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艺明专利>正文

一种手提轮刀式剪板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5676 阅读:2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手提轮刀式剪板机,包括机架、上轮刀、下轮刀、齿轮传动装置,上轮刀和下轮刀的刀刃互相紧靠,且其转轴均连接于机架上,上轮刀和下轮刀通过齿轮传动装置连接,其特征在于:机架上设有手把架,手把架上固定有一无钻头的小型手电钻,小型手电钻的钻头夹通过传动变速机构与上轮刀连接。(*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剪板机,特别是一种手提轮刀式剪板机
技术介绍
在金属加工领域,常常需要对金属板材进行剪切,因此大量使用剪板机械。现有的剪板机械从其操作方式上可分为手提式和固定式两类,从其动力来源可分为手动式和电动式两类,手提式剪板机通常采用手动式,而固定式剪板机通常采用电动式。手提式剪板机操作灵活,不受固定机架的限制,理论上可剪切任意尺寸的金属板材,而且可进行野外作业,不受电源的限制,但是由于手提式剪板机采用人工动力进行剪切,而人工的用力不连续且不均匀,因此往往造成金属板材的切口带有毛刺而不平整。另外,人工的体力有限,不能进行长时间的作业。固定式剪板机由于采用电动式动力来源,动力持续均匀,因此其剪切的金属板材切口平整,但受其固定机架的限制,只能剪切一定尺寸的金属板材,并且受电源限制,不能进行野外作业,同时其成本较高,维修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手提轮刀式剪板机,其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的手提式剪板机用力不连续、切口不平整、不能采用电动方式提供动力来源的缺陷,同时也克服了现有的固定式剪板机笨重而不能携带、剪切的金属板材的尺寸有限、维修不便且成本高的缺陷。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包括机架、上轮刀、下轮刀、齿轮传动装置,上轮刀和下轮刀的刀刃互相紧靠,且其转轴均连接于机架上,上轮刀和下轮刀通过齿轮传动装置连接,机架上设有手把架,手把架上固定有一无钻头的小型手电钻,小型手电钻的钻头夹通过传动变速机构与上轮刀连接。所述的传动变速机构包括互相配合的蜗轮和蜗杆以及一对变速齿轮,蜗轮与上轮刀同轴固定,蜗杆的转轴与变速齿轮中的大齿轮同轴固定,变速齿轮中的小齿轮的转轴夹持于小型手电钻的钻头夹上。所述的手把架包括环状夹持机构、伸缩杆、下夹板和后夹板,环状夹持机构固设于机架上,伸缩杆的前端可拆卸枢接于环状夹持机构的上端,伸缩杆的后端枢接于后夹板的上端,后夹板的下端枢接于下夹板的一端,下夹板的另一端固定于机架上,小型手电钻的颈部夹持于环状夹持机构中,其手持部分卡设于下夹板和后夹板之间。蜗轮的左侧设有左定位片,右侧设有右定位片,蜗轮和右定位片通过离合装置连接,右定位片与上轮刀固定连接,左定位片和右定位片的外周可转动套设有蜗轮壳体,蜗轮壳体的上部设有与蜗杆相适应的凸出部,蜗杆的转轴可转动连接于该凸出部的端面上,该凸出部的顶部设有一枢接部,蜗轮壳体与手把架之间连有复位弹簧。所述的离合装置包括右定位片左侧面上环形排列的若干斜口挡孔和蜗轮右侧面上的离合挡杆,离合挡杆插于蜗轮右侧面上的一柱孔内,离合挡杆的一端与柱孔底部之间设有一弹簧,离合挡杆的另一端卡合于斜口挡孔内。所述的齿轮传动装置包括依次互相啮合的第一上齿轮、第二上齿轮、小齿轮、齿轴、第二下齿轮和第一下齿轮,第一上齿轮和第一下齿轮的直径小于上轮刀和下轮刀的直径,模数相等,且分别固定于上轮刀和下轮刀的外侧面,第二上齿轮和第二下齿轮模数相等,小齿轮和齿轴的模数相等,齿轴上的最高点低于下轮刀上的最高点。还包括一定位杆,该定位杆的一端固设于上轮刀的中心,另设有一定位钉,该定位钉中部设有一横向孔,定位钉顶部与横向孔之间通过一垂直螺孔连通,该横向孔套设于定位杆上,该垂直螺孔中配合有一螺钉。和现有技术的手提式剪板机或固定式剪板机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首先,本技术操作灵活,不受固定机架的限制,理论上可剪切任意尺寸的金属板材;其次,本技术将手提式剪板机和金属板材加工过程常用的手电钻相结合,结构简单,兼有手动和电动两种驱动方式,可适用多种场合;本技术可以不用预先在金属板材上画线而剪出规则平整的圆形板材。