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戴礼冬专利>正文

加工针刺状金属散热管、棒的刀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5908 阅读:1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加工针刺状金属散热管、棒的刀具,其刃部包括楔角、主偏角及铲刺面,铲刺面经圆弧面向推刺面过渡。在加工时,刀具垂直于工件的轴向作往复运动,刀具的刃部在工件上铲挑针刺,使其竖直在工件表面。采用本刀具加工针刺状金属散热管、棒为无损耗材料的加工,一方面能最大限度地节约材料,另一方面可获得散热效果很好的工件成品。该工件成品可用于各需要进行散热或热交换设备的工业场所。(*该技术在200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创削金属管、棒件的刀具,特别是一种加工针刺状金属散热管、棒的刀具。现有的技术生产的散热管大多数为绕簧式或叠片式,即在金属管材表面焊接散热簧或以膨涨法将金属片依次层叠压合在管上以构成散热翼。但这种结构的散热管由于散热片与管体有焊接层或间隙的存在,因而影响了热传导的效果。直接在金属管棒材表面上加工出散热片,特别是加工出针刺状的散热片,能够大大提高散热的效果,但目前尚未见这类加工刀具及设备。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专门用于在管、棒材表面加工出针刺状,使其用于作热交换管的刀具。本技术刀具是这样构成的,即刀具的前端有楔角β为45°~60°的刃口,刃部的主偏角φ为10°~35°,并有投影高度为2-6mm的铲刺面(2),铲刺面经圆弧面(3)向推刺面(4)过渡,推刺面与刀具底面的夹角由楔角平滑地向90°过渡;在推刺面上方有一弧形让刺槽(1)。本技术刀具的详细结构、加工工件时的过程及设备的具体实施例可以通过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有如下附图。附附图说明图1为刀具的主视图;附图2为刀具的俯视图;附图3为附图1的A-A剖视图;附图4为附图2的B-B剖视图;附图5为加工示意图一;附图6为加工示意图二;附图7为加工件成品主视图;附图8为加工设备实例的主视图;附图9为加工设备实例的左视图;附图10为附图9中A向的局部示意图;附图11为附图8中稳定夹(7)的局部示意图;附图12为附图11中C-C剖示图。参见图1~4,图中刀具材料采用碳素工具钢或合金工具钢,刀具的楔角β=45°~60°,形成锋利的刃刀,主偏角φ=10°~35°,形成的尖刃便于切入工件,降低了切铲阻力和工件弹性变形。刀具的刃部有推刺面(2),其投影高度h为2~6mm,铲刺面经圆弧面(3)向推刺面(4)过渡。推刺面与刀具底面的夹角由楔角平滑地向90°过渡。推刺面上方有一弧形让刺槽(1),以避免刀身与已铲成形的刺相撞,刀具的宽与厚D与所加工工件的刺长相等。铲刺面与推刺面在刀具长度上的投影L≥1.5D。参见图5~7,用本技术刀具加工针刺状管、棒工件时,须让刀具垂直于工件轴向作往复运动。为了利于进刀切入,退刀减少磨损并防止刃口崩裂,安装刀具时,将刀体沿轴向前倾与水平线形成小于等于5°的夹角 ;同时,刀体沿法向侧倾与水平线形成一角度α,α根据工件的针刺厚度与刺长之比来确定。当进刀时,刀刃在工件上铲出针刺状,随着刀具的前进,刃部的推刺面(4)随着刃口的铲切逐渐将针刺挑起,使针刺由圆弧面(3)过渡到刀体一侧而竖直在工件上。退刀后,让工件周向转动一个角度,若每周刺数为n,则每铲一刺,工件转动1/n周,再进刀。一周的针刺铲完后,轴向移动工件,进行下一周针刺的铲切,直到整个管棒上铲满针刺。可以将现有的机床稍作改装,安上本技术刀具,便可自动加工出针刺状的散热管、棒。参见图8~12,这是将B665牛头刨床改装后构成加工针刺状散热管、棒设备的例子。在创床的刀架上固定了刀具(6)、推杆(5),在床身上固定稳定夹(7),稳定夹上带有滑槽,槽内装有滑块(22),连接滑块上的弹簧(21)及连接在弹簧另一端的活动夹(20),活动夹上有一弧形槽,与稳定夹(7)前端的凸块上的弧形槽一起构成工件的夹口,在刨床工作台的一端装有分度头卡盘(19),其转轴上安装有链轮(8),链轮(8)通过链条与滑动链轮(10)连接。滑动链轮(10)与支撑轴(17)的一端键连接,支撑轴该端通过固定在工作台(15)上的拨叉(9)支撑。支撑轴(17)的另一端由固定床身横梁上的支撑架(13)支撑,并安装有链轮(16),该链轮通过链条与安装在棘轮轴(12)一端的链轮连接,棘轮轴的另一端安装棘轮(11)。上述设备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即在工作时,刨床的滑枕在水平导轨上的往复运动为主运动,它带动刀具完成铲刺动作,由棘轮机构实现工作台的自动进给,并通过链轮、链条、传动轴及分度头将步进动作传递至工件,使其转动。具体工作过程是将待加工的工件一端夹持在分度头卡盘上以顶针固定。推杆(5)推动滑块(22),通过弹簧(21)使活动夹(20)与稳定夹(7)构成的夹口闭合,工件被夹紧。刀具在工件铲挑起一针刺;退刀,推杆退后,弹簧(21)复位而松开工件。由棘轮(11)获得的步进运动,通过两组链轮、链条传递至分度头卡盘(19)上,从而使工件旋转1/n周。当工作台移动时,拨叉(9)夹持活动链轮(10)随工作台移动,使它与链轮(8)保持联动。工作台的进给量及工件转动角度根据工件每周刺数及刺间的螺旋间距而定。采用本技术刀具及其设备加工针刺状散热管、棒,为无损耗材料的加工,一方面能最大限度地节约材料,另一方面可获得散热效果很好的工件成品,该工件成品可用于各需要进行散热或热交换设备的工业场所。权利要求1.一种加工针刺状金属散热管、棒的刀具,其特征在于其刃部楔角β为45°~60°,主偏角φ为10°~35°,刃部有铲刺面(2),其投影高度h为2~6mm,铲刺面经圆弧面(3)向推刺面(4)过渡,推刺面与刀具底部的夹角由楔角β的角度平滑地向90°过渡;在推刺面上方有一弧形让刺槽(1)。专利摘要一种加工针刺状金属散热管、棒的刀具,其刃部包括楔角、主偏角及铲刺面,铲刺面经圆弧面向推刺面过渡。在加工时,刀具垂直于工件的轴向作往复运动,刀具的刃部在工件上铲挑针刺,使其竖直在工件表面。采用本刀具加工针刺状金属散热管、棒为无损耗材料的加工,一方面能最大限度地节约材料,另一方面可获得散热效果很好的工件成品。该工件成品可用于各需要进行散热或热交换设备的工业场所。文档编号B23D79/00GK2144549SQ9221446公开日1993年10月27日 申请日期1992年4月17日 优先权日1992年4月17日专利技术者戴礼冬 申请人:戴礼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加工针刺状金属散热管、棒的刀具,其特征在于其刃部楔角β为45°~60°,主偏角Φ为10°~35°,刃部有铲刺面(2),其投影高度h为2~6mm,铲刺面经圆弧面(3)向推刺面(4)过滤,推刺面与刀具底部的夹角由楔角β的角度平滑地向90°过渡;在推刺面上方有一弧形让刺槽(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礼冬
申请(专利权)人:戴礼冬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5[中国|重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