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原稿输送装置、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原稿输送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447125 阅读:2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0 23: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自动原稿输送装置、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原稿输送方法。自动原稿输送装置具备输送路径和多个输送辊对。在输送路径中,原稿从供纸口单向地输送到排纸口。多个输送辊对在输送路径中相互隔开间隔地配置。在读取原稿的单面的情况以及读取原稿的双面的情况下,多个输送辊对夹持原稿并沿着输送路径输送原稿。在这种情况下,全部的多个输送辊对参与原稿的输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自动原稿输送装置。另外,本专利技术涉及具备自动原稿输送装置的图像读取装置。另外,本专利技术涉及原稿输送方法。
技术介绍
在现有的自动原稿输送装置中,多个输送辊对沿着输送路径配置,这些多个输送辊对输送原稿(参照日本特开2010-269934号公报)。详细地说,准备有用于读取原稿单面的单面专用路径以及用于读取原稿双面的双面专用路径。而且,以能够沿着这些路径输送原稿的方式配置有多个输送辊对。在现有的自动原稿输送装置中,多个输送辊对沿着单面专用路径以及双面专用路径输送原稿,由此能读取原稿的内容。然而,在现有的自动原稿输送装置中,对于单面专用路径以及双面专用路径,分别独立地准备有多个输送辊对。因此,存在有在读取原稿的单面的情况下未被使用而仅在读取原稿的双面的情况下使用的输送辊对。例如,输送辊对42、43 与该输送辊对对应。这样,因仅在读取原稿的双面的情况下使用的输送辊对的存在,现有的自动原稿输送装置与其他方式的自动原稿输送装置相比较,输送辊对的数量必须变多。因此,虽然进行了用于减少输送辊对的数量的各种尝试,但都没有取得足够的成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能够在读取原稿的单面的情况以及读取原稿的双面的情况下有效地使用输送辊的自动原稿输送装置或者原稿输送方法。以下,作为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而对多个方式进行说明。这些方式根据需要能够进行任意地组合。本专利技术的一个观点的自动原稿输送装置具备输送路径和多个输送辊对。在输送路径中,原稿从供纸口单向地输送到排纸口。多个输送辊对在输送路径中相互隔开间隔地配置。在读取原稿的单面的情况以及读取原稿的双面的情况下,多个输送辊对夹持原稿并沿着输送路径输送原稿。在这种情况下,多个输送辊对全部参与原稿的输送。在该情况下,当原稿在输送路径中从供纸口单向地输送到排纸口时,全部的输送辊对参与原稿的输送。即,不论是在读取原稿的单面的情况下,还是在读取原稿的双面的情况下,都不存在不参与输送的输送辊对。这样,在本自动原稿输送装置中,在读取原稿的单面的情况以及读取原稿的双面的情况下,都能够有效地使用输送辊。由此,能够减少输送辊对的数量。另外,如果能减少输送辊对的数量,则能够实现成本的减少以及自动原稿输送装置的小型化等。对于自动原稿输送装置,在读取原稿的单面的情况以及读取原稿的双面的情况下,多个输送辊对分别至少一次夹持原稿并沿着输送路径而输送原稿。在该情况下,以在读取原稿的情况下各输送辊对能够至少一次沿着输送路径输送原稿的方式形成有输送路径,并在该输送路径配置有输送辊对。由此,不存在不参与输送的输送辊对,而能够有效地使用输送辊。在自动原稿输送装置中,多个输送棍对的至少一个是三连棍。三连棍具有相互对置的一对从动辊以及配置于一对从动辊之间的驱动辊。此处,以如下那样输送原稿的方式形成输送路径,并配置三连辊。在读取原稿的单面的情况下,在一对从动辊的任一方与驱动辊之间通过原稿。在读取原稿的双面的情况下,在一对从动辊的任一方与驱动辊之间、以及一对从动棍的另一方与驱动棍之间通过原稿。在该情况下,通过如上述那样使用三连辊,能够在读取原稿的单面的情况以及读取原稿的双面的情况下,利用一个驱动辊输送原稿。由此,能够减少输送辊对的数量。即, 能够有效地使用输送辊。在自动原稿输送装置中,三连辊在输送路径中配置于比原稿的读取位置更靠上游侧的位置,利用三连辊来执行原稿的斜行修正。在该情况下,通过将三连辊配置于比原稿的读取位置更靠上游侧的位置,能进行原稿的斜行修正。因此,例如,在供给原稿的情况(在读取原稿的单面的情况以及读取原稿的双面的情况)下,在驱动辊与一方的从动辊之间执行斜行修正,在此基础上能够输送原稿。另外,在读取原稿的双面的情况下,能够进一步在驱动辊与另一方的从动辊之间的输送路径输送原稿。这样,能够有效地使用输送辊。在自动原稿输送装置中,三连辊在输送路径中配置于排纸口的附近。在该情况下,例如,在读取原稿的单面的情况下,能够在驱动辊与一方的从动辊之间的输送路径中向排纸口输送原稿。另外,在读取原稿的双面的情况下,能够在驱动辊与另一方的从动棍之间的输送路径输送原稿之后,在驱动棍与一方的从动棍之间的输送路径向排纸口输送原稿。这样,能够有效地使用输送辊。自动原稿输送装置还具备切换部。切换部在读取原稿的单面的情况下搬出原稿的路径以及在读取原稿的双面的情况下反转原稿的路径之间进行切换。三连辊在输送路径中配置于原稿的读取位置与切换部之间。在该情况下,通过将三连辊配置于原稿的读取位置与切换部之间,能够将表面 (一面)被读取的原稿在驱动辊与一方的从动辊之间的输送路径输送至切换部。