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辛凉解表的中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44822 阅读:1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0 19: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辛凉解表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由银花、连翘、山栀、薄荷、荆芥、竹叶、芦根、牛蒡子、桔梗和大青叶组成,各成分的重量为:银花10~14克,连翘10~14克,山栀10~14克,薄荷4~8克,荆芥4~8克,竹叶8~12克,芦根10~14克,牛蒡子8~12克,桔梗4~8克,大青叶10~14克。本发明专利技术所采用的药材药价低、易推广,该药方由十味中草药组成,所涉及的中草药均为常见中药,价格低廉,便于各地患者取用;本发明专利技术配制方便;本中药具有辛凉解表的功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中药,特别是一种用于辛凉解表的中药
技术介绍
风热病邪多从口鼻而入,先侵犯于肺,故本病初起以邪在肺卫为病变中心。临床上常见于上感,大叶性肺炎,支气管肺炎,急性支气管炎初期。症见身热,微恶风寒,无汗或少汗,头痛且胀,咳嗽,口微渴,舌苔薄白、舌边尖红,脉浮数。由于风热袭表,开阖失司,卫气不能温煦肌肤,则恶寒,邪正交争,阳热不得外泄而发热,胰理郁闭,则无汗或少汗,肺气失宣则咳嗽,风热上攻则头胀且痛,阳邪易于伤津,初起津液轻度耗损故微渴;舌苔薄白,脉浮数均为风热在表之象。温病具有起病急骤、传变较快,易搏击气血,蕴结成毒,且多夹有秽浊之气等特点,具有程度不等的传染性、流行性。治疗温病需防范于未然,“截断”病势的发展, 亦当清热解毒。故需要以辛凉解表的中药治疗。目前公开的辛凉解表的药仍存在一些问题对温病初起或痘疹初起的疗效不显著,制作工艺复杂,药价昂贵。如公开日为2009年6月17日,公开号为CN100500176C的一种辛凉解表、清热解毒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中药组合物所含的有效成分是选用金银花30-70份、黄芩30-70份、连翘60-120份、板蓝根30-70份制备而成的。该专利技术的中药组合物可以是口服液、片剂、胶囊剂或颗粒剂。该专利技术还提供了该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外感风热引起的发热、咳嗽、咽痛药物中的应用。该辛凉解表、清热解毒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十分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简单方便、疗程短、药效显著、药价低、易于推广,且治愈率高的用于辛凉解表的中药。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用于辛凉解表的中药,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药由银花、连翘、山桅、薄荷、荆芥、竹叶、芦根、牛蒡子、桔梗和大青叶组成,各成分的重量为银花10 14克,连翘10 14克,山桅10 14克,薄荷4 8克,荆芥4 8克, 竹叶8 12克,芦根10 14克,牛蒡子8 12克,桔梗4 8克,大青叶10 14克。作为优选,本专利技术所述各成分的重量为银花12克,连翘12克,山桅12克,薄荷6 克,荆芥6克,竹叶10克,芦根12克,牛蒡子10克,桔梗6克,大青叶12克。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明显效果本专利技术主治风热表证、温病初起或痘疫初起。本专利技术的配制工艺将银花、连翘、山桅、薄荷、荆芥、竹叶、芦根、牛蒡子、桔梗和大青叶用清水文火慢熬,待药剂熬熟后去渣得到药汁。用法每日取该药方一剂,煎服2次,成人每次200ml。本专利技术中,各中草药的性能作用如下。银花性寒,味甘。归肺、心、胃经。清热解毒,凉散风热。连翘性微寒,味苦。归肺、心、小肠经。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山桅性寒,味苦。归心、肺、三焦经。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薄荷性凉,味辛。归肺、肝经。宣散风热,清头目,透疹。荆芥性微温,味辛。归肺、肝经。解表散风,透疹。竹叶性寒,味甘、辛、淡。归心、胃、小肠经。清热除烦,生津利尿。芦根性寒,味甘。归肺、胃经。清热生津,除烦,止呕,利尿。牛蒡子性寒,味辛、苦。归肺、胃经。疏散风热,宣肺透疹,解毒利咽。桔梗性平,味苦、辛。归肺经。宣肺,利咽,祛痰,排脓。大青叶性寒,味苦。归心、胃经。清热解毒,凉血消斑。银花味甘性寒,能散热解表。连翘味苦性微寒,能“透肌解表,清热逐风,为治风热要药”,二药气味芳香,既有轻宣透表,疏散风热的作用,又有清热解表,避秽化浊功用,在透散卫分表邪的同时,兼顾了温热病邪易蕴而成毒及多夹秽浊之气的特点,故重用为君药。薄荷辛凉,“散风热,清利头目”;牛蒡子辛苦而寒,“入肺而疏风散寒,泻热清咽”,二药疏散风热,清利头目,且可解毒利咽。荆芥辛而微温,解表散邪,虽属辛温,但辛而不烈,温而不燥, 与大队辛凉药配合,可增辛散透表之力。薄荷、牛蒡子和荆芥同用,助君药发散表邪,透邪外出,俱为臣药。热已伤津,当生津以扶正。芦根“性凉能清肺热,味甘多液,更善滋养肺阴”; 竹叶“止渴,除上焦烦热”;大青叶“清热解毒”,三药同用,清热生津,既可增强清热之功,又可补充受损之津。