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锯机的变速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6093 阅读:2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带锯机之变速机构,包括一传动轴杆,一第一及一第二传动轴轴套分别定位枢套于该传动轴杆上,于一第一及第二位置间往复位移,一传动带轮定位穿套于该传动轴杆上,并于该第一传动轴套位于该第一位置时与之对应卡接,一传动齿轮定位枢套于该传动轴杆上,并于该第二传动轴套位于该第二位置时与其对应卡接,一减速件与该传动齿轮相互啮接,及一主轴带轮,固设于第二减速轴杆之一端上,以及二V形皮带分别与该传动带轮及该主轴带轮穿套相接,而同时与一外部马达套接。(*该技术在200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与带锯机有关,尤其是关于一种带锯机之变速机构。众所皆知,金属与木材二种材质间之物理性质差异甚大,因此一般在锯割此二种材质时所使用之带锯机,不仅在锯带之锯齿形状大小有所不同,其旋转锯割之速度快慢亦不相同,如此方能因应不同材质之物理性质,以适当的进行锯割而无所窒碍,而一般习用带锯机之锯带虽可视需要而予以更换,但其旋转锯割之速度却是固定不变的,致使适用于金工之带锯机便不能供木工来使用,而供木工使用之带锯机亦不适合金工来使用,因而一般均需同时准备金工与木工所用之带锯机,以方便金属与木材之锯割加工,但,如此一来不仅浪费资源,增加了设厂之成本,对于产业来说亦造成了生产成本之负担。因此,本技术之主要目的即在提供一种带锯机之变速机构,其可视实际需要改变带锯机之锯带锯割速度。本技术之次一目的则在提供一种带锯机之变速机构,其可减少产业界设厂之成本负担,提升产业之生产效率及竞争力。于是,为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所提供之带锯机之变速机构,其特征是包含有一传动轴杆,枢设于带锯机之一预定部位上,二端分别设有一沿轴向延伸之第一嵌合部;一第一及一第二传动轴套,分别具有一环形本体穿套于该传动轴杆上,并可沿其轴向于一第一及一第二位置间往复位移,各该本体之内侧环壁上并分别设有可与该第一嵌合部对应嵌接之一第二嵌合部,以及环设于其一侧端面上之一第一接合部;一第一及第二传动轮件,定位枢套于该传动轴杆上,并分别与各该第一、第二传动轴套相邻对应,且其与各该第一接合部相邻对应之位置上,则分别设有一与各该第一接合部对应相接之第二接合部;藉此,当各该传动轴套位于该第一位置时,使该第一传动轴套之第一接合部与该第一传动轮件之第二接合部对应接合,以便使该传动轴杆受该第一传动轮件之作用带动,而当各该传动轴套位于该第二位置时,则使该第二传动轴套之第一接合部与该第二传动轮件之第二接合部对应接合,而使该传动轴杆受该第二传动轮件之作用带动。根据本技术的带锯机之变速机构,其特征是该传动轴杆设有一轴向延伸之容孔,其二端并分别设有一轴向延伸预定长度之条孔。根据本技术的带锯机之变速机构,其特征是包含有一拉杆对应穿置于该容孔之中,其上分别设有二卡柱,分别穿经对应之条孔并与各该第一、第二传动轴套对应固接。根据本技术的带锯机之变速机构,其特征是各该第一嵌合部分别突设于该传动轴杆上之条状卡键。根据本技术的带锯机之变速机构,其特征是各该第二嵌合部设于各该第一、第二传动轴套内侧环壁上之轴向条形凹槽。根据本技术的带锯机之变速机构,其特征是该各第一、第二接合部分别为对应互补之若干齿状突出。根据本技术的带锯机之变速机构,其特征是该传动轴杆容置枢设于一固设于带锯机底端一侧之齿轮箱中,该齿轮箱具有一内部容纳空间,该传动轴杆之一端穿经该齿轮箱一侧壁往外伸出,并使该第一传动轴套与该第一传动轮件套置于其上,而该第二传动轴套与该第二传动轮件则容置于该容纳空间中。根据本技术的带锯机之变速机构,其特征是包含有一减速组,由第一、第二两减速轴杆及一中间齿轮所构成,各该减速轴杆平行枢设于该齿轮箱内部,其杆身一端周侧并分别环设有若干之螺齿,该第一减速轴杆以其螺齿与该第二传动轮件啮接,该中间齿轮穿套枢设于该第一减速轴杆上。根据本技术的带锯机之变速机构,其特征是该第二减速轴杆之另端系自该容纳空间穿经该齿轮箱往外伸出,并穿卡一主轴带轮于其上。根据本技术的带锯机之变速机构,其特征是该主轴带轮套置有一第一V形皮带与外部马达相接。根据本技术的带锯机之变速机构,其特征是该第二传动轮件为一传动齿轮。根据本技术的带锯机之变速机构,其特征是该第一传动轮件为一带轮。根据本技术的带锯机之变速机构,其特征是该带轮套置有一第二V形皮带与外部马达相接。以下兹举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其中附图说明图1 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固设于带锯机上之正视图。