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抗棉铃虫性生物测定的棉叶保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379308 阅读:2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1 19:00
一种用于抗棉铃虫性生物测定的棉叶保鲜方法。包括棉叶摘取与处理、放入培养皿、接虫、培养皿整理、皿内培养等步骤,具体是用经营养液浸湿的脱酯棉将棉叶包裹后,放入聚苯乙烯培养皿,接虫后遮盖培养,直至进行生测而不需要更换棉叶和重新接虫,棉叶保鲜效果可达一周以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保鲜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在棉花育种领域。
技术介绍
抗棉铃虫室内生物测定起始于转Bt基因抗虫棉的研发,我国自1992年范云六、郭三堆等对Bt基因进行改造、获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虫性极强的Bt基因后,科研工作者将这些Bt基因转入到棉花品种中进行抗虫棉新品种的创立,从而开始了国内抗棉铃虫室内生物测定的研究工作。室内抗棉铃虫生物测定就是将测定材料转入了 Bt等抗虫基因的抗虫棉顶端生长倒2 3片真叶饲喂棉铃虫低龄幼虫,观察测定材料的抗虫效果。·棉铃虫幼虫的生物测定是能够直观的反应棉花各器官对于棉铃虫幼虫抗虫性表现的一种方法,其优点在于便于观察、操作简便、成本较低、准确性高。但是在生物测定过程中,需要解决棉花叶片的保鲜问题。中国棉花研究所马丽华、李春华1998年报道了用于室内抗棉铃虫性生物测定的琼脂培养基叶片保鲜法。虽然该方法能够为棉叶提供充足营养,但是此方法也存在弊端。首先,琼脂培养基表面存在水分,对于进行生物测定的棉铃虫幼虫有影响;其次,培养基对环境条件要求较高,若在不洁净的条件下培养基容易产生霉变,并对棉花叶片造成一定的污染,测试中途需要更换保鲜棉叶和培养基及转接测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抗棉铃虫性生物测定的棉叶保鲜方法,包括棉叶摘取与处理、放入培养皿、接虫、培养皿整理、皿内培养等步骤,其特征在于本方法具体步骤及技术要点为:a.将新鲜的棉叶摘下,留取叶柄1~1.5cm;b.将脱脂棉用营养液湿润后,包裹在棉叶叶柄处,并使棉球不滴水;c.将脱脂棉包裹好的棉叶正面向上放入培养皿中;d.将待测的棉铃虫幼虫接入到棉叶上;e.将PVC保鲜膜裁制成略大于培养皿的大小,将其包裹在培养皿上,使其平展,然后将培养皿盖子盖在已包裹好的培养皿上;f.用黑布覆在培养皿盖上;g.在室温下培养,直至生测。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瑞丰李号宾刘建徐遥李海强王冬梅田立文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