肺气失宣,肺系不利,故配桔梗和山桅开宣肺气止咳利咽。上述二药均为佐药。诸药配伍,共凑疏散风热,清热解毒之功。本方辛凉与辛苦甘寒同用,正合《素问 至真要大论》“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甘”的治法。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药材药价低、易推广,该药方由十味中草药组成,所涉及的中草药均为常见中药,价格低廉,便于各地患者取用;本专利技术配制方便;本中药具有辛凉解表的功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专利技术的解释而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实施例I。本实施例中用于辛凉解表的中药由银花12克,连翘12克,山桅12克,薄荷6克, 荆芥6克,竹叶10克,芦根12克,牛蒡子10克,桔梗6克,大青叶12克组成。将银花、连翘、山桅、芦根和大青叶各12克,薄荷、荆芥和桔梗各6克,竹叶和牛蒡子各10克制成药剂。每日取该药方一剂,煎服2次,成人每次200ml。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药方具有疗效好,治愈率高,药价低、易推广的特点。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药方7天一个疗程,一般需要治疗I 2个月,治愈率高达90%。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药方针对不同病人的体质状况,用药量略有不同,药材略有增减。实施例2。本实施例中用于辛凉解表的中药由银花11克,连翘11克,山桅13克,薄荷5克, 荆芥7克,竹叶11克,芦根11克,牛蒡子9克,桔梗7克,大青叶13克组成。将银花11克,连翘11克,山桅13克,薄荷5克,荆芥7克,竹叶11克,芦根11克,牛蒡子9克,桔梗7克,大青叶13克制成药剂。每日取该药方一剂,煎服2次,成人每次 200ml ο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药方具有疗效好,治愈率高,药价低、易推广的特点。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药方7天一个疗程,一般需要治疗I 2. 5个月,治愈率高达80% 90%。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药方针对不同病人的体质状况,用药量略有不同,药材略有增减。实施例3。本实施例中用于辛凉解表的中药由银花13克,连翘13克,山桅11克,薄荷7克, 荆芥5克,竹叶9克,芦根13克,牛蒡子11克,桔梗5克,大青叶11克组成。将银花13克,连翘13克,山桅11克,薄荷7克,荆芥5克,竹叶9克,芦根13克, 牛蒡子11克,桔梗5克,大青叶11克制成药剂。每日取该药方一剂,煎服2次,成人每次 200ml ο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药方具有疗效好,治愈率高,药价低、易推广的特点。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药方 天一个疗程,一般需要治疗I 2. 5个月,治愈率高达80% 90%。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药方针对不同病人的体质状况,用药量略有不同,药材略有增减。实施例4。本实施例中用于辛凉解表的中药由银花10. I克,连翘10. I克,山桅13. 9克,薄荷 4. I克,荆芥7. 9克,竹叶11. 9克,芦根10. I克,牛蒡子8. I克,桔梗7. 9克,大青叶13. 9克组成。将银花10. I克,连翘10. I克,山桅13. 9克,薄荷4. I克,荆芥7. 9克,竹叶11.9 克,芦根10. I克,牛蒡子8. I克,桔梗7. 9克,大青叶13. 9克制成药剂。每日取该药方一剂, 煎服2次,成人每次200ml。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药方具有疗效好,治愈率高,药价低、易推广的特点。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药方7天一个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辛凉解表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由银花、连翘、山栀、薄荷、荆芥、竹叶、芦根、牛蒡子、桔梗和大青叶组成,各成分的重量为:银花10~14克,连翘10~14克,山栀10~14克,薄荷4~8克,荆芥4~8克,竹叶8~12克,芦根10~14克,牛蒡子8~12克,桔梗4~8克,大青叶10~14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辛凉解表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由银花、连翘、山桅、薄荷、荆芥、竹叶、芦根、牛蒡子、桔梗和大青叶组成,各成分的重量为银花10 14克,连翘10 14克,山桅10 14克,薄荷4 8克,荆芥4 8克,竹叶8 12克,芦根10 14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林坤
申请(专利权)人:桐乡市龙翔街道卫生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