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薄材金属微冲孔模具,其包括下模以及能够下压和横向移动的上模,上模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上模座、上夹板、止挡板和脱料板,在上夹板上连接有冲头矩阵,冲头矩阵的冲头穿过止挡板和脱料板向下伸出;下模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下模板、下垫板、下模座、下垫脚和下托板,在下模板上设置有向上伸出的用于定位薄金属材料工件的两个内定位销以及用于定位上模与下模相对位置的十个外定位销,在上模上对应于内定位销和外定位销设置有定位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冲制加工出孔径小、网孔密集的微孔阵列金属薄板,其具有生产工艺简单、精度高、生产周期短、生产成本低的优点,适合金属网孔薄板的批量加工。(*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薄材金属微冲孔模具
本技术涉及网孔板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薄材金属微冲孔模具。
技术介绍
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等数码产品的零部件上经常会用到金属网孔薄板,这些零件的金属网孔薄板的厚度在亚毫米或微米量级,金属网孔薄板上设置有微孔阵列,通常对微孔的尺寸和精度都要求非常高。现有的冲孔加工模具通常采用一次冲制加工成型的模具,现有技术中这种模具冲出的微孔的最小孔径通常大于I. 5个料厚,微孔阵列的孔间距也较大,采用该模具加工孔径小、网孔密集的微孔阵列时,板材容易变形,冲孔毛刺锋利,平整度难以保证。因此,现有的冲孔加工模具较难加工出孔径小、网孔密集的微孔阵列。例如当需要在厚度为O. 8mm的铝薄板上加工孔径小于I个料厚、孔间距小于2. 5个料厚的微孔阵列时,用现有的冲压模具加工的难度非常之大,通常只能采用蚀刻加工的方法,然而蚀刻加工方法的生产成本高、加工周期长,不利于量产。模具冲孔加工方法具有产品生产周期短、生产成本低的优点,现有技术中亟需一种能够冲制加工出孔径小、孔间距小的微孔阵列的薄材金属微冲孔模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冲制加工出孔径小、孔间距小的微孔阵列的薄材金属微冲孔模具。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薄材金属微冲孔模具,其包括下模以及能够下压和横向移动的上模,上模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上模座、上夹板、止挡板和脱料板,在上夹板上连接有冲头矩阵,冲头矩阵的冲头穿过止挡板和脱料板向下伸出;下模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下模板、下垫板、下模座、下垫脚和下托板,在下模板上设置有向上伸出的用于定位薄金属材料工件的至少两个内定位销以及用于定位上模与下模相对位置的至少八个外定位销,在上模上对应于内定位销和外定位销设置有定位孔。在下模板上设置有向上伸出的用于定位薄金属材料工件的三个内定位销。在下模板上设置有用于定位上模与下模相对位置的十个外定位销。本技术薄材金属微冲孔模具的工作过程包括如下步骤I)如图2所示,首先利用冲孔在金属薄板材料上冲制出两个内定位孔,这两个内定位孔相隔一定间距,以确保定位准确;2)如图3所示,将金属薄板材料放置于薄材金属微冲孔模具的下模上,位于下模上的两个内定位销伸入金属薄板材料的两个内定位孔内,然后进行工件定位,上模下压,冲制出第一微孔阵列;3)如图4所示,以步骤2)的同样的方法在金属薄板材料的第一微孔阵列的孔间隙处冲制出第二微孔阵列;4)以步骤2)的同样的方法在金属薄板材料的第一微孔阵列、第二微孔阵列的孔间隙处冲制出第三微孔阵列,第一微孔阵列、第二微孔阵列与第三微孔阵列构成孔径小、网孔密集的微孔阵列。步骤2)、3)、4)均在同一模具中进行,通过移动上模在金属薄板材料的不同位置冲制出第一微孔阵列、第二微孔阵列与第三微孔阵列。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多次冲制微孔阵列加工,逐次增加微孔阵列的密度,每次冲制微孔阵列加工的受力点间距都较大,使得每次冲制加工过程中金属薄板材料的材料走位都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使金属薄板材料不易变形,不易产生冲孔毛刺,平整度较好。本技术能够冲制加工出孔径小、网孔密集的微孔阵列金属薄板,其具有生产工艺简单、精度高、生产周期短、生产成本低的优点。本技术能够冲制出质量良好的金属网孔薄板,适合金属网孔薄板的批量加工。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薄材金属微冲孔模具分解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步骤I)加工出的半成品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步骤2)加工出的半成品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步骤3)加工出的半成品的结构示意图。在图I中1_上模座;2_上夹板;3_止挡板;4_脱料板;5_下模板;6_下垫板; 7-下模座;8_下垫脚;9_下托板。在图2中实线圆表示定位孔,虚线圆表示待加工孔。在图3中实线圆表示定位孔和已加工孔,虚线圆表示待加工孔。