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合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52541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1 11:40
一种粘合结构,包括第一物件、第二物件、第一双面胶带、第二双面胶带及分离膜。第一双面胶带粘着于第一物件。第二双面胶带粘着于第二物件。分离膜粘着于第一双面胶带与第二双面胶带之间且具有突伸部。突伸部从第一双面胶带与第二双面胶带之间伸出。突伸部用于受力而带动分离膜移离第一物件与第二物件之间,以使第一物件与第二物件分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粘合结构
本专利技术是涉及一种粘合结构,且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分离膜的粘合结构。
技术介绍
由于笔记本电脑(notebook computer)、手持式电子设备或是一般的平板电视均强调外观的轻薄简洁,笔记本电脑或手持式电子设备轻薄化的设计让使用者方便携 带,使得笔记本电脑或手持式电子设备已经成为某些使用者不可或缺的随身工具。一般来说,这些设备的显示器通过其前框与后盖固定显示面板与背光模组等构件。前框与后盖除了可通过卡扣或螺锁等方式相结合之外,为了将外观薄型化,亦可通过粘合的方式相结合以降低整体结构的厚度。然而,以粘合的方式进行结合的前框与后盖在重新加工时较难进行拆卸,且薄型化的前框与后盖在拆卸过程中更容易因施力不当而造成构件的损坏。若为了容易重新加工而降低结合的粘性,易造成使用时前框与后盖容易脱落,因而面临了两难。中国台湾专利第TWI336291号通过两粘胶及粘着于两粘胶之间的薄膜将触控面板与显示面板粘合。中国台湾专利第TW201106052号揭露一种胶带总成,其具有整片或分成数段的离形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粘合结构,易于进行拆卸与重新加工。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专利技术所揭露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为达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粘合结构,包括第一物件、第二物件、第一双面胶带、第二双面胶带及分离膜。第一双面胶带粘着于第一物件。第二双面胶带粘着于第二物件。分离膜粘着于第一双面胶带与第二双面胶带之间且具有突伸部。突伸部从第一双面胶带与第二双面胶带之间伸出。突伸部用于受力而带动分离膜移离第一物件与第二物件之间,以使第一物件与第二物件分离。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粘合结构,其中第一物件为显示器的前框,第二物件为显示器的后盖。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粘合结构,其中第一物件为显示器的玻璃前盖,第二物件为显示器的前框。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粘合结构,其中分离膜沿前框延伸而呈环状。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粘合结构,其中突伸部用于受力而带动分离膜脱离第一双面胶带或第二双面胶带,以使第一物件与第二物件分离。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粘合结构,其中第一双面胶带与第二双面胶带之间的间距沿一方向渐增,突伸部用于受力而带动分离膜沿此方向脱离第一物件与第二物件。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粘合结构,其中此方向垂直于分离膜的长度方向。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粘合结构,其中突伸部用于受力而带动分离膜与第一双面胶带或带动分离膜与第二双面胶带移离第一物件与第二物件之间,以使第一物件与第二物件分离。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粘合结构,其中突伸部沿一方向从第一双面胶带与第二双面胶带之间伸出,此方向垂直于分离膜的长度方向,突伸部用于沿此方向受力而带动分离膜移离第一物件与第二物件之间。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粘合结构,其中突伸部沿另一方向从第一双面胶带与第二双面胶带之间伸出,此另一方向平行于分离膜的长度方向。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粘合结构,其中突伸部位于分离膜的末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粘合结构,其中突伸部位于分离膜的中段。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粘合结构,其中第二物件具有一凹槽,第一物件嵌合于凹槽, 分离膜、第一双面胶带及第二双面胶带位于凹槽与第一物件之间。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粘合结构,其中分离膜的突伸部隐藏于第一物件与第二物件之间。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粘合结构,其中分离膜包含相邻排列的多个子分离膜。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粘合结构,其中这些子分离膜沿分离膜的宽度方向依序相邻排列。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粘合结构,其中这些子分离膜的末端从第一双面胶带与第二双面胶带之间伸出而构成突伸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粘合结构,其中分离膜具有一弯折部且分离膜在弯折部具有圆角或倒角。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粘合结构,其中分离膜的材质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粘合结构,其中分离膜的材质具有韧性。基于上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其中一个优点,在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实施例中,分离膜的突伸部从第一 双面胶带与第二双面胶带之间伸出,让使用者便于施力于突伸部而将分离膜从第一物件与第二物件之间拉出,以解除分离膜与第一物件及第二物件之间的粘合关系。由此,可维持第一物件及第二物件之间的粘合力,又可提升粘合结构拆卸与重新加工时的便利性,且可降低拆卸与重新加工时因使用者施力不当而造成粘合结构损坏的机率。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多个实施例,并配合附图, 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粘合结构的俯视图。图2为图1的粘合结构沿A-A线的剖面图。图3为图1的粘合结构沿B-B线的剖面图。图4为图2的分离膜的俯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分离膜的俯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分离膜的俯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粘合结构的局部剖面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分离膜、第一双面胶带及第二双面胶带的剖面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粘合结构的局部俯视图。图10为图9的粘合结构沿C-C线的剖面图。附图标记说明50 :玻璃前盖100 :粘合结构110、410、610 :第一物件120、420、620 :第二物件122:凹槽122a :底面130、430、530、630 :第一双面胶带140、440、540、640 :第二双面胶带150、250、350、450、550、650 :分离膜150a :弯折部152、252、352、452、552、652 :突伸部 650a 650c :子分离膜D:方向L1、L2:间距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专利技术的前述及其他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图示的多个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 “下”、“前”、“后”、“左”、“右”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 而非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粘合结构的俯视图。图2为图1的粘合结构沿A-A线的剖面图。请参考图1及图2,本实施例的粘合结构100包括一第一物件110、一第二物件 120、一第一双面胶带130、一第二双面胶带140及一分离膜150。第一双面胶带130粘着于第一物件110,第二双面胶带140粘着于第二物件120,分离膜150粘着于第一双面胶带130 与第二双面胶带140之间且具有至少一突伸部152(图1示为两个,但本专利技术不以此为限, 突伸部152可以为一个,两个或多个)。为了维持第一物件110与第二物件120之间的稳固粘着,分离膜150与第一双面胶带130及第二双面胶带140之间仍具有相当程度的粘性,以避免第一物件110与第二物件120因任意的外力撞击而分离。第一双面胶带130与第二双面胶带140可以是无基材双面胶带或是具有基材的双面胶带,本专利技术并不以此为限。突伸部152从第一双面胶带130与第二双面胶带140之间伸出,让使用者便于施力于突伸部152而将分离膜150从第一物件110与第二物件120之间拉出,以解除分离膜 150与第一物件110及第二物件120之间的粘合关系。由此,可提升粘合结构100拆卸与重新加工的便利性,且可降低拆卸与重新加工时因使用者施力不当而造成第一物件110及第二物件120损坏的机率。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物件110例如为显示器的前框,第二物件120例如为显示器的后盖,玻璃前盖50配置于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粘合结构,包括:一第一物件;一第二物件;一第一双面胶带,粘着于所述第一物件;一第二双面胶带,粘着于所述第二物件;以及一分离膜,粘着于所述第一双面胶带与所述第二双面胶带之间且具有一突伸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突伸部从所述第一双面胶带与所述第二双面胶带之间伸出,所述突伸部用于受力而带动所述分离膜移离所述第一物件与所述第二物件之间,以使所述第一物件与所述第二物件分离。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萧淳中刘和宗徐正彬
申请(专利权)人:扬升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