图2 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之分解图。图3 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于第一位置时之剖视图。图4 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于第二位置时之剖视图。首先,请参阅图1,本技术之带锯机变速机构10设置于一带锯机12底端之一侧上,该带锯机12具有上下二对应轮壳14、16,上下二带锯轮18、20分别枢设于各该对应之上、下轮壳14、16之中,一环形锯带22,穿套于各该上、下带锯轮18、20周缘上,该变速机构10之输入端与设置于该带锯机12侧边上之一马达24连接,而其输出轴端则与该下带锯轮20对应相接,藉以驱动该下带锯轮20之旋转。再请参阅图2至图5,该变速机构10由一齿轮箱26、一传动轴杆28、一拉杆30、一第一传动组32及一第二传动组34所构成。该齿轮箱26由左右二罩壳40、42相对盖合固接而成,以便其间共同形成一内部容纳空间,该右罩壳42上设有二圆形之上、下穿孔44、46分别与该容纳容间连通,该左罩壳40则设有一左穿孔48,与该上穿孔44同轴对应。该传动轴杆28穿伸于各该左、上穿孔48、44之间,其左右二端并分别伸出该齿轮箱26之外,其右端设有一盲孔50自其右侧端面沿轴向朝左延伸、一第一条孔52与一第一条形卡槽54,则分别沿轴向延伸预定长度,另于其中段杆身部位上亦分别设有一第二条孔56与一第二条形卡槽58,沿其轴向延伸预定长度,而各该第一、第二卡槽54、58则分别嵌卡一对应卡键60于其中,而该传动轴杆之左端则与该下带锯轮20相接。该拉杆30对应穿置于该盲孔50中,其右侧端固设有一拉套62,其杆身周侧则设有二贯孔64,分别与各该第一、第二条孔52、56对应相通。该第一传动组32由一传动带轮66,一第一传动轴套68及一第一V形皮带70所组成,其中该传动带轮66穿套枢设于该传动轴杆28之右端上,并藉由二扣环72予以定位,其右侧端面上并设有呈环状排列之若干第一嵌齿74;该第一传动轴套68具有一环状本体76,用以穿套枢设于该传动轴杆28之右端上,并与该传动带轮66相邻对应,该本体74之内侧壁上设有一轴向延伸之凹槽78,与对应之卡键60卡接,其体壁上并设有一与该第一条孔52对应之卡孔80,以藉一定位卡柱82穿经该卡孔80、该第一条孔52以及对应之贯孔64,以便将该第一传动轴套68以可沿其轴向略为滑动之方式套设于该传动轴杆28上,另外,该本体76相邻于该第一嵌齿74之位置上,亦设有若干与其对应互补之第一齿突84;该第一V形皮带70穿套于该带轮66及该马达24之输出轴端上;藉此,使各该第一嵌齿74与各该第一齿突84相互嵌合,以便驱动该传动轴杆28带动该下带锯轮20旋转。而该第二传动组34则由一传动齿轮90、一第二传动轴套92、一减速件94、一主轴带轮96及一第二V形皮带98所组成,其中该传动齿轮90容置于该齿轮箱26内,并穿套枢设于该传动轴杆28之杆身中段部位上,亦藉由二扣环100予以限位固定,其左侧端面则设有沿其周缘排列之若干第二嵌齿102;该第二传动轴套92之形状实质上与该第一传动轴套68相同,并以与该第一传动轴套68相同的固定方式,穿套设于该传动轴杆28之杆身中段部位上,且其与该第二嵌齿102相邻的对应位置上,亦设有若干与之结应互补之第二齿突104;该减速件94枢设容置于该齿轮箱62内部,具有一第一减速轴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锯机之变速机构,其特征是包含有:一传动轴杆,枢设于带锯机之一预定部位上,二端分别设有一沿轴向延伸之第一嵌合部;一第一及一第二传动轴套,分别具有一环形本体穿套于该传动轴杆上,并可沿其轴向于一第一及一第二位置间往复位移,各该本体之 内侧环壁上并分别设有可与该第一嵌合部对应嵌接之一第二嵌合部,以及环设于其一侧端面上之一第一接合部;一第一及第二传动轮件,定位枢套于该传动轴杆上,并分别与各该第一、第二传动轴套相邻对应,且其与各该第一接合部相邻对应之位置上,则分别设有一与 各该第一接合部对应相接之第二接合部;藉此,当各该传动轴套位于该第一位置时,使该第一传动轴套之第一接合部与该第一传动轮件之第二接合部对应接合,以便使该传动轴杆受该第一传动轮件之作用带动,而当各该传动轴套位于该第二位置时,则使该第二传动轴套 之第一接合部与该第二传动轮件之第二接合部对应接合,而使该传动轴杆受该第二传动轮件之作用带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金城
申请(专利权)人:仕兴机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