在图4中实线圆表示定位孔和已加工孔,虚线圆表示待加工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描述。如图I所示,一种薄材金属微冲孔模具,其包括下模以及能够下压和横向移动的上模,上模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上模座I、上夹板2、止挡板3和脱料板4,在上夹板2上连接有冲头矩阵,冲头矩阵的冲头穿过止挡板3和脱料板4向下伸出;下模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下模板5、下垫板6、下模座7、下垫脚8和下托板9,在下模板上设置有向上伸出的用于定位薄金属材料工件的两个内定位销以及用于定位上模与下模相对位置的十个外定位销,在上模上对应于内定位销和外定位销设置有定位孔。在本技术中,冲制定位孔后,又对金属薄板材料进行了三次冲制微孔阵列加工,当然,根据实际情况需要,也可以对金属薄板材料进行三次以上的冲制微孔阵列加工。 其中,步骤2)、3)、4)可以在同一薄材金属微冲孔模具中进行,通过移动上模在金属薄板材料的不同位置冲制出第一微孔阵列、第二微孔阵列与第三微孔阵列。本技术的薄材金属微冲孔模具能在厚度为O. 8mm的铝薄板上加工出孔径为O. 5-0. 7个料厚、孔间距为 I. 2-1. 5个料厚的微孔阵列。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内容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的简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薄材金属微冲孔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薄材金属微冲孔模具包括下模以及能够下压和横向移动的上模,所述上模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上模座、上夹板、止挡板和脱料板,在所述上夹板上连接有冲头矩阵,所述冲头矩阵的冲头穿过所述止挡板和所述脱料板向下伸出;所述下模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下模板、下垫板、下模座、下垫脚和下托板,在所述下模板上设置有向上伸出的用于定位薄金属材料工件的至少两个内定位销以及用于定位所述上模与所述下模相对位置的至少八个外定位销,在所述上模上对应于所述内定位销和所述外定位销设置有定位孔。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薄材金属微冲孔模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模板上设置有向上伸出的用于定位薄金属材料工件的三个内定位销。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薄材金属微冲孔模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模板上设置有用于定位所述上模与所述下模相对位置的十个外定位销。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薄材金属微冲孔模具,其包括下模以及能够下压和横向移动的上模,上模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上模座、上夹板、止挡板和脱料板,在上夹板上连接有冲头矩阵,冲头矩阵的冲头穿过止挡板和脱料板向下伸出;下模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下模板、下垫板、下模座、下垫脚和下托板,在下模板上设置有向上伸出的用于定位薄金属材料工件的两个内定位销以及用于定位上模与下模相对位置的十个外定位销,在上模上对应于内定位销和外定位销设置有定位孔。本技术能够冲制加工出孔径小、网孔密集的微孔阵列金属薄板,其具有生产工艺简单、精度高、生产周期短、生产成本低的优点,适合金属网孔薄板的批量加工。文档编号B21D28/26GK202803907SQ20122045031公开日2013年3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6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6日专利技术者不公告专利技术人 申请人:竹昌精密冲压件(上海)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薄材金属微冲孔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薄材金属微冲孔模具包括下模以及能够下压和横向移动的上模,所述上模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上模座、上夹板、止挡板和脱料板,在所述上夹板上连接有冲头矩阵,所述冲头矩阵的冲头穿过所述止挡板和所述脱料板向下伸出;所述下模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下模板、下垫板、下模座、下垫脚和下托板,在所述下模板上设置有向上伸出的用于定位薄金属材料工件的至少两个内定位销以及用于定位所述上模与所述下模相对位置的至少八个外定位销,在所述上模上对应于所述内定位销和所述外定位销设置有定位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竹昌精密冲压件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