另外,能够将表面(一面)被读取的原稿在驱动辊与另一方的从动辊之间的输送路径再次输送到读取原稿的位置。这样,能够有效地使用输送辊。在自动原稿输送装置中,多个输送辊对的任一个是能够正转以及反转的辊对。在该情况下,由于多个输送辊对的任一个是能够正转以及反转的辊对,因此能够使原稿在配置有该辊对的输送路径往复移动。即,能够有效地使用输送路径。由此,由于能够简化输送路径,因此能够使自动原稿输送装置小型化。自动原稿输送装置具备主体部以及以开闭自如的方式安装于主体部的罩部。主体部的连结部与罩部的连结部相互形成为梳齿状。此处,通过使罩部的连结部与主体部的连结部啮合,将罩部定位于主体部。在该情况下,由于罩部的连结部与主体部的连结部啮合,因此能够不使用特别的固定部件、固定机构而将罩部定位于主体部。即,由于不需要固定部件、固定机构,因此能够使自动原稿输送装置小型化。本专利技术的一个观点的图像读取装置具备上述的自动原稿输送装置以及在输送路径中读取原稿的单面或者原稿的双面的读取部。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能够得到与上述相同的效果。在图像读取装置中,读取部具有接触玻璃以及固定部件。接触玻璃的截面形成为梯形。固定部件的至少一部与接触玻璃的倾斜部接触,并对接触玻璃进行固定。在该情况下,通过使固定部件的至少一部分与接触玻璃的倾斜部接触,利用固定部件固定接触玻璃。即使对固定部件的上部施加载荷,也能够利用接触玻璃来限制固定部件的挠曲。本专利技术的一个观点的原稿输送方法,在原稿从供纸口单向地输送到排纸口的输送路径中,在读取原稿的单面的情况以及读取原稿的双面的情况下,使全部的多个输送辊对至少一次夹持原稿并沿着输送路径输送原稿。在该情况下,当在输送路径中将原稿从供纸口单向地输送到排纸口时,全部的输送辊对参与原稿的输送。即,不论是在读取原稿的单面的情况下,还是在读取原稿的双面的情况下,都不存在不参与输送的输送辊对。这样,在读取原稿的单面的情况以及读取原稿的双面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地使用输送辊。在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中,在读取原稿的单面的情况以及读取原稿的双面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地使用输送辊。附图说明通过参照附图所进行的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方式的下述详细叙述,本专利技术的其他功能、单元、程序、步骤、特征以及优点会变得更加清楚。图I是本实施方式的复合机的侧面剖视图。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复合机的ADF的侧面剖视图。图3是本实施方式的接触玻璃(contact glass)附近的放大剖视图。图4是本实施方式的主体部与罩部之间的连结部附近的侧视图。图5是从上方观察本实施方式的压印部的图。图6是示出原稿的流向的ADF的侧面剖视图(单面读取的情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原稿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原稿输送装置具备:输送路径,利用该输送路径将原稿从供纸口单向地输送到排纸口;以及多个输送辊对,该多个输送辊对在所述输送路径中相互隔开间隔地配置,在读取所述原稿的单面的情况以及读取所述原稿的双面的情况下,所述多个输送辊对夹持所述原稿并沿着所述输送路径输送所述原稿,所述多个输送辊对全部参与所述原稿的输送。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9.06 JP 2011-1936551.一种自动原稿输送装置,其特征在干, 所述自动原稿输送装置具备 输送路径,利用该输送路径将原稿从供纸ロ单向地输送到排纸ロ ;以及多个输送辊对,该多个输送辊对在所述输送路径中相互隔开间隔地配置,在读取所述原稿的单面的情况以及读取所述原稿的双面的情况下,所述多个输送辊对夹持所述原稿并沿着所述输送路径输送所述原稿,所述多个输送辊对全部參与所述原稿的输送。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自动原稿输送装置,其特征在干, 在读取所述原稿的单面的情况以及读取所述原稿的双面的情况下,多个输送辊对分别至少一次夹持所述原稿并沿着所述输送路径输送所述原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原稿输送装置,其特征在干, 多个所述输送辊对的至少任ー个是具有相互对置的一对从动辊以及配置于ー对所述从动辊之间的驱动辊的三连辊, 形成所述输送路径并配置三连辊,以便在读取所述原稿的单面的情况下,在一对所述从动辊中的任ー个与所述驱动辊之间通过原稿,并且在读取所述原稿的双面的情况下,在一对所述从动辊中的任一个与所述驱动辊之间以及在一对所述从动辊的另ー个与所述驱动辊之间通过原稿。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原稿输送装置,其特征在干, 所述三连辊在所述输送路径中配置于比所述原稿的读取位置更靠上游侧的位置,利用所述三连辊来执行所述原稿的斜行修正。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原稿输送装置,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井克明鹫田悟大槻修
申请(专利权)人: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