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评价棉铃虫抗性治理效果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452000 阅读:2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1 08: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评价棉铃虫抗性治理效果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选择两种用于治理棉铃虫的药物;2)接种敏感或抗性棉铃虫幼虫;3)观察幼虫死亡情况,计算死亡率;4)建立二因素D-饱和方法建立回归方程,评价两种药物的治理效果。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可操作性强,准确高效,可在Bt蛋白或其他蛋白防治害虫和治理抗性的效果评价中广泛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检测领域,具体地,涉及。
技术介绍
棉花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物资,也是仅次于粮食的第二大农作物。棉铃虫是危害棉田的主要害虫之一,上世纪90年代初棉铃虫的大爆发给我国的国民经济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有效的防治棉铃虫,1996年转基因棉花在美国商业化种植,之后其种植面积在世界范围内快速增长,我国1997年由河北省开始引种美国Bt-CrylAc抗虫棉,1999 年国产抗虫棉开始商业化种植。2001年以前Bt棉花主要种植于黄河流域棉区,种植面积约50万公顷,到2006年已广泛种植于各个棉区,面积达400万公顷,占全国棉花种植面积的70%,2011年中国的转基因棉花种植比例达到71. 5%。转Bt棉花的广泛种植在带来巨大收益的同时,害虫对Bt的抗药性也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Tabashnik等2008年报道美国的东南部棉铃虫在田间对Bt棉产生了抗性; Tabashnik等2010报道印度从2002年开始使用第一代转基因棉花,到2009年田间的红铃虫已对CrylAc产生了抗性。很多国际育种公司先后开发了第二代转基因棉花,如Monsanto 公司的 Bollgard II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评价棉铃虫抗性治理效果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选择两种用于治理棉铃虫的药物;2)接种敏感或抗性棉铃虫幼虫;3)观察幼虫死亡情况,计算死亡率;4)建立二因素D?饱和方法建立回归方程,评价两种药物的治理效果。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革梅魏纪珍张丽丽高珍张永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