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中药方剂,特别是一种治疗肝脾不舒引起胁痛的中药方剂。
技术介绍
胁痛是以一侧或两侧胁肋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古又称胁肋痛、季肋痛或胁下痛。胁指侧胸部,为腋以下至第十二肋骨部的统称。胁痛是肝胆疾病中常见的症状,临床有许多病证都是依据胁痛来判断其为肝病或系与肝胆有关的疾病。胁肋为肝、胆经所过之处,所以,胁痛的产生主要责之于肝胆。此外,尚与脾、胃的病变有关。不论是气滞、瘀血、湿热等实邪闭阻胁肋部经脉,还是精血不足,胁肋部经脉失养,均可导致胁痛。胁痛的基本治则是调理气血,疏通经络,恢复脏腑功能。对实证胁痛,据邪之不同而予或利湿解毒清热,或理气活血,祛瘀通络等祛除邪气法之主,则经络得以通畅。对虚证者,以扶正为主,阴阳气血俱充,阴平阳秘,气血调达,经络自得荣养。虚实并见者,据虚实之轻重、缓急,补泻兼施,或以补为主,补中有通,或以通为主,通中兼补。目前治疗胁痛的药物很多,但没有针对肝脾不舒引起的胁痛的特效药,配制复杂、 不方便。如公开日为2010年7月28日,公开号为CN101785848A的一种治疗胁痛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是主要有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组成陈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肝脾不舒引起胁痛的中药方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方剂由炒当归、大生地、生麦芽、黑山栀、甘杞子、北沙参、赤芍、白芍、沉香、炒麦冬和川栋子组成,各成分的重量为:炒当归10~14克,大生地15~25克,生麦芽25~35克,黑山栀10~14克,甘杞子8~12克,北沙参10~14克,赤芍10~14克,白芍10~14克,沉香10~14克,炒麦冬8~12克,川栋子4~8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肝脾不舒引起胁痛的中药方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方剂由炒当归、大生地、生麦芽、黑山桅、甘杞子、北沙参、赤芍、白芍、沉香、炒麦冬和川栋子组成,各成分的重量为炒当归10 14克,大生地15 25克,生麦芽25 35克,黑山桅10 14克,甘杞子8 12克,北沙参10 14克,赤芍10 14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林坤,
申请(专利权)人:桐乡市龙翔街道卫生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