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剪床刀隙调整装置,包括手轮及传动机构,在剪床机台两侧板的上方以螺栓固定偏心轴套,偏心轴套内接一个球面轴承,球面轴承内接传动轴;于侧板下方固定偏心轴,偏心轴是三阶状,最小圆径的一段制成偏心段,偏心段外套接一偏心套筒,偏心套筒外接一个球面轴承,球面轴承枢置于上刀架内,利用偏心轴与偏心套筒的复合式双偏心构造,及偏心轴套本身的偏心,使上刀架有较大的刀隙调整量。(*该技术在200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有关一种刀隙调整装置,特别是一种双偏心复合式的剪床刀隙调整装置。剪床是用以裁断板片材料的机器,目前在机械加工中常被广泛使用。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主要是在上刃1及下刃2间形成一个适当的间隙,供板材伸入其中,再藉所述上刀刃1下压的剪力来将板材裁断,而上、下两刀刃间的剪切刀隙是否适当,关系着剪切物的断面漂亮与否。请参阅图2、3、4所示,在上刃1与下刃2间,置入一定厚度的板材3,因为所述两切刃的水平间隙不同,会形成如图2为刀隙适当,图3为刀隙过大,图4为刀隙不足的三种情况。由此可知,刀隙太小或过大,不但剪切断面恶劣,而且会造成刀刃磨损过度并增加剪切的阻力,适当的剪切刀隙,除了可产生完美的剪切面外,还可增加刀刃的寿命。因为不同的材质与不同的板厚需要有不同的剪切刀隙,因此一部完美的剪床,就必须设有迅速且准确的刀隙调装置,来配合剪切不同厚度的板材调整刀隙。请续配合图5所示,以往的剪床,有些是在机台两边的侧板4,以及用以枢装所述上刀架5的固定轴6上,套装一个偏心轴套(图上未显示),并利用一个转轮7驱动机台内部的传动机构来设定所述轴套的对应角度,就可利用所述轴套周缘壁厚不同的偏心构造,来稍微改变所述上刀架5向下剪切的旋转中心,因此上刃1的水平位置可以前后调整,而获得比较适当的剪切间隙。但是一般剪床利用配备于上、下刀架的两刀刃,进行板材的剪切时,两刀刃在不断剪切的过程中会逐渐自然产生磨损情况,当磨损至一定程度后,就必须取下研磨,在研磨后,刀刃一定会变薄,如此,在重新组装后,两刀刃的原剪切刀隙就会产生些微变动,如果是以原来的剪切刀隙组装,继续进行剪切,就会有刀隙不准的情况产生,此时就需利用上述的刀隙调整装置来调整刀隙,也就是以偏心轴套的偏心量(较厚的壁缘)来弥补磨掉的刃厚。但是一再地磨损重组后,两刀刃的原点间隙不断的改变,如果是只以原有装置调整偏心量,往往会有如下的状况产生1、刀隙调整不准确,因原设刻划标准与刀隙量已经乱了2、到最后将没有刀隙可调,因轴套的偏心量完全被使用(而可能仍然不足),因此为了保有原来精确的剪切刀隙,目前一般皆使用下列两种方法1、在刀背面垫以薄板,也就是刀刃研磨多少毫米,就在刀背面垫上多少毫米的薄板,这种方法除需具备有各种不同规格的薄板外,在刀刃研磨次数增加后,刀背面所垫上的薄板也需随着增加,如此除了增加组装时的困难之外,并且容易造成刀刃真直度不佳,为此方法的缺点。2、将工作台的下刀固定座改为可活动式,此种装置法由于下刀座为活动式,所以在剪切过程容易造成刀隙增加,因而造成板材断面恶劣。又因其组成构造比较复杂,所以制造成本较高,且调整时不论刀刃长、短,都要全部调整,因而调整特别费时,上述情况都是这种装置的缺点。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剪床刀隙调整调整,使两刀刃磨损研磨变薄后,仍可迅速、准确地调整其刀隙。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剪床刀隙调整装置,包括手轮及传动机构,其特征是在剪床的机台两边,各有一个固装于侧板上的偏心轴,配合一个偏心套筒与上刀架枢接。另外,于所述侧板上方又固定一个偏心轴套,藉所述偏心轴与偏心套筒的复合式双偏心构造,及偏心轴套本身的偏心,使所述上刀架可获得较大的刀隙调整量。本技术剪床刀隙调整装置,包含固装于机台侧板下方的偏心轴,且其偏心段外套接一个偏心套筒,所述偏心套筒外套接球面轴承,所述球面轴承枢置于上刀架内,所述偏心套筒外套有环套,且所述环套也固定于上刀架。所述偏心套筒连结一个外环套,所述外环套连接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为扇形,其外周处设有数个螺纹孔,其内周处也设有数个螺纹孔,用以连接外环套与固定板。