该工装的芯模由多个芯模模块组成,在活动定位芯被取出后,芯模模块分别被取出而不会破坏砂芯,使铸造出的坯料自身具有与皮带槽相对应的形状,加工余量小,提高了成品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铸造皮带轮用的砂芯的生产工装
本技术涉及一种铸造皮带轮用的砂芯的生产工装。
技术介绍
在皮带轮生产领域,皮带轮上皮带槽的加工都是采用机加工的形式。先铸造出圆柱形的坯料,再机加工出皮带槽及中心孔。由于坯料为圆柱形,机加工过程中的加工量大, 浪费材料,加工时间长。同时,由于铸造厚度大,容易产生铸造气孔、砂眼、缩松等铸造缺陷, 废品率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而提供一种铸造皮带轮用的砂芯的生产工装,使铸造出的坯料自身具有与皮带轮上的皮带槽相对应的形状,加工余量小,节约材料,成品率高。为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铸造皮带轮用的砂芯的生产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下模、活动定位芯和芯模,所述上模上设置有上浇口、上浇道和上定位槽,所述下模上设置有下浇口、下浇道、 中心槽和下定位槽,所述上浇口与所述下浇口配合形成总浇口,所述下浇道和上浇道配合形成总浇道,所述下定位槽位于所述中心槽的中心,所述活动定位芯为上大下小的锥台状, 所述活动定位芯的底部具有与所述下定位槽配合的下定位凸台,所述活动定位芯的顶部具有与所述上定位槽配合的上定位凸台,所述活动定位芯位于所述中心槽的中心并通过上定位凸台和下定位凸台分别与上模和下模定位,所述活动定位芯的外周安装有所述芯模,所述芯模由多个芯模模块组合而成,其中一个芯模模块的两侧为两条平行的直线,所述芯模的的外周具有与待浇注皮带轮上的皮带槽相对应的形状,所述中心槽的内表面为上大下小的锥台面,所述芯模外周与所述中心槽内表面之间形成砂芯。所述上模和下模上分别设置有相配合的定位柱和定位槽。所述活动定位芯内部具有工艺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一种铸造皮带轮用的砂芯的生产工装中,中心为活动定位芯,芯模由多个芯模模块组成,并且,其中一个芯模模块的两侧为两条平行的直线,在活动定位芯被取出后,具有两条平行直线的芯模模块能够很容易被取出,其他芯模模块可以很容易的被取出而不会破坏砂芯,使铸造出的坯料自身具有与皮带轮上的皮带槽相对应的形状,加工余量小,节约材料。而且,由于减小了铸造厚度,能够避免产生铸造气孔、砂眼、缩松等铸造缺陷,提闻了成品率。附图说明图I所示为本技术一种铸造皮带轮用的砂芯的生产工装上模与下模分解的3首丨J视图;图2所示为下模的俯视图;图3所示为皮带轮铸造模具示意图;图4所示为铸造出的皮带轮的示意图。图中1.上模,2.上浇口,3.上浇道,4.上定位槽,5.上下模定位柱,6.下浇口,7.下浇道,8.下模,9.砂芯,10.芯模,11.活动定位芯,12.下定位槽,13.上下模定位槽, 14.皮带轮铸件,15.皮带轮中心孔砂芯,16.中心槽,17.砂箱。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一种铸造皮带轮用的砂芯的生产工装的示意图如图I、图2所示,包括上模I、下模8、活动定位芯11和芯模10,所述上模I上设置有上浇口 2、上浇道3和上定位槽4,所述下模8上设置有下浇口 6、下浇道7、中心槽16和下定位槽12,所述上浇口 2与所述下浇口 6配合形成总浇口,所述下浇道7和上浇道3配合形成总浇道,所述下定位槽12 位于所述中心槽16的中心。所述活动定位芯11为上大下小的锥台状,所述活动定位芯的底部具有与所述下定位槽配合的下定位凸台,所述活动定位芯的顶部具有与所述上定位槽配合的上定位凸台,所述活动定位芯11位于所述中心槽16的中心并通过上定位凸台和下定位凸台分别与上模和下模定位。所述活动定位芯11的外周安装有所述芯模10,所述芯模10由多个芯模模块10-1、10-2、10-3、10-4组合而成,其中一个芯模模块10_2的两侧为两条平行的直线,所述芯模10的的外周具有与待浇注皮带轮上的皮带槽相对应的形状,所述中心槽的内表面为上大下小的锥台面,所述芯模外周与所述中心槽内表面之间形成砂芯 9。为了减少用料,所述活动定位芯内部具有工艺孔。为了便于定位,所述上模和下模上分别设置有相配合的上下模定位柱5和上下模定位槽13,上下模定位柱5插入上下模定位槽13中实现上模和下模的准确定位。使用时,将活动定位芯通过其底部的下定位凸台安装于中心槽的下定位槽中,实现活动定位芯与下模的安装,再将多块芯模模块安装于活动定位芯的外周。