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崔宝林专利>正文

冲击刮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5589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冲击刮刀是一种电动刮削工具,其特征是在刀柄(3)的前端设置刮刀(1),后端设置激振器。刮刀(1)同刀柄(3)非紧固联接,可相对刀柄(3)移动,激振器的运动部件以冲击的形式将动能传递给刮刀(1),使获得向前刮削的能量。每冲击一次刮刀(1)便向前刮削一微小的距离,连续的冲击使刮刀(1)持续向前刮削。操作者只要手持本工具轻轻用力跟随刮刀(1)前移即可,大大减轻了钳工刮削作业的劳动强度。(*该技术在200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是一种电动工具,涉及钳工刮削作业用的刮刀。钳工刮削作业,是将刮刀固定安装在刀柄前端,利用人力向前推送,完成去除少量金属的工作,工人劳动强度大,容易疲劳。本技术的目的是减轻刮削作业的劳动强度。这个目的的实现,是在刀柄前端的孔内滑动配合安装刮刀或夹刀装置,使刮刀可相对刀柄移动。在刀柄的后端设置激振器,用激振器的运动部件冲击刮刀或夹刀装置的后端,将动能传递给刮刀,每冲击一次刮刀便向前刮削一微小的距离。这样,连续的冲击使刮刀持续向前刮削,操作者只要手持本工具轻轻用力向前跟随即可,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并且刮削的表面质量也有较大的提高。以下借助于附图对本技术加以说明。冲击刮刀,附图说明图1例,由刮刀(1),刀柄(3)和激振器组成。图2例在刀柄(3)前端增加了由夹刀体(15)、弹簧(16)挡圈(17)和螺钉(18)组成的夹刀装置。刮刀(1)的长度较普通刮刀短,一般在100~200mm左右,最短可不足50mm。安装方式图1例是将刮刀(1)后端插入刀柄(3)前端的扁孔内,采用滑动配合。刮刀(1)可相对刀柄(3)移动。橡胶垫(2)中间扁孔较小,对刮刀周围挤压,依靠摩擦力克服刮刀(1)自重,不使从刀柄孔内自动滑出。工作中,激振器运动部件直接冲击刮刀(1)后端使之获得向前刮削的能量。图2例是将刮刀(1)后端插入夹刀体(15)前端的孔内,再用螺钉(18)锁紧。工作中则是夹刀体接受冲击,使刮刀(1)获得能量。夹刀装置与刀柄(3)也是非紧固联接。夹刀体(15)的后部安装在刀柄(3)前端的滑孔内,挡圈(17)与孔内侧有一定的距离,该处可以安放复位弹簧(16)。弹簧(16)的刚度系数不宜过大,以仅能克服夹刀装置和刮刀(1)的重量而使夹刀体(15)在非操作时能复位为限。因刮削时并不是依靠弹簧(16)的作用使夹刀体(15)后退复位。而是依靠操作者用手推动工具使刀柄(3)跟随刮刀(1)前移而使夹刀体(15)相对刀柄(3)后移而复位。刀柄(3)起联接作用,其前端设置刮刀(1)或夹刀装置,后端设置激振器。激振器的结构可有机械类,电磁类及电动类等等。机械类可采用电动机加凸轮、滑块的型式。电动类可采用DQ3D系列动圈力马达结构,不同点仅在于力马达线圈匝数多,线径细、工作电流小、频率低,而激振器线圈匝数少、线径粗、工作电流大,频率高。也可直接选用JZQ系列永磁或JZ系列电磁式激振器,如JZQ-1、JZQ-2、JZQ-5或JZ-2、JZ-5等型号。此外,D91系列电火花表面强化机的振动器可作激振器使用。激振器工作频率一般取在50~200HZ即可,高者可至600~800HZ。图1中激振器属于动圈式结构,它由磁铁(11),导磁软铁(12)、(14)、(9)、壳体(6)、轴承(5)、线圈(8)、冲击杆(4)、导向销(7)、电线(10)和弹簧(13)等组成。细加工用的电动刮刀,磁铁(11)体积在外径75mm、内径32mm、厚14mm,即能满足要求。线圈(8)内径约为16mm、外径约为30mm,线圈与冲击杆(4)的总重量约为50克,弹簧的刚度系数约为5000N/m线圈的输入功率约为12~15伏安,可直接使用工频电源。粗加工用的电动刮削刀,其功率一般可在30~50伏安之间选取,大者可至上百伏安。电源电压可为220伏。此时要在刀柄(3)的适当部位安装微型手动开关,以控制线圈(8)电流的通断。整机要做好加强绝缘或双重绝缘,以保安全。图3所示电源采用隔离变压器,以安全低电压输出,其中(8)是激振器线圈,(21)是双向可控硅,可控硅的第一阳极和控制极分别同刀柄(3)和工件(20)电气连接。当刮刀与工件接触,电流通过刀柄(3)、夹刀体(15)、刮刀(1)、工件(20)使可控硅触发导通,刮刀与工件分离,可控硅截止,可代替电源开关且方便操作。电位器(19)可调节工作电流以改变刮削力的大小。刮削力的调节还可拧动刀柄,调节冲击杆(4)前端的静态间隙(22)来实现。电源频率应接近整机系统的共振频率,以提高刮削能力,可直接选用GF20型功率源,具输出频率可调的特点,也可选用其它类型频率固定的变频电源。操作时,一手向下轻按刮刀(1),一手拿激振器后部或刀柄跟随刮刀(1)的运动向前轻轻推送,便可完成刮削工作。用于粗加工的冲击刮刀,其激振器的功率和体积较大,可在激振器后端加装把手,以利操作。权利要求1.冲击刮刀,有刀柄(3)、刮刀(1),其特征是在刀柄(3)前端的孔内滑动配合安装刮刀(1)或夹刀装置;刀柄(3)的后端设置有激振器,激振器的运动部件冲击刮刀(1)或夹刀装置的后端,每冲击一次刮刀(1)便向前刮削一微小的距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刮刀,其特征是夹刀装置由夹刀体(15)、挡圈(17)、弹簧(16)、螺钉(18)组成,刮刀(1)后端插入夹刀体(15)前端的孔或槽内并用螺钉(18)锁紧。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冲击刮刀,其特征是其配套电源是变压器隔离的低压安全电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冲击刮刀,其特征是用可控硅(21)作为激振器线圈(8)的电源开关,可控硅的控制极和第一阳极分别同工件(20)和刀柄(3)电气连接。专利摘要冲击刮刀是一种电动刮削工具,其特征是在刀柄(3)的前端设置刮刀(1),后端设置激振器。刮刀(1)同刀柄(3)非紧固联接,可相对刀柄(3)移动,激振器的运动部件以冲击的形式将动能传递给刮刀(1),使获得向前刮削的能量。每冲击一次刮刀(1)便向前刮削一微小的距离,连续的冲击使刮刀(1)持续向前刮削。操作者只要手持本工具轻轻用力跟随刮刀(1)前移即可,大大减轻了钳工刮削作业的劳动强度。文档编号B23D79/00GK2210056SQ9420915公开日1995年10月18日 申请日期1994年4月16日 优先权日1994年4月16日专利技术者崔宝林 申请人:崔宝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冲击刮刀,有刀柄(3)、刮刀(1),其特征是:在刀柄(3)前端的孔内滑动配合安装刮刀(1)或夹刀装置;刀柄(3)的后端设置有激振器,激振器的运动部件冲击刮刀(1)或夹刀装置的后端,每冲击一次刮刀(1)便向前刮削一微小的距离。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宝林
申请(专利权)人:崔宝林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