曳引比为4:1的电梯对重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447188 阅读:750 留言:1更新日期:2013-03-20 23: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能够大大减小对重在井道深度方向的尺寸的曳引比为4:1的电梯对重系统,它包括对重导向轮(4)、第一对重反绳轮(3.1)、第二对重反绳轮(3.2)和对重体(6),第一对重反绳轮(3.1)、第二对重反绳轮(3.2)安装在对重体(6)上,曳引绳(5)自第一对重反绳轮(3.1)入,再经由所述对重导向轮(4),至第二对重反绳轮(3.2)出并连至固定绳头,所述第一对重反绳轮(3.1)的轴线和第二对重反绳轮(3.2)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10)上,该直线(10)位于水平面内,且该直线(10)与对重导轨中心线在水平面内投影线(11)呈一定夹角,夹角为闭区间[45°,9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梯对重系统
,具体讲是一种曳引比为4:1的电梯对重系统。
技术介绍
电梯对重系统也称之为电梯平衡系统,是现代曳引式电梯不可缺少重要部件之一,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相对平衡轿厢侧的重量,在电梯工作中使轿厢与对重间的重量差保持在限额之内,保证电梯的曳引传动正常及电梯的安全,由于其重要性,对重的设计布置也成为电梯系统设计中的重要领域之一。对于曳引比为4 1的电梯而言,由于自身的固有特点,其对重装置和传统的电梯存在明显的区别,如名称为电梯对重装置,其对重装置主要由对重导轨架、对重块、导靴、 缓冲头组成。又名称为一种新型电梯对重装置,其曳引比为4 1的电梯对重系统,但对重反绳轮需要3个并成“品”字型分布。上述所提设计的不足在于,前者电梯对重装置不适合4 :1曳引比的电梯,一种新型电梯对重装置的设计的结构较复杂,成本较高,且井道深度(所述井道深度指在井道俯视图中,井道垂直于电梯门的这边的长度,也就是说,在垂直于电梯门这个方向井道所具有的长度)要求大,与传统的有机房2 :1曳引比电梯在机房留孔、承重梁布置等方面出入较大, 通用性不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大大减小对重在井道深度方向的尺寸的曳引比为4 :1的电梯对重系统,甚至达到与传统的曳引比为2 :1的情况相同,从而使4 1 曳引电梯能够采用曳引比为2:1的电梯在井道结构上的设计以及能够实现与曳引比为2 :1 的电梯在井道截面尺寸上基本相同,本设计特别适用于要求采用贯通门轿厢及井道深度尺寸较小的电梯情况,同时对重体的对重架结构简单化,成本较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曳引比为4:1的电梯对重系统,它包括对重导向轮、 第一对重反绳轮、第二对重反绳轮和对重体,第一对重反绳轮、第二对重反绳轮安装在对重体上,曳引绳自第一对重反绳轮入,再经由所述对重导向轮,至第二对重反绳轮出并连至固定绳头,所述第一对重反绳轮的轴线和第二对重反绳轮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该直线位于水平面内,且该直线与对重导轨中心线在水平面内的投影线呈一定夹角,该夹角取值范围为闭区间[45° ,90°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由于第一对重反绳轮的轴线和第二对重反绳轮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该直线位于水平面内,且该直线与对重导轨中心线在水平面内的投影线呈一定夹角,该夹角取值范围为闭区间[45° ,90° ],这样, 沿所述直线方向观看,第一对重反绳轮和第二对重反绳轮呈重叠状态,使得对重体沿井道深度方向的尺寸将能够减至最小,这将直接导致用于安装对重体的对重导轨架在井道深度方向上的尺寸将能够减至最小,本设计实现了大大减小对重体在井道深度方向的尺寸的目的,从而使得本设计特别适用于要求采用贯通门轿厢及井道深度尺寸较小的电梯情况,同时对重体的对重架结构简单化,成本较低。作为改进,所述第一对重反绳轮和第二对重反绳轮设置在同一根转轴上,该转轴安装在对重体上,这样,更有利于简化对重系统的结构,降低生产以及使用维护成本。作为改进,所述第一对重反绳轮和第二对重反绳轮相邻布置,这样,更有利于减小第一对重反绳轮和第二对重反绳轮在轴线方向上所占用的空间。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曳引比为4 1的电梯对重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曳引比为4 1的电梯对重系统的俯视图(画有井道平面)。