于上述侧板上方内置有一个偏心轴套,所述偏心轴套内枢置一个球面轴承,所述偏心轴套连结传动轴,所述传动轴上设有数个键,利用键带动一个小齿轮,所述小齿轮带动齿轮板。所述齿轮板为扇形,其外周缘上设有数个齿,靠近内周处则设有几个螺纹孔,用以连结上述外环套与所述固定板。下面通过最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的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图1是以往剪床的动作示意图。图2、3与4是刀隙位置与剪切物断面关系示意图。图5是以往剪床的部分外观图。图6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装置示意图。图7是上述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8是上述较佳实施例在剪床中的动作示意图。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是两侧形成相似而对称的剪床的机台构造,所以只以一侧的构造说明,请参阅图6并配合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包含有机台侧板10、偏心轴20、偏心套筒30、上刀架40、偏心轴套50、传动轴60、刻度盘70、另一传动轴80、一个小齿轮90、齿轮板100、固定板110等构件。所述偏心轴20外周环的构造是三阶状,第一段21上设有数个贯孔211,第二段22置于机台侧板10内,利用螺栓212穿过第一段21的贯孔,将所述偏心轴20固定于机台侧板10上,所述偏心轴20的第三段23为一段偏心段,所述第三段23外套接一个偏心套筒30。所述偏心套筒30是一个中空体,其外周缘构造呈二阶状,包含较大圆径段31及较小圆径段32,较小圆径段32外套接一个球面轴承33。所述球面轴承33是枢置于上刀架40内,固定环34套于所述偏心套筒30外,且所述固定环34也以螺栓341螺固于上刀架40上,所述偏心套筒30较大圆径段31连结一个外环套35,所述外环套35分为三段,第一段36上设有数个贯孔361,供螺栓362穿过与螺固在固定板110上;第三段38位于最内圈,其上也设有数个贯孔381;第二段37是套于上述偏心套筒30的较大圆径段31外,且用螺栓382穿过贯孔381螺固于所述较大圆径段31的螺孔内。于所述机台侧板10上方内固定有一个中空偏心轴套50,所述偏心轴套50构造概呈两阶状,第一段51上设有数个贯孔511,所述贯孔数目与偏心轴20第一段21上的贯孔数目相同,第二段偏心段52内套接一个球面轴承53,球面轴承53内设有传动轴60。所述传动轴60的第一段61于上一端上设有螺纹611,另一端上设有一个键62,所述第一段61于机台侧板10的外侧边连结刻度盘70、手把71及手轮72,所述传动轴60的第二段于侧板10内侧边外套接三个垫圈63、64、65,于所述第二段上设有一个键66,于第三段上设有一个键槽67。一传动轴80于第一段81上设有一个长键82,所述长键82一段是位于上述键槽67内,另一段带动一个小齿轮90。所述小齿轮90下方连结齿轮板100,所述齿轮板100为扇形,于外周缘上设有与上述小轮90相互啮合的数齿轮齿101,于靠近内周处设有数个贯孔102,螺栓103穿过贯孔102将所述端螺固于固定板110上端。所述固定板110为扇形,靠近外周处设有与上述齿轮板100连结的数个贯孔111,靠近内周处也设有数个贯孔112,所述端置于上述外环套35第二段37外环上,并利用螺栓362穿过外环套35第一段36的贯孔361,而螺固于螺纹孔112内,使固定板110连结外环套35。请参阅图8所示,本技术藉由所述偏心轴20的偏心段23,与偏心套筒30间产生复合式的双偏心,使上刀架40可获得较大的刀隙调整量。当一定厚度的板材欲进行剪裁时,两刀刃的剪切间隙调整步骤如下首先依照板厚与材质,遵照刻度盘70,转动手轮72,经由键62带动传动轴60,并藉由键82带动另一个传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剪床刀隙调整装置,包括手轮和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在剪床的机台两边,各有一个固装于侧板上的偏心轴配合一个偏心套筒与上刀架枢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冬梅,
申请(专利权)人:正记机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