最后将上下模定位柱和上下模定位槽对准使用上模与下模的合模,同时,活动定位芯顶部的上定位凸台伸入上模的上定位槽中,实现活动定位芯与上模的定位安装,上浇道和下浇道组合成总浇道,上浇口与下浇口组合成总浇口。从总浇口和总浇道注入砂型用砂,在芯模外周与所述中心槽内表面之间形成砂芯。砂芯成型后,先将活动定位芯取出,再将两侧为两条平行的直线的芯模模块沿活动定位芯取出后的空间取出,再将其与几个芯模模块旋转后再取出,这样不会破坏砂芯的完整,最后,将完整的砂芯取出。本技术一种铸造皮带轮用的砂芯的生产工装用于生产皮带轮的铸造模具中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将通过本技术的工装制造的砂芯9放入成型的砂箱17中,再放入与皮带轮中心孔相对应的皮带轮中心孔15,砂箱17、砂芯9、皮带轮中心孔15形成的空腔浇注后即为皮带轮的铸件14,铸造出来的皮带轮的铸件形状如图4所示,可以为单槽或多槽皮带轮。由于铸件与皮带轮具有相应的形状,加工量小,生产效率高。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铸造皮带轮用的砂芯的生产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下模、活动定位芯和芯模,所述上模上设置有上浇口、上浇道和上定位槽,所述下模上设置有下浇口、下浇道、中心槽和下定位槽,所述上浇口与所述下浇口配合形成总浇口,所述下浇道和上浇道配合形成总浇道,所述下定位槽位于所述中心槽的中心,所述活动定位芯为上大下小的锥台状,所述活动定位芯的底部具有与所述下定位槽配合的下定位凸台,所述活动定位芯的顶部具有与所述上定位槽配合的上定位凸台,所述活动定位芯位于所述中心槽的中心并通过上定位凸台和下定位凸台分别与上模和下模定位,所述活动定位芯的外周安装有所述芯模,所述芯模由多个芯模模块组合而成,其中一个芯模模块的两侧为两条平行的直线,所述芯模的的外周具有与待浇注皮带轮上的皮带槽相对应的形状,所述中心槽的内表面为上大下小的锥台面,所述芯模外周与所述中心槽内表面之间形成砂芯。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铸造皮带轮用的砂芯的生产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和下模上分别设置有相配合的定位柱和定位槽。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铸造皮带轮用的砂芯的生产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定位芯内部具有工艺孔。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铸造皮带轮用的砂芯的生产工装,使铸造出的坯料自身具有与皮带轮上的皮带槽相对应的形状,加工余量小,成品率高。活动定位芯为上大下小的锥台状,活动定位芯位于中心槽的中心并通过上定位凸台和下定位凸台与上模和下模定位,活动定位芯的外周有芯模,芯模由多个芯模模块组合而成,一个芯模模块的两侧为两条平行的直线,芯模的外周具有与待浇注皮带轮上的皮带槽相对应的形状,中心槽的内表面为上大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铸造皮带轮用的砂芯的生产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下模、活动定位芯和芯模,所述上模上设置有上浇口、上浇道和上定位槽,所述下模上设置有下浇口、下浇道、中心槽和下定位槽,所述上浇口与所述下浇口配合形成总浇口,所述下浇道和上浇道配合形成总浇道,所述下定位槽位于所述中心槽的中心,所述活动定位芯为上大下小的锥台状,所述活动定位芯的底部具有与所述下定位槽配合的下定位凸台,所述活动定位芯的顶部具有与所述上定位槽配合的上定位凸台,所述活动定位芯位于所述中心槽的中心并通过上定位凸台和下定位凸台分别与上模和下模定位,所述活动定位芯的外周安装有所述芯模,所述芯模由多个芯模模块组合而成,其中一个芯模模块的两侧为两条平行的直线,所述芯模的的外周具有与待浇注皮带轮上的皮带槽相对应的形状,所述中心槽的内表面为上大下小的锥台面,所述芯模外周与所述中心槽内表面之间形成砂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红,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汉沽德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