图中所示,I、曳引轮,2、机房导向轮,3. I、第一对重反绳轮,3. 2、第二对重反绳轮,4、对重导向轮,5、曳引绳,6、对重体,7、井道,8、电梯门,9、对重导轨架,10、直线,11、投影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曳引比为4 :1的电梯对重系统,它包括对重导向轮4、第一对重反绳轮3. I、 第二对重反绳轮3. 2和对重体6,第一对重反绳轮3. I、第二对重反绳轮3. 2安装在对重体 6上,曳引绳5自第一对重反绳轮3. I入,再经由所述对重导向轮4,至第二对重反绳轮3. 2 出并连至固定绳头,所述第一对重反绳轮3. I的轴线和第二对重反绳轮3. 2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10上,该直线10位于水平面内,且该直线10与对重导轨中心线在水平面内的投影线11呈一定夹角,该夹角取值范围为闭区间[45° ,90° ]。所述第一对重反绳轮3. I和第二对重反绳轮3. 2设置在同一根轴上,该轴安装在对重体6上,当然,设置用于分别安装第一对重反绳轮3. I和第二对重反绳轮3. 2的两个轴也是可以的。所述第一对重反绳轮3. I和第二对重反绳轮3. 2相邻布置。本例中为贯通门设计的电梯,所述夹角为90° ;图I中还画有曳引轮I、机房导向轮2,固定绳头采用现有技术设置即可;第一对重反绳轮3. I、第二对重反绳轮3. 2直径相同,对重导向轮4转角度布置,曳引绳5在井道7平面投影呈“|4,,型;为示意更加清楚, 图2中还画有井道7、电梯门8、对重导轨架9,图2中还表示了1”、1”,‘4”表示所述井道深度方向,“B”表示所述井道宽度方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曳引比为4:1的电梯对重系统,它包括对重导向轮(4)、第一对重反绳轮(3.1)、第二对重反绳轮(3.2)和对重体(6),第一对重反绳轮(3.1)、第二对重反绳轮(3.2)安装在对重体(6)上,曳引绳(5)自第一对重反绳轮(3.1)入,再经由所述对重导向轮(4),至第二对重反绳轮(3.2)出并连至固定绳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重反绳轮(3.1)的轴线和第二对重反绳轮(3.2)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10)上,该直线(10)位于水平面内,且该直线(10)与对重导轨中心线在水平面内的投影线(11)呈一定夹角,该夹角取值范围为闭区间[45°,9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曳引比为4 :1的电梯对重系统,它包括对重导向轮(4)、第一对重反绳轮(3. I)、第二对重反绳轮(3. 2)和对重体(6),第一对重反绳轮(3. I)、第二对重反绳轮(3. 2)安装在对重体(6)上,曳引绳(5)自第一对重反绳轮(3. I)入,再经由所述对重导向轮(4),至第二对重反绳轮(3. 2)出并连至固定绳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重反绳轮(3. I)的轴线和第二对重反绳轮(3. 2)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10)上,该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刚军童安全侯胜欣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申菱电梯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评论
  • 来自[北京市联通互联网数据中心] 2014年12月05日 22:13
    必维国际检验集团成立于1828年是全球知名的国际检验认证集团其服务领域集中在质量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以及社会责任评估领域从成立至今必维国际检验集团的服务网络覆盖150多个国家拥有900多个办事处和实验室约40,000名员工为全球终端市场的370,000个不同领域的客户服务在中国必维国际检验集团拥有4,000名员工30个办公室和实验室并为30,000多个客户提供优质服务必维国际检验集团是行业内获得世界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认可最多的机构之一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