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爱民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的接口模块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52955 阅读:2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1 15:05
一种新型的接口模块电路,它涉及控制电路技术领域。它的电阻(R1)一端连接5V电源,另一端连接至接插器(J1)的1脚,接插器(J1)的1脚分别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电阻(R5)的一端、电容(C1)的一端连接,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5)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6)的一端、二极管(D1)的正极、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与焊盘(TP3)焊接,二极管(D2)的正极接地。它结构简单,科学可行,不仅具有限流作用,更不会产生震荡,大大优化了接口的功能,适用范围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控制电路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的接口模块电路
技术介绍
接口是CPU与外部设备的连接部件,是CPU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换的中转站。接口具有数据缓冲、接收与执行(PU的命令、信号转换、设备选择、中断管理、数据宽度转换、可编程等优点,但目前的接口电路会产生震荡,影响接口功能,且不具备限流作用,适用范围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接口模块电路,它结构简单,科学可行,不仅具有限流作用,更不会产生震荡,大大优化了接口的功能,适用范围广。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所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电阻R1-R6、电容Cl、二极管D1-D2、三极管Q1-Q3、接插器J1,电阻Rl —端连接5V电源,另一端连接至接插器Jl的I脚,接插器Jl的I脚分别与三极管Ql的集电极、电阻R5的一端、电容Cl的一端连接,电容Cl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5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6的一端、二极管Dl的正极、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与焊盘TP3焊接,二极管D2的正极接地,二极管Dl的负极与电源连接;三极管Ql的发射极分别与三极管Q2的基极、电阻R2的一端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分别与9V电源、三极管Q2的发射极、电阻R3的一端连接,三极管Q2的集电极、电阻R3的另一端均与三极管Ql的基极连接,且电阻R3的另一端与焊盘TP2焊接;三极管Ql的基极与电阻R4的一端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其基极与焊盘TPl焊接。本专利技术具有限流作用,当Ql的电流流过R2,当R2上的电压大于O. 7V时,Q2开始导通,使得Ql基极电压升高,阻止Ql电流的增大,因为是即时的负反馈电路,不会产生震荡。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科学可行,不仅具有限流作用,更不会产生震荡,大大优化了接口的功能,适用范围广。附图说明 图I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 参照图1,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电阻R1-R6、电容Cl、二极管D1-D2、三极管Q1-Q3、接插器J1,电阻Rl —端连接5V电源,另一端连接至接插器Jl的I脚,接插器Jl的I脚分别与三极管Ql的集电极、电阻R5的一端、电容Cl的一端连接,电容Cl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5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6的一端、二极管Dl的正极、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与焊盘TP3焊接,二极管D2的正极接地,二极管Dl的负极与电源连接;三极管Ql的发射极分别与三极管Q2 的基极、电阻R2的一端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分别与9V电源、三极管Q2的发射极、电阻R3的一端连接,三极管Q2的集电极、电阻R3的另一端均与三极管Ql的基极连接,且电阻R3的另一端与焊盘TP2焊接;三极管Ql的基极与电阻R4的一端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其基极与焊盘TPl焊接。本具体实施方式具有限流作用,当Ql的电流流过R2,当R2上的电压大于O. 7V时,Q2开始导通,使得Ql基极电压升高,阻止Ql电流的增大,因为是即时的负反馈电路,不会产生震荡。本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简单,科学可行,不仅具有限流作用,更不会产生震荡,大大优化了接口的功能,适用范围广。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的接口模块电路,其特征在于它包含电阻(Rl)-(R6)、电容(Cl)、二极管(Dl)-(D2)、三极管(Ql) _(Q3)、接插器(Jl),电阻(Rl) 一端连接5V电源,另一端连接至接插器(Jl)的I脚,接插器(Jl)的I脚分别与三极管(Ql)的集电极、电阻(R5)的一端、电容(Cl)的一端连接,电容(Cl)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5)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6)的一端、二极管(Dl)的正极、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与焊盘(TP3)焊接,二极管(D2)的正极接地,二极管(Dl)的负极与电源连接;三极管(Ql)的发射极分别与三极管(Q2)的基极、电阻(R2)的一端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分别与9V电源、三极管(Q2)的发射极、电阻(R3)的一端连接,三极管(Q2)的集电极、电阻(R3)的另一端均与三极管(Ql)的基极连接,且电阻(R3)的另一端与焊盘(TP2)焊接;三极管(Ql)的基极与电阻(R4)的一端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其基极与焊盘(TPl)焊接。全文摘要一种新型的接口模块电路,它涉及控制电路
它的电阻(R1)一端连接5V电源,另一端连接至接插器(J1)的1脚,接插器(J1)的1脚分别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电阻(R5)的一端、电容(C1)的一端连接,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5)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6)的一端、二极管(D1)的正极、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与焊盘(TP3)焊接,二极管(D2)的正极接地。它结构简单,科学可行,不仅具有限流作用,更不会产生震荡,大大优化了接口的功能,适用范围广。文档编号G06F13/40GK102981993SQ20111026002公开日2013年3月20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5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5日专利技术者王爱民 申请人:王爱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的接口模块电路,其特征在于它包含电阻(R1)?(R6)、电容(C1)、二极管(D1)?(D2)、三极管(Q1)?(Q3)、接插器(J1),电阻(R1)一端连接5V电源,另一端连接至接插器(J1)的1脚,接插器(J1)的1脚分别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电阻(R5)的一端、电容(C1)的一端连接,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5)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6)的一端、二极管(D1)的正极、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与焊盘(TP3)焊接,二极管(D2)的正极接地,二极管(D1)的负极与电源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分别与三极管(Q2)的基极、电阻(R2)的一端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分别与9V电源、三极管(Q2)的发射极、电阻(R3)的一端连接,三极管(Q2)的集电极、电阻(R3)的另一端均与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且电阻(R3)的另一端与焊盘(TP2)焊接;三极管(Q1)的基极与电阻(R4)的一端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其基极与焊盘(TP1)焊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爱民
申请(专利权)人:王爱民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