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大直径镁合金壳体零件热处理变形的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449549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1 04: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止大直径镁合金壳体零件热处理变形的方法及装置,在将被加工的大直径镁合金壳体零件放入热处理设备中进行固溶及时效热处理前,先制作一个托盘,并在托盘上固定一个下圆盘和通过连接杆连接一个上圆盘,然后将圆筒形状的大直径镁合金壳体零件套在下圆盘与上圆盘上并竖直地放置在托盘上,使下圆盘和上圆盘的外圆柱面与大直径镁合金壳体零件的圆筒内壁之间预留0.5~4毫米的间隙;然后将大直径镁合金壳体零件连同托盘一起竖直地吊入热处理设备中进行固溶和时效热处理,通过这种在大直径镁合金壳体零件的两个端口内分别设置下圆盘与上圆盘的方法,即可防止或减少大直径镁合金壳体零件在热处理时所产生的变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止大直径镁合金壳体零件热处理变形的方法及装置,属于镁合金壳体零件热处理

技术介绍
目前,铸造镁合金壳体零件是航天器的关键部件,随着航天器技术的发展,铸造镁合金壳体直径变大,对壳体热处理提出了新的技术要求,尤其是大直径壳体铸件在热处理过程中的变形控制技术,直接影响到铸造镁合金壳体合格率,影响大直径铸造镁合金壳体变形的因素一般有固溶和时效热处理温度、铸件入炉方式、零件的热处理装夹方式等。按照常规镁合金热处理技术标准,对热处理温度、入炉方式进行优化组合,并对壳体零件进行一般装夹,在壳体零件直径较小(一般小于300mm),热处理变形量可控制在预留的机械加工余量范围内;但是,当镁合金壳体的直径较大(大于300mm)时,按照现有的热处理工艺方 法,并采取传统的方式进行装夹时,其大直径镁合金壳体零件的壳体将发生较大变形,其热处理所产生的变形量往往会超出预留的机械加工余量范围,无法满足技术要求,从而造成零件的报废。所以现有的大直径镁合金壳体零件的热处理加工方式还是不够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并且在热处理加工时变形量较小、合格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止大直径镁合金壳体零件热处理变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被加工的大直径镁合金壳体零件(7)放入热处理设备中进行固溶及时效热处理前,先制作一个托盘(1),并在托盘(1)上固定一个下圆盘(2),在下圆盘(2)上通过连接杆连接一个上圆盘(3),然后将圆筒形状的大直径镁合金壳体零件(7)套在下圆盘(2)与上圆盘(3)上并竖直地放置在托盘(1)上,使上圆盘(3)处于大直径镁合金壳体零件(7)的上端口的位置处,并使下圆盘(2)和上圆盘(3)的外圆柱面与大直径镁合金壳体零件(7)的圆筒内壁之间预留有0.5~4毫米的间隙;然后将大直径镁合金壳体零件(7)连同托盘(1)一起竖直地吊入热处理设备中进行固溶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止大直径镁合金壳体零件热处理变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被加工的大直径镁合金壳体零件(7)放入热处理设备中进行固溶及时效热处理前,先制作一个托盘(1),并在托盘(I)上固定一个下圆盘(2),在下圆盘(2)上通过连接杆连接一个上圆盘(3),然后将圆筒形状的大直径镁合金壳体零件(7)套在下圆盘(2)与上圆盘(3)上并竖直地放置在托盘(I)上,使上圆盘(3)处于大直径镁合金壳体零件(7)的上端口的位置处,并使下圆盘(2)和上圆盘(3)的外圆柱面与大直径镁合金壳体零件(7)的圆筒内壁之间预留有0.5 4毫米的间隙;然后将大直径镁合金壳体零件(7)连同托盘(I)一起竖直地吊入热处理设备中进行固溶和时效热处理,通过这种在大直径镁合金壳体零件(7)的两个端口内分别设置下圆盘(2)与上圆盘(3)的方法,即可防止或减少大直径镁合金壳体零件在热处理时所产生的变形。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防止大直径镁合金壳体零件热处理变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大直径镁合金壳体零件(7 )连同托盘(I) 一起竖直地吊入热处理设备中进行固溶和时效热处理时,同时在热处理设备中放置有硫铁矿,通过硫铁矿在被加热时所形成的保护性气氛来防止大直径镁合金壳体零件(7)燃烧。3.一种防止大直径镁合金壳体零件热处理变形的装置,包括托盘(I),其特征在于在托盘(I)上固定有下圆盘(2),在下圆盘(2)上设有连接杆(4),在连接杆(4)上套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国栋樊章芸邓国军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航天风华精密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