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轮去毛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446094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0 22: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轮去毛刺装置,由机架、气缸、电机、转角缸等组成,两个下毛刷以相同的转速不同的转向自转,同时下电机①带动它们公转;同样两个上毛刷也以相同的转速不同的转向自转,同时上电机①带动它们公转;本发明专利技术在使用中能够使自转毛刷在各自最大线速度下,接触到车轮背腔上所能刷到的所有部位;不仅避免了传统大圆盘毛刷中心线速度低,法兰边角位置毛刺处理效果不好的问题,而且避免了传统圆盘毛刷刷毛刺时频繁换向,对电机造成的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械加工装置,具体地说涉及金属去毛刺装置。
技术介绍
在铝合金车轮的生产过程中,有效、快速、理想的去除机加工之后背腔及正面各个位置的毛刺是及其重要的工序;不仅要保证满足生产节拍要求,同时去除效果也要满足涂装工序的漆膜实验标准;由于此标准相当严格,加之现有刷毛刺方式存在很多问题,因此目前所有的车轮生产企业,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进行重点部位的打磨。人工打磨效率低,且用人成本的不断上升,使得这种处理方式成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瓶颈问题。所以迫切需要一种新型的车轮去毛刺装置,来减轻打磨工人劳动强度,提高打磨效率和质量,使各种造型轮毂的各个窗口,各个部位,在各个方向及所有边角都可以被有效均匀的钝化,保证涂装工 序盐雾实验通过率。现有技术中的车轮去毛刺装置,毛刷中心线速度低,法兰边角位置毛刺处理效果不好,圆盘毛刷刷毛刺时频繁换向,对电机造成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车轮去毛刺装置,由机架、抬升气缸、下电机 、连接架、下板 、轴 、轴承座 、导电滑环、下板 、伺服滑台 、转角缸、定位板、下电机S)、下毛刷(D、防尘罩、上毛刷 、轴;2)、轴承座2)、上电机 、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车轮去毛刺装置,由机架(1)、抬升气缸(2)、下电机?(3)、连接架(4)、下板(5)、轴(6)、轴承座(7)、导电滑环(8)、下板(9)、伺服滑台(10)、转角缸(11)、定位板(12)、下电机(13)、下毛刷(14)、防尘罩(15)、上毛刷(16)、轴(17)、轴承座(18)、上电机(19)、轴(20)、上导向柱(21)、轴承座(22)、上板(23)、上电机(24)、升降气缸(25)、上电机(26)、上板(27)、轴承座(28)、轴(29)、上毛刷(30)、下毛刷(31)、下电机(32)、伺服滑台(33)、下导向柱(34)、下导向套(35)、上进给气缸组成,其特征在于:两个抬升气缸(2)固...

【技术特征摘要】
1.车轮去毛刺装置,由机架(I)、抬升气缸(2)、下电机C(3)、连接架(4)、下板(£(5)、 轴1〔6)、轴承座¢(7)、导电滑环(8)、下板e (9)、伺服滑台r ( ο)、转角缸(11)、定位板 (12)、下电机£( 13)、下毛刷t( 14)、防尘罩(15)、上毛刷¢(16)、轴e( 17)、轴承应2 (18)、 上电机 (19)、轴O (20)、上导向柱(21)、轴承座(2 (22)、上板C (23)、上电机C (24)、升降气缸(25)、上电机二 C26)、上板 (27)、轴承座 (28)、轴 (29)、上毛刷SU30)、下毛刷O (31)、下电机 (32)、伺服滑台 (33)、下导向柱(34)、下导向套(35)、上进给气缸组成,其特征在于两个抬升气缸(2)固定在机架(I)的底板上,抬升气缸(2)输出杆与下板C (5)铰接, 下板¢(5)上端固定有轴承座C (7),下端通过连接架(4)固定有下电机3);导电滑环(8)固定在轴(E (6)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博文郭建东任彦朝刘伟东
申请(专利权)人: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