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向剖视图;图3为图2中A处局部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齿轮传动装置侧面展开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齿轮传动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技术处于手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右定位片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参照图1至图7,包括机架1、上轮刀2、下轮刀3、齿轮传动装置4,机架1的截面形状为“ㄣ”,上轮刀2和下轮刀3的转轴分别连接于“ㄣ”形机架1的上下两个竖直面的相对侧,其刀刃互相紧靠,上轮刀2和下轮刀3通过齿轮传动装置4连接,上轮刀2逆时针转动时,通过齿轮传动装置4带动下轮刀3顺时针转动,从而实现剪切动作。齿轮传动装置4包括依次互相啮合的第一上齿轮41、第二上齿轮42、小齿轮43、齿轴44、第二下齿轮45和第一下齿轮46,第一上齿轮41和第一下齿轮46的直径小于上轮刀2和下轮刀2的直径,模数相等,且分别固定连接于上轮刀2和下轮刀3的外侧面,第二上齿轮42和第二下齿轮45模数相等,小齿轮43和齿轴44的模数相等,从而该齿轮传动装置4可使上轮刀2和下轮刀3实现等速且方向相反转动。齿轴44上的最高点低于下轮刀3上的最高点,且其长度大于上轮刀2和下轮刀3的厚度之和,以使该齿轮传动装置4在剪切时不会影响所剪切的金属板材的正常进料。机架1后部设有手把架6,手把架6包括环状夹持机构61、伸缩杆62、下夹板63和后夹板64,环状夹持机构61固设于机架1上,伸缩杆62的前端可拆卸枢接于环状夹持机构61的上端,伸缩杆62的后端枢接于后夹板64的上端,后夹板64的下端枢接于下夹板63的一端,下夹板63的另一端固定于机架1上,另有一小型手电钻5,其颈部52夹持于环状夹持机构61中,其手持部分53卡设于下夹板63和后夹板64之间。第一上齿轮41和“ㄣ”形机架1的上部竖直面之间设有一蜗轮7,蜗轮的左侧设有左定位片71,右侧设有右定位片72,蜗轮7和右定位片72通过离合装置9连接,右定位片72与第一上齿轮41固定连接,即与上轮刀2也是固定连接,左定位片71和右定位片72的外周可转动套设有蜗轮壳体73,与蜗轮7配合的蜗杆8的转轴81与一大齿轮111同轴固定,与大齿轮111啮合的小齿轮112的转轴被夹固于小型手电钻5的钻头夹51内,大齿轮111和小齿轮112构成一对变速齿轮11。蜗轮壳体73的上部设有与蜗杆8相适应的凸出部74,蜗杆8的转轴81可转动连接于该凸出部74的端面上,该凸出部74的顶部设有一枢接部76。离合装置9包括右定位片72左侧面上环形排列的若干斜口挡孔91和蜗轮7右侧面上的离合挡杆92,离合挡杆92插于蜗轮7右侧面上的一柱孔75内,离合挡杆92的一端与柱孔75底部之间设有一弹簧93,离合挡杆92的另一端卡合于斜口挡孔91内。蜗轮壳体73与手把架6之间连有复位弹簧65。另外还有一定位杆10,该定位杆10的一端固设于上轮刀2的中心,另设有一定位钉101,该定位钉101中部设有一横向孔102,定位钉101顶部与横向孔102之间通过一垂直螺孔103连通,该横向孔102套设于定位杆10上,该垂直螺孔103中配合有一螺钉104,当旋松螺钉104时,定位钉101可沿定位杆10滑动,移动到所需位置时,旋紧螺钉104,即可将定位钉101固定于定位杆10上。接通小型手电钻5的电源,使之工作,其钻头夹51通过变速齿轮11带动蜗杆8转动,从而使蜗轮7转动,从钻头夹51到蜗轮7的传动具有减速作用,因此蜗轮7的转速变慢,且其转向为逆时针方向。此时,通过离合挡杆92和斜口挡孔91的作用,右定位片72与第一上齿轮4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艺明
申请(专利权